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姐妹们上网冲浪遇到过粉色小怪兽头像的momo吗?
有的时候在评论区留言,发现一不小心就被momo围攻,明明是一样的头像和名字,却感觉有十个人在和自己吵架。
在不同帖子评论,发现每个帖子下面都会遇到momo,感慨自己和momo也太有缘分了吧。
或是时常看到momo总是在不同的地点,觉得她也太忙了吧,全国各地出差。
后来上网冲浪多了,才知道…原来闹乌龙的是自己,momo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他们用着相同或不同的头像,名字都叫做momo,而这样的群体还在壮大中…
现在在小红书搜索momo,用户都拉不到头。
豆瓣甚至还有个momo小组,组员7000多人。
做个小调查,到底有多少人曾经被momo大军搞懵圈过!
遇到的momo多了,很多人都很迷惑这又是什么互联网赛博冲浪新招式?
又是什么魔法让网友们不约而同选择了相同的名字?
为什么选择的还都是粉色小恐龙momo?
这个互联网从未有过的如此整齐划一的群体,
他们到底从何而来?
这还得从momo的诞生说起…
但是momo的诞生真的没啥好说的
它就是微信的一组表情包ip,而且还有一个家族。
在微信授权其他平台登录的时候,这组表情包被作为初始头像和名称,随机出现。
如果有网友懒得改头换面,那么在其他平台使用的就是默认的登录形象了。
默认随机身份的人越来越多,momo也就越来越多,大大提升了在互联网冲浪时的偶遇概率。
而当不同的momo同时出现时,总会闹出一些乌龙事件。例如觉得自己遇到有缘人的缘分时刻、被momo围攻的群架事件、拉黑一个momo还会出现很多momo的“灵异事件”。
后来越来越多的网友都加入了momo大军。
有的是觉得有趣跟着整活,四处团建偶遇其他momo,就好像找到了自家人。
有的则是为了在互联网藏匿自己,自由玩耍。
momo最出圈的一次,还得是被某陈姓男明星起诉。
前面说了嘛,momo是微信授权登录其他平台的随机身份。
豆瓣作为匿名论坛,里面粉黑大战、水军下场、爆料造谣等等都屡见不鲜。
很多娱乐组的网友出于隐藏粉籍,扮演路人之类的目的,都很喜欢用不容易被记住的身份去发言。
比如在momo之前,豆瓣还有“江湖骗子”、“已注销”等匿名大军。网友们顶着这样的身份发言,不容易被扣粉籍或一眼鉴属性,可以畅所欲言。当然,畅所欲言中也包括了口出谣言和各种泼脏水行为。
豆瓣后来干脆禁止用户使用这两个名字。
只不过禁得了初一,禁不了十五,之后momo大军又崛起了。
陈姓艺人当时因恋情绯闻要起诉豆瓣momo的时候,激发起了其他吃瓜用户的怒火,于是纷纷自发改名成momo,试图给被告的momo打掩护。
该事件史称“一mo做事亿mo当”。
这股momo风也蔓延在其他平台。
有的人只是单纯的想要藏匿自己,所以选择加入了momo大军。
现在更多的人还是为了整活,既然分辨不出momo,那我就自己成为momo。
不光有原始的粉色小怪兽momo,还有其他各种衍生头像、变异头像的momo。
比如有衍生版,桃花mo、发财mo、上岸mo、数钱mo…致力于让每一位momo都能在mo国得偿所愿。
还有联名版,甄嬛mo、奥运mo、警长mo、黑化mo…主打一个各司其职、各有所长。
队伍越来越壮大,也就意味着平台上匿名的人就越多。
大家拥有着共同的一个身份——momo,就如同拥有了情感联结与群体归属。
就像互联网诞生的一个又一个新梗,让很多人自发加入进去共同狂欢。加入momo大家庭好像得到了互联网中的身份认同。
和其他momo们一起活跃在互联网上,也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与存在感。
有了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能让很多momo收获到冲浪的快乐。
如今年轻人的快乐很简单,成为momo可以很快乐,看momo们狂欢也很快乐。
只要有一个新的角色,他们就可以撬动整个互联网社交圈。
有了“一mo做事亿mo当”的保护色,momo们也有了安全感,可以在社交平台自由发言。
不过,自由不等于浑水摸鱼的集体面具,momo大军所谓自由灵魂的另一面,是匿名的保护色。
momo们在群体的掩护下,少了实名制的约束,也有可能出现谣言和更多不良发言,滋生社交的混乱。
因此有人在momo的皮囊下中狂欢,也有人不厌其烦,认为这是“一群喷子”的温床。
可谓是“殃及池mo”,坏mo做事好mo当,集体承受了骂名。
其实可以理解部分人希望在互联网隐形,不希望被熟人捕捉到自己的社交足迹。毕竟有了集体掩护的身份,可以极大减轻社交压力。
但是挖酱还是要提醒一句,加入momo大军可以逃开熟人,但是逃不开监管。所以千万别觉得成为momo,就可以肆无忌惮,因为光看名字和头像无法辨别真人,但是确定uid是可以锁定本人的哦。
momo大军适度的狂欢可以理解,但是有了“江湖骗子“的前车之鉴,越界行为也会让momo大军原地消失。
我们永远要记得自由有边界,互联网发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