文/晚风暮雨
清朝将领李成栋在广东反正,除了没有得到两广总督一职心怀不满和当时广东、福建、江西三省波澜壮阔的抗清形势外,还有一个人的苦心劝说功不可没,他就是李成栋养子李元胤。
李元胤,字元伯,河南南阳人,原本姓贾,全家死于战乱,仅剩下他一人,后被途径此地的李成栋收为养子,改姓为李。
此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李成栋跟随李自成部下将领高杰时,攻略南阳,将元胤掳来,见他模样俊秀,就收为养子。
李元胤从小读书,深明大义,史书上称他“貌轻脱,而心计密赡,有器量。稍读书,知大义”。
高杰死后,李成栋率领部下向清廷投降,这让李元胤非常不高兴,一直闷闷不乐,打算寻找机会劝说养父反正,继续效忠明朝。
李成栋降清后,成为清军南侵的急先锋,攻扬州、破浙江三屠嘉定、克福建杀害隆武帝、袭广州逼死绍武帝,为清朝打下了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大部,可谓劳苦功高。
但清廷仅对李成栋做出口头嘉奖,将位高权重的两广总督一职授予始终跟在他屁股后面捡功的佟养甲。
没有得到预期的职位,李成栋已经非常不满,而无才无德的小人佟养甲从此成为自己上级,更让李成栋无法接受。
正巧这个时候南昌的清军将领金声桓、王得仁宣布反正,誓师抗清;鲁监国亲率部队反攻福建,收复多个州县,广东的抗清武装也四处活动,广州的地方实力人物也蠢蠢欲动。
面对复杂纷繁的形势,李成栋心急如焚,茶饭不思。
李元胤看到机会来了,劝说道:“父亲在为金声桓将军反正的事情发愁吧?如果金将军送书信来,父亲应该怎么做呢?和他一起反正,就会成为金将军的部下,不反正,又不能凭借孤军为清廷守住广东。”
李成栋认为儿子言之有理,就和他一起在越王台,秘密商议了3天,最终,下定决心反正。
李成栋换上明朝官服,带领广东十郡七十余州县籍兵十余万,宣布效忠明朝永历帝,随后,派人在广东肇庆修治宫殿,重建官署,修复城防,填充仪卫,准备迎接永历帝入粤。
永历帝闻讯大喜,敕封李成栋惠国公,授予李元胤锦衣卫指挥使。
李元胤深知明哲保身之道,“终日语不及朝政,未尝奏荐一文武官吏”,但他对湖南、贵州、粤西等地抗清将来派来的使者却倾心结纳,希望能为朝廷稳住这些在外带兵将领的心。
另一位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既无文韬也没有武略,凭借登峰造极的溜须拍马之术深得永历帝信赖。
马吉翔嫉妒李成栋和李元胤,不断在皇帝面前进谗言,造谣污蔑他们父子。
李元胤无奈,请求到朝外任职,不再过问政事。
清朝任命的两广总督佟养甲迫于形势和李成栋一起反正,被永历帝任命授兵部尚书,但他一直暗中联络清廷,派人送信,约清军进攻广州,他在城内接应。
密信被李成栋的部下截获,李成栋大怒,准备杀死佟养甲,李元胤劝他先禀告皇帝,派佟养甲外镇,然后在路上下手。
佟养甲接到屯军梧州的诏书很高兴,立即出发,李元胤奉永历皇帝手谕,在半路设伏,佟养甲这个小人和数百亲信全被诛杀。
李成栋兵败身死后,永历帝打算将李成栋的部队交给李元胤指挥,李元胤急忙推辞:“年少望轻,不可居诸将上。”
明军将领杨大甫在梧州一带纵兵抢掠过往客商和行人,被李元胤奉命诛杀,将领罗成耀准备降清,也被李元胤就地正法。
但李元胤遭到陈邦傅等小人的中伤,引起永历帝怀疑,痛哭道:“臣誓以死报国家,如此其决,而犹谓臣结党欺君。臣不足恤,恐天下怀忠愤之心者,将以臣为戒矣!”永历帝身边人员闻言,纷纷流泪。
清军南下,攻入广东,永历帝使出看家本领,逃往浔州,李元胤被则退往郁林被尾随的清军重重包围。
眼见清军势大,李元胤知道突围无望,就穿戴整齐,登上城墙,向西拜哭曰:“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言毕,自刎而死。
顾城先生在《南明史》中则记录了遇害的说法:李元胤被清军俘虏,押到广州,清军将领耿继茂的劝他投降和请他写信招降友军,李元胤回答道:“事不成,已为辱国,乃欲败人事?”几天后被杀害。
李元胤劝父亲反正,使濒临灭亡的永历朝廷重新焕发生机,居功甚伟,他铲除三位叛将,有勇有谋,是难得的文武全才,最后誓死不降清,为明朝尽忠。
忠臣义士的英明,当与日月同辉!
参考资料:《永历实录》、《南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