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山
近年来,在游戏行业“精品化”浪潮的裹挟下,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品质的创意新品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其中,由腾讯光子工作室群打造,巧妙糅合了生存体验(Survival)、开放世界(Open World)和大世界建造(Crafting)三大核心元素的重磅新品《黎明觉醒》,不仅定义了全新的“SOC生存品类”,也在此前的几轮测试取得了优异的表现。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21ChinaJoy期间,包括GameRes在内的多家行业媒体一同与《黎明觉醒》主策划Zak进行了深度交流,从他口中了解了一番《黎明觉醒》的核心研发、运营思路。
《黎明觉醒》主策划Zak
顶级技术做支撑,打造一个融合多种玩法元素的“开放世界”
作为“开放世界”这一新兴赛道上的重磅新品,《黎明觉醒》的立项初衷以及其在“开放世界”赛道的优势一直都倍受行业关注,记者也据此向Zak进行了发问。
对此,Zak回忆道,早在2017年,光子工作室群就对接下来要布局的重点战略赛道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也关注到了“开放世界”这个新兴的品类。
但彼时许多开放世界游戏本质上还是围绕“剧情主线”驱动玩家进行大世界探索,在Zak看来,这对于整体是一个去线性化,结构更加沙盘式的开放世界来说是过于刻板的,玩家归根结底始终缺少一种“底层驱动力”。
于是,在反复的思考与探索中,团队捕捉到了“生存”这一题材与“开放世界”的天然耦合度。
Zak认为,对任何人来说“生存”都是最原始的驱动力之一,当置身于“生存开放世界”中时,玩家不需要任何引导都会思考如何寻找资源、如何建造家园、如何在生存的世界里努力中活下去等等,这完美赋予了《黎明觉醒》一个浑然自洽的“底层驱动力”,这也是《黎明觉醒》在“开放世界”赛道中的核心竞争力。
当《黎明觉醒》具备通顺的底层逻辑后,团队继续在开放式的“形态”上进行了深入探索。
据Zak阐述,目前市面上的开放世界手游都有各自的“形态”,有的是偏单人化体验,有的是做开放世界改造,但《黎明觉醒》希望跳出这些思路,找到一个不同的答案。
因此,为了实现生存、建造、多人交互、开放世界等多种元素完美融合的目标,团队为游戏搭建了拓展性极强的“框架格局”,用以承载当下及未来的庞大“内容体量”。
在这样一种体系中,团队未来不仅能够更简便的将新想法、新创意植入游戏中,实现“内容纵深度”的跃迁,甚至就算产品整体内容需要进行大转向时,也能从容应对,这是早期的开放世界游戏并不具备的特性。
很显然,要想构建一个能够容纳这么多元素的框架格局,在技术上一定有着不小的难度,在记者针对这一点发问后,Zak回答道:“我们技术上的优势,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优化”,为了将《黎明觉醒》做成一款大用户规模的产品,我们在性能的划定设置了极大的上下限跨度,并先后通过与各类机型厂商合作,针对不同机型做细节调优;二是“技术与美术的结合”,不论是光影方案、物体破坏、水面效果,我们都采用了最先进的前沿技术。使海面上的船体有真实的上线浮动与物理波浪,使载具相撞时也能达成最贴合现实的物理表现等等;三是“无缝化”,我们完全可以让玩家在游戏中,不感受到任何的加载、场景切换、区块调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化。”
在记者来看,不论是“底层驱动力”亦或是“技术优势”,其实都是主创团队试图强化《黎明觉醒》游戏沉浸感的底层支撑,因此,针对记者对“沉浸感”的相关疑问,Zak也进行了一番释疑。
他表示,《黎明觉醒》本质上是一款“体验型”的产品,所以游戏内玩家的所有体验的打磨,都会遵从游戏的底层驱动逻辑——人类的原始生存本能。
基于此,《黎明觉醒》内不仅仅是场景、天气、动植物都是非常接近自然界的,所有血循环系统、体温、体能、清洁度等生命指标系统,以及各种交互行为玩法也都是契合所有人本能和基本认知的。
这样的设计导向,使得每一名玩家在看到一棵树时知道可以伐木用来建造,在看到动物时也知道可以打猎获得食物,淋雨了知道可能会感冒需要生火取暖等等。可以说“生存本能”是构筑《黎明觉醒》交互逻辑的基础,再搭配上载具、枪械、建造规则等衍生系统,就能将玩家的游戏“沉浸感”拉到最满。
虽然大方向没有问题,但Zak也分享了一番《黎明觉醒》曾走过的弯路,他表示在早期的测试中,团队一味地追求“沉浸感”,却忽视了它们与“游戏性”间的平衡,这也给玩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体验。
因此,在后续收集玩家意见后,团队也对《黎明觉醒》进行了诸多调优,Zak围绕“载具系统”举例道:“早前由于我们的载具设计过于追求接近物理性,使得玩家的驾驶体验不佳,并且很容易被散落在地图上的物资箱等物件卡住。基于此,我们后续围绕载具15厘米的通过限制,将场景杂物的规格缩小到了这一范围内,甚至对接近角、离去角等细节也进行了深度调整。事实证明,调整后的新版本,不仅化解了玩家之前面临的问题,甚至还被许多玩家以一种类似“卡BUG”的形式的开拓出了新的创意玩法。”
“但对于这样的体验,我们讨论后认为应该保留。因为当我们引入全新的特性、全新的游戏模块的时候,真实性肯定是我们的第一诉求,但没有必要一定要追求一比一还原复刻,我们觉得只要是为玩家体验升级而服务的设计,都值得我们去挖掘打磨,这也是我们权衡“沉浸感”与“游戏性”的核心标准。”Zak如是说道。
坚持打造游戏生态内循环思路,驱动产品长线调优
在ChinaJoy之前,《黎明觉醒》经历过测试,记者也以此前测试情况为锚点,向Zak询问了一番期间主创团队研发思路的迭代经历。
对此,Zak表示,过去的腾讯会通过类似用户调研、数据或者报告,把用户分成非常精准的画像,但这样的形式多少会有些刻板,有时候难以捕捉到玩家的核心诉求。
基于此,《黎明觉醒》从立项时就跳出了这一思路,转而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玩家运营团队”,希望通过问卷、直播、玩家群等更开放式的途径,去与玩家达成更直接的沟通与联系,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产品核心模块、核心体验形态定型之后可以尽快见到真正的用户,这样的思路一直延续到了后续的几轮测试中,并逐步升级为游戏生态内循环,玩家也可以参与提意见,官方会积极采纳。
在“游戏生态内循环”思路的指引下,《黎明觉醒》一次次根据玩家的意见去进行大、小版本的迭代优化,也很自然的拥有了曙光测试“采纳巨量用户建议”这一出圈事件。
并且,期间官方也不断给予玩家们认可去鼓励他们踊跃提交“共创灵感”,比如美国一位叫“姜饼脆脆”的小女孩玩家,特别喜欢《黎明觉醒》的建造系统,每次测试都会积极给到团队很多蓝图创意,因此官方采纳创意后就在公众号和游戏内建造系统还原展示,用“姜饼脆脆提供的创意蓝图”这样的方式去给到玩家直接的正向反馈与激励。
图源:《黎明觉醒》公众号
此外,Zak还补充道:“在与玩家保持紧密联系的过程中,我们每一轮测试都会调整玩法、组织结构、频次、耗时、难度、顺序,以及开放世界和生存的比重,多人玩法和单人玩法的比重等等。但不论如何迭代,我们的核心思路是没有变过的,我们希望《黎明觉醒》可以变得更大众、更广泛化。换言之,就是在适配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的同时,也不去排除和筛选那些或许仅仅对于开放世界、对于建造感兴趣的玩家。”
顺着这一思路,Zak随后也向记者们详细就游戏如何满足不同玩家需求,做了一定的展开介绍。
他表示,《黎明觉醒》的核心体验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团队希望有更多不同种类、不同诉求、不同喜好的用户进来,他们或许对于同一件东西的、同样玩法的尺度是不一致的,因此,团队将不同玩家所倾向的游戏体验进行了合理的分离,确保每一个玩家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生存方式,而不用被强制参与其他玩法。
譬如对热衷于开放世界探索的玩家来说,《黎明觉醒》中“孤儿院助教”等基于不同的势力架构、地图架构衍生出的特色职业系统,就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对热衷于PVP的玩家来说,一整套从练习赛到对抗赛,再到未来跨服对抗赛的竞技体系,则可以迎合他们的竞技需求;而对更喜爱休闲建造的玩家来说,“营地”系统衍生出的一系列休闲玩法体验,也能让他们从中收获快乐。
并且以上不同模块玩法带来的不同游戏体验,也都与游戏内的“社交”体系深度绑定,据Zak透露,由于游戏整体的玩法框架比较立体,团队预计未来也会出现比较多元化用户群体,对应产生一个更加立体的用户生态,这与大多数游戏单一化的核心用户群有着明显的区隔度。因此,后续团队也会争取让游戏有更强的适配性与弹性空间,持续去强化游戏内不同用户的社交体验。
“基于以上的大逻辑,一直以来我们在判断玩家反馈时,第一个都是看他的用户类型,判断他的诉求与他的用户类型的核心诉求是不是违背。如果不违背的话,那么我们认为是有效的建议,进而尽量在统一框架下,去匹配更多的玩家不同情况下的诉求和喜好进行参考优化。”
“我们的初心还是想做一个有着“多人生存建造”等特色的“开放世界”游戏,我们也希望在未来不断寻找最好的方式,在与玩家携手共创的过程中,让《黎明觉醒》能够匹配更多的用户需求。”Zak说道。
持续拓展内容深度,打造一个“常玩常新”的《黎明觉醒》
在被记者问及《黎明觉醒》的“长线运营”相关规划后,Zak表示,未来《黎明觉醒》将持续围绕开放世界、多人玩法、生存建造这三个核心要素,去持续探索更广阔的玩法边界,在多个游戏环节提供给玩家全新的体验内容。
对此,Zak稍稍进行了一定的爆料,他透露道,基于《黎明觉醒》可拓展性极强的框架与内容体系,未来不仅会有新的天气、剧情、地图、全新生存挑战等源源不断的内容释放,团队更希望在2.0、3.0等大版本更新时,为玩家带“颠覆式”的游戏体验,把《黎明觉醒》塑造为一款可以“常玩常新”的长线精品。
据悉,《黎明觉醒》的正式上线版本已经基本优化完成,目前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开发后续的其他版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可塑性极强,又具备差异化特色的《黎明觉醒》,有望成为光子旗下的又一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