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儿时的记忆里,过年是和吃喝玩乐划等号的。
一,先说吃吧,小时候北京有个儿歌“小小子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其实北京人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平日里粥是家常便饭没啥特殊的,可腊八粥不一样。现在有一种罐头叫八宝粥很好吃。我只说不错也就了*,没童年的味道。小时候的腊八粥岂止是粥,那是把孩子们从被窝里叫醒的“味儿闹钟”。我的姥姥半夜起来就开始准备了,当然不止是八宝,家里贮存的各种米,豆子,干果按煮熟的先后顺序放入大锅里,豆有芸豆,红小豆,花豇豆(不能放黄豆),米有籼米,江米,高粱米,黄小米(普通的小米不放),干果主要是小枣,核桃仁,花生米,那时没有冰箱,老人如何把秋天收的栗子保存好直到冬天还没被偷吃是很不容易的,先放后入**让他们同时熟,没有熬过中药的不容易搞定,粘稠而不稀不糊(不用高压锅)也算是高科技吧。煮好十分钟后再放入干桂花或桂花蜜。只有这天被允许不刷牙洗脸就可以直接去喝粥,孩子们简直是高兴极了,这仅仅是腊八。
北京人迎接新年是相当辛苦的,打扫卫生能达到高潮迭起的地步。除旧迎新不是说的,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一系列工程。老北京平房大多数屋顶是纸质版的***,必须删除格式化再重启粘贴新的,室内外运行一年的垃圾也要清除。想偷懒只换个视窗,更新个桌面是不行的,要清洗,除尘,油漆,粉刷。这些登上爬下的活儿孩子们是主力,小孩子也要干活,如把太师椅,硬木隔断所有的孔洞用小手指伸进去擦。清洗的内容还包括衣被,那时经常看到弹棉花的工匠走街穿巷,我家老人却是自己做,用淘汰了的蚊帐自己絮棉花被套,腊月的院子里几乎每天都是晾晒的衣被。
清理鸡窝兔舍也包括他们——这些养大了的伙伴们。某天老人们都出去了,这个操作被要求由远方来的男士(我父亲)按时操作完成。就是这天,一只已经“死”了的鸡竟飞到房上,这么悲惨的一幕我总忘不了。
因此,准备过年吃的东西要比去吃给我的印象更深刻,强迫鸡兔参与过年的事情就不再说了。“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事我在行,我小时候鼻子灵,发好的面使碱后有酸味或者碱味稍重一些我都能闻出来,蒸好过年用的馒头责任重大啊。老人在世时认为过年吃的馒头酸一点或者碱大了发黄非常不吉利,为让姥姥看到一锅锅又白又胖的馒头高兴样子,我就更加倍认真的去做。要知道从发到蒸好一锅锅的馒头(整整一缸)是相当辛苦的。我认为,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应该从小培养。长大后我没有什么成就,但办事认真是得到人们认可和信任的根本,算是个好习惯吧。
过年吃的馒头豆包必须在上面点个红点,吉利喜庆的意思,这红,有玫瑰红,而我家用的是酒粬红,酿酒用的。
二,说到喝,粥就不算数了,据说四九年就喝二锅头了,那是广告。北京人过年不仅喝二锅头,全国各地的酒都喝,也包括家酿的酒。北京人有酿酒的风俗吗?不知道,我家有。
我姥姥是具有五个哥哥的京北农家姑娘,由于哥哥们惯养和性格无拘束兼有的缘故,小时没有裹脚。那个年代汉族姑娘天足是难嫁的,只好嫁给了满族人****。可当时她嫁的满族人不勤劳,这使得姥姥很勤劳。姥姥还爱学习,据说是通过看小人书认识了一些字,这很重要,在贫穷的生活中,她竟让孩子上学读书,包括我的妈妈。建国前母亲刚毕业就参军南下,(享受离休待遇)孩子都是放在姥姥家养大的。起因是院子里的葡萄丰收,吃不完没法保存就学习酿葡萄酒,也酿米酒,过年喝很有成功感,即使这酒像白兰地一样酸的时候。没有人(敢)有资格评判她做的事情,权威而不失和善。她是一个非常勤劳,思想开放而又善于学习的人,我非常想念她。现在我也老了,可是我总觉得没有姥姥在时过的年,都不是规范的成功的年。
回想起来,老北京的满族人过年重视仪式感,特别是年夜饭非常有讲究,要年年有鱼(余),不能吃虾(瞎),要团团圆圆,(必有四喜丸子)要红火喜庆(每个菜都有名目)要合合满满,有的甚至不吃(太多了吃不完)也要摆上,添满,十个碟八个碗的。小孩子不明故里就容易吃“过”了,她也不许批评,过年时候不许“管”孩子。(物质短缺时代啊)私下里她悄悄的准备了山楂糕,果丹皮,酵母片。我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我记得姥姥说过的,等你长大了,什么都可以吃得到。她是怎样预见的?太睿智了吧!那时北京人讲究在家里吃团圆饭,即使是名馆子初一也都不营业,家庭没有出去吃的,去的都是团体或者公务聚会,一般的饭馆十五前根本没生意。过年吃的节目单里“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烙饼摊鸡蛋”…可以一直延续到把准备的食物吃光。
注:物质短缺时代不容易让现在的人们想象,米面肉蛋油凭票,孩子多的家庭不容易够吃饱,这是我家自己养鸡,兔子的原因。春节凭本可供应花生半斤,葵瓜子二两,粉丝二两,麻酱半斤,圆粒大米二斤,富强粉五斤。
三,玩
平时玩的东西很多,但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也有见不到的。如自己制作发射纸质子弹的弹弓。这不是重点,过年了,可以放爆竹!把一挂爆竹点燃?太奢侈啦,拆开一颗一颗的当子弹放,我们除夕夜不放,因为要做游戏。拜过祖先拜过长辈吃过年夜饭,就是我们家的“春晚”。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可以有收音机听晚会。在成年人没打麻将之前,从最小的孩子开始表演节目,只是背个谜语大家猜,背首诗词,唱个歌讲(背)个故事等,大多是从孙敬修那里搬来的,大人们也乘兴唱段京剧评剧的让老人高兴。集体活动是萝卜蹲。辛苦一年人们有机会乐呵乐呵多不容易呀。这时候老人休息,成年人才去麻将聊天了。一大家子人其乐也融融哉。
游戏机手游外地旅游那时都没有,我敢说那时的快乐现在也都没有。这事,元芳怎么看不知道,管他呢。
四,乐
过年好玩的地方包括逛庙会。我承认受当时人们见识有限,庙会上的人们挖空心思把自己拿手的本事制作小吃啊表演的绝活啊手工制作玩具啊各地特色的出产物品拿出来分享形形色色琳琅满目,大开眼界。现在的人们见多识广,庙会的东西没有那么吸引人了,不过我认为是人们没有与时俱进。现在新的东西更多了,玩的吃的东西更多了,让人们长见识的事物更是数不胜数。就是北京人,也不能老拿糖葫芦风车糊弄人啊?物质短缺时代的吃喝玩乐已经作古了,物质丰富时代的吃喝玩乐要推陈出新呀。
五,什么叫年味儿
传说中的“年”是一种怪兽,人们幻想用爆竹声响吓退它。除旧迎新的习俗也是人们祈求新的一年能够过好日子,过更幸福的生活。现在的怪兽也就是那虎视眈眈的五只航母战斗群在南海起腻了。这爆竹除了污染环境也不好使啊,与其说祈福风调雨顺,不如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过年改叫过春节啦。在天寒地冻的冬天里过“春”节,只有古老的中华民族才想得出,中国人看得远啊。回顾过去人们怎样过年,看看今天人们怎样过年,思考将来的人们会怎样过年,我觉得,这年味儿啊,就是我们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的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吧您哪!
*北京话,意思是不过如此。
**中药熬制用语,要求某类药材先煎,某类药材后放等。
***这种简易房顶是由木棍吊架上面绑定高粱杆形成顶平面,再把高粱杆上缠纸条,并在纸条上粘贴特制涂有白灰的纸,一方面接住可能掉落的尘土,一方面纸顶棚色白整洁效果好。不过,随时间和烟熏变黄,需要重做。
****满族人没有缠足的风俗,也不在乎汉族姑娘天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