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自商鞅变法日渐强盛,至秦昭襄王时期疆域倍增,迫使关东六国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代表人物是“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网上称:“战国四公子”重挫并迟滞秦国统一的步伐。
“战国四公子”真的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吗?本文带您从门客制度与战场功绩,剖析“战国四公子”真实的历史地位。(原创作者:多臻贵)
周朝尊崇“礼法”治国,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家产再由其余诸子辅佐,维持家族凝聚力并共同接受知识传承,随着家族财富难以供养全部的族人,血缘较远与交情较浅者被迫分家离开,出现地位介于贵族与奴隶之间的“士族阶层”,拥有从政与参军等权利衍生出“士大夫”和“士兵”。
战国初年魏文侯任命李悝变法,废除贵族世系制度间接削弱奴隶制度,魏国将贵族掌握的土地和奴隶收归国有,通过军事改革运作将奴隶晋升为储备兵员;商鞅总结李悝和吴起变法经验废除奴隶制度,使秦国爆发出生产与战斗热情迅速崛起,关东六国效仿由奴隶和平民晋升的士族群体涌现。
战国时期兼并郑、鲁、宋等千乘之国,原郑、鲁、宋等国贵族沦为士族依附邻国庇护,冷兵器时代人口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各国鼓励生育给予优厚补贴仍需十数年培养,
《国语·越语》载: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流亡士族以有技能且年富力强的男性为主,提供生产所需劳动力甚至增强国防预备役,且士族对故国地势熟悉并拥有强大影响力,若夺取故国流亡士族能消减民众抵抗情绪。
凡事有利亦有弊,战国七雄相互混战,却也保持着复杂的联姻和同盟,比较著名的秦惠文王娶魏、楚公主,燕易王娶秦国公主,赵胜娶魏国公主等,所以,诸侯间遵循“师出有名”,维持表面的和睦友好。
盟友冲锋流血攻城略地,若背后招降青壮年势必遭诸侯唾弃甚至引发战争,但办法总比问题多,贵族素有豢养门客之风,为报智伯瑶知遇之恩刺杀赵襄子的豫让,齐景公收容晋国卿族中行(荀)和范(士)为客卿等。
诸侯不能明着“挖墙脚”,便鼓动信任的勋戚贵族豢养门客,土地和钱粮由君主封赏的形式发放,勋戚贵族筛选能力超群者入朝为官,普通门客必要时随贵族征战建功,士族与王权通过贵族达成隐秘的合作,并非贵族单纯的拱卫封邑或博取名声,战国时期迈向王权专制,若无授权豢养私兵将被扼杀。
战国七雄中关东六国唯燕国和韩国门客制度未能繁盛,燕国因五点令士族却步:
其一、燕国宗室本就稀疏,“之子之乱”后数量锐减,招募门客野心过于明显;其二、士族思乡之情强烈,遥望故土能回乡探亲,燕国千里之外等同永别;其三、士族为名利而择主,燕国农耕与商业落后,“五国伐齐”耗尽府库资财;其四、生活习俗差异较大,燕国苦寒以枣栗充饥,中原温润以谷菽物为食;其五、燕国地缘环境恶劣,东胡、齐、赵强敌环伺,国势孱弱难施展抱负;
按理说韩国人口稠密、经济富庶、习俗接近应受士族欢迎,但韩国也有三大障碍:
其一、国势危急;韩国被秦国蚕食丧失西部屏障,都城新郑所在的中原区域暴露在强秦铁蹄之下,韩国南部与雄霸南疆楚国接壤,新郑成为阻挡楚国争霸中原必然且丰厚的阻碍,施展抱负的前提是有命享受荣华富贵;
其二、难有回报;赵魏韩由卿士瓜分晋国为诸侯,遭受诸侯嘲讽且畏惧异姓卿士效仿便重用宗室,韩国成为三晋中最保守的国家,认为士族因利益为韩国效忠,也会因为利益而背叛韩国,耗费钱粮得罪强国很不划算;
其三、前途黯淡;申不害变法奠定韩国“术治”思想,韩国诸事皆由君主决断,君主能力决定国家兴亡,秦国“奋六世余烈”而韩国“败六世庸主”,连身为宗室的法家巅峰奇才韩非都弃之不用,流亡韩国士族更难获得重用;
社会变革与秦国独霸在战国中后期交汇,“战国四公子”便应运而生。
公元前309年孟尝君田文继承薛邑和爵位,其豢养“三千门客”花销转嫁给薛邑民众,门客冯谖减免百姓债务道出“狡兔三窟”,孟尝君利用齐国丞相的便利营造薛邑,历经齐闵王罢相与逃离秦昭襄王,公元前298年孟尝君趁秦国攻楚之际率齐、韩、魏联军屯兵函谷关,秦昭襄王割地求和令孟尝君威望达到巅峰。
然而,孟尝君途经赵国时围观百姓议论其身材瘦弱动怒,残忍砍杀数百人并烧毁屋舍后嚣张离开,孟尝君担任魏国丞相时响应燕国乐毅“五国伐齐”,齐闵王抽筋致死齐国宗庙尽毁险些灭亡,孟尝君则带领部众侵占薛邑周边脱离齐国管辖,逝世后诸子争夺爵位反被齐、魏联合所灭,夷灭宗族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平原君赵胜在赵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担任丞相,支持乐毅“五国伐齐”攻灵丘使赵国成为中原军事霸主,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平原君谏言接纳上党十七邑,天时,赵国修整多年士气旺盛;地利,上党高地易守难攻;人和,八万军队数十万民众;哪怕按照秦国蚕食战略,仅上党郡便够赵国割让十余年,为赵国积蓄抗击秦国的时间。
然而,秦军远攻粮草消耗与运输是赵军倍余,长平之战焦灼时赵国君臣仍奢靡浪费,遣使诸侯国借粮却极度吝惜贻误军情,楚国与平原君缔结盟约却迟迟未发兵,魏安厘王闭门谢客只能向信陵君求助,平原君因李同建议散尽家财犒赏军队,晚年批评信陵君与藏身赌坊的毛公和隐没酒肆的薛公交往,门客近半归附魏无忌公元前253年落寂逝世。
黄歇与太子熊完赴秦国为质,公元前263年黄歇掩护熊完归楚登基,楚考烈王遂以黄歇为令尹封春申君,春申君统筹楚军公元前257年救援邯郸、公元前255年兼并鲁国、公元前241年合纵伐秦、持续肃清越国残余等,使楚国拓地千里重现霸主气息,春申君门客三千居“战国四公子”之首,掌楚国相权22年载誉列国可谓妇孺皆知。
然而,春申君灭鲁加深与齐国和魏国的矛盾,合纵伐秦致西周国被灭九鼎宝器被掳,致命的是楚国丧失向秦国交锋的勇气,春申君听闻魏国割让许和鄢陵给秦国,便将都城由陈迁至寿春以避秦国锋芒,送给秦国西、北压制楚国的战略态势,春申君门客好斗且奢侈竟在鞋上镶嵌宝珠,讽刺的是春申君被门客李园豢养的刺客诛杀。
信陵君魏无忌因礼贤下士获得民众至诸侯敬重,公元前257年赵国邯郸已岌岌可危,信陵君被迫窃取虎符诛杀将军晋鄙,若无魏国援军秦军疲敝仍将攻克邯郸,公元前249年起蒙骜两年攻取“三晋”41座城池,信陵君统领赵、魏、韩、燕、楚共四十余万,奇袭华山粮仓诱歼王龁部五万余人,黄河南岸歼灭秦军蒙骜近十万部众。
然而,正如毛公与薛公劝诫信陵君所说,信陵君在诸侯间的威望是建立在魏国强盛的基础之上,信陵君怒斥赵胜招揽门客是炫耀富贵,对平原君娶长姐又宠幸数百姬妾不满,仍寄居赵国因信陵君与魏安厘王有分歧,回归魏国便被魏安厘王夺权软禁监视,被迫纵情声色在公元前243年逝世,魏国君臣享受信陵君创造的短暂和平终被秦国灭亡。
“战国四公子”皆有约3000名门客,但门客多是鸡鸣、狗盗、弑杀、攀比之辈,不事生产却享受着美酒佳肴与高俸禄,不思维护国家完整反倒谋私利分裂割据,事实证明“门客制度”是徒耗钱粮的损国之计。
何况“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与平原君赵胜在国家鼎盛时期以权谋私建立个人威望,春申君黄歇与信陵君魏无忌在国家衰败时欲借士族探索复兴之路,生不逢时所有的规划都被秦国的攻势所打断。
“战国四公子”仅有信陵君魏无忌重创秦军,是以接近的战损比例获得的惨胜,孟尝君田文迫使秦国割地是背靠鼎盛的齐国,平原君赵胜与春申君黄歇取得“邯郸之战”胜利,但邯郸城破以当时赵国仍能延续。
“战国四公子”重挫并迟滞秦国统一,本就说明“战国四公子”未能逆转与秦国的差距,所谓“迟滞”,秦国角度而言是消化新征服的疆域,为秦军更猛烈的攻势积蓄力量而已,却不会留关东六国喘息改革的机会。
文献参考:《史记》《资治通鉴》《国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