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山东优客工场创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历下区燕山街道办事处。这是继生鲜电商“独角兽”每日优鲜后,燕山迎来的第二只共享办公的“独角兽”企业。
一下子来了俩“独角兽”,最近燕山街道有点“火”,各级表彰、各种赞叹纷至沓来,可收获满满的燕山人,却显得无比淡定,特别是作为招商主力军的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成员们。因为成果的取得,是他们从去年开始就一股韧劲、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就在当下,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也许,下个奇迹已经在路上。
每日优鲜:快速注册只用了2天
2017年7月28日,全市第一家“独角兽”落户燕山,虽然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但回忆起那些忙碌的日子,燕山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王冬梅依然历历在目。“每日优鲜的要求就是快。”她说,这是个外资企业,1亿美元的注册资金已经到位,如果不尽快注册,实现资金流动,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会逐日增加,况且还有企业团队的人员成本。了解到情况后,燕山街道立即安排专人专车陪同企业办理手续,最终在2日之内走完所有程序,“我们从没办过这么大体量的企业注册。”王冬梅坦言,有些程序的审核,甚至需要到市级部门申请“特事特办”,“企业提交资料,部门后台审核,我们全力配合。”王冬梅说,每日优鲜的成功落户,充分体现了“燕山加速度”。
如今,每日优鲜在济南运行一年,注册资金从1亿美元增资到了3亿美元。中型仓储点建了13个,其中有7个在历下区,越来越多的用户了解了每日优鲜,并认可了每日优鲜,“确实不错,水果新鲜价格公道,经常有折扣不说,送货也快,最快的一次20分钟就到了。”一位用户说。
优客工场:公司核名用时2个月
如果说每日优鲜要求的速度,那优客工场追求的则是良好的营商氛围和社会效益。“与优客工场的接触在每日优鲜之前。”重点项目办的陈允军说,街道与区投促局的同事们一起,前后2次赶赴北京,“刚开始形势不太乐观,我们还有不少竞争对手。”可最终,企业还是选择落户历下,落户燕山。谈起成功的经验,陈允军坦言:“真是没有诀窍,就是多跑、多沟通,满足企业需求。”除此之外,企业选择落户的鲁勤时代·拾光里,作为全省的新旧动能转换科创中心,也成了吸引这只“独角兽”的加分项。
这次,企业注册时,也遇到了插曲。“他们想在济南打造山东的旗舰店。”陈允军说,优客工场落户山东,与山东国惠、鲁勤公司实现三方合作,“注册核名时,花费了近2个月的时间。”陈允军说,按照相关规定,注册名称需要与经营范围保持高度一致,为能让企业满意,又能符合规定,我们大家想尽办法,到省市相关部门协调,最终达成了多方满意的结果,企业最终定名山东优客工场创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仅凭一条信息 来了一个亿元企业
说起“特色”经验,招商科的田原和同事们认为,正是他们这种诚意十足、坚持不懈的韧劲感动了“独角兽”们,让他们对历下区的营商环境产生了绝对的信任。
当然,这股韧劲并非“独角兽”独享,用燕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俊刚的话来说,“就算是有1%的可能,都要付出100%的努力。”去年,一家税收过亿元的大型国企想迁址改善办公环境,来燕山辖区考察商务载体时留下了联系方式。“只有这一条线索”,田原说,大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开导航,驱车前往该公司。
结果,不虚此行。这趟“盲探”,实现了与企业的顺利接洽。通过沟通,发现燕山辖区的某一楼宇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为能让企业尽快实现入驻,街道牵头联络开发商与企业座谈,“前后谈了近10次,最终确定入驻,目前已经达成购房意向,准备签约。”田原说。
根据一条线索,成功拉来企业的佳话,还在继续。据悉,全市首家保险代理公司、已经上市的某公司,都有意向选择落户燕山,“为辖区的招商引资贡献力量,我们不遗余力。”田原说,2018年上半年,燕山街道引进过亿元项目8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2家,已经提前完成全年的招商任务。
成员都是“全科” 上门服务成日常
“燕山经济”微信群分享了一篇题为《招商人的七种苦,读到最后我已泪流满面》的文章,这篇文章说出了团队的心声,招商途中的各种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记者了解到,燕山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共有16个成员,内设招商(含区域金融建设)、重点项目、税源、统计和综合科室,“名字听着大不大,其实大部分都是光杆司令。”说起团队情况,王冬梅笑了。
由于业务繁琐,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身兼数职,记者在分工统计表上看到,重点项目办的吴舸川负责外贸、软件与信息产业、节能减排、清洁燃煤推广、众创空间发展等多项工作。吴舸川的情况,只是一个缩影。“我们每个人都是全科。”王冬梅说,大家实现信息共享,遇到事情共同出谋划策,共同担当作为,为街道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除了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还承担着限上企业培育的任务,同时帮助辖区的中小微企业申请各种国家政策扶持。不少企业对此不甚了解,团队的成员们主动联系,“经常被当成骗子。”吴舸川说,遇到这种情况,他和同事们都是多次上门拜访,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并提供协助,“大家都把这个当成是分内之事,对企业的需求从不推诿扯皮,从不冷言相向。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能办”王冬梅说。
不坐办公室 服务企业始终在路上
燕山街道辖区内的金融企业达到54家,几乎占到了税收的半壁江山,为能更好地掌握辖区金融企业的情况,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区域金融建设的负责人杜磊经常在走访企业的路上,“我们俗称去‘转转’”,转转看为企业动态服务的效果、是否有新问题需要我们出面协调解决。
“不止杜磊,招商科的田原、重点项目办的陈允军、税源科的李雯、统计站的张峻…… 他们都经常“在路上”,“一周至少三天都在外面。”王冬梅说,坐在办公室是等不来企业落户的,优化营商环境更是无从谈起,“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我们来说,唯有走出去、跑着干,才能为燕山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