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红楼梦》中的璎珞,竟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探秘璎珞千年发展史 ,我们带大家了解了璎珞在唐朝以前的发展。
唐朝后,璎珞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饰品存在人们的生活中,更发展成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接下来,就跟着王者玩具回溯千年,看看宋元以后璎珞是什么样的吧~
璎珞纹样
宋朝:璎珞?长命锁?
宋朝时期,战乱频繁,纷争不断,但是在重农兴商、尊崇文化的理念下,不仅经济、文化极为繁荣,而且民间的手工业发展十分昌盛。
北宋 清明上河图
由于这一时期,人们普遍遵从周礼、秦汉以来的汉文化传统:“重头饰,轻项饰”,所以,在隋唐时期较为流行的璎珞,到了宋朝时佩戴者极少,这一点从宋代时期的各种绘画作品中便可得到印证。
南宋时期的《歌乐图》
比如南宋时期的《歌乐图》,描绘了南宋宫廷歌乐女伎演奏、排练的场景。图中女子皆披褙子外衣,高髻上饰以角状配饰,但颈上几乎没有任何的装饰物。
宋代的《宫妓调琴图》
再如,上图中宋代的《宫妓调琴图》,在其颈部也未见任何装饰物。
虽然,璎珞在成年女性中十分少见,但是,在一些孩童的绘画作品中,常常会看到形似璎珞的饰品。
这种形似璎珞的饰品,名为长命锁,通常为金、银、玉石、红绳等材质制作而成,呈锁状,上面刻有吉祥文字或图样,古人常常将其佩戴在孩童身上,有驱邪避灾之用。
【清平乐】足银铸模花丝长命富贵锁 | 珠宝匠官网在售
辽代:契丹贵族最喜爱的饰品之一
到了辽代时,璎珞成为契丹贵族十分喜爱的配饰之一,而这与佛教的兴盛有很大的关系。
辽代 水晶金珠璎珞
在契丹建立政权之前,并非信奉佛教,而是信奉萨满教。
立国后,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自辽太祖开始,辽王朝便世代信奉佛教,上到皇室贵族,下到黎民百姓,皆崇佛礼佛,造像建庙。
辽代 华严寺
璎珞作为佛像的装饰品之一深受欢迎。辽代的百姓为了表达对佛教思想的崇信,常常会佩戴各种样式的璎珞饰品。
“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自古就有繁饰的传统,首饰和服饰多以金银制成,尤以颈部装饰最为讲 究,下垂至胸,华贵夺目。’’
辽代 木雕彩绘水月观音菩萨像 现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由于受到契丹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璎珞,多选用琥珀和玛瑙等材质。款式多为项璎珞,还有少量的臂璎珞和胸璎珞。
在组件上,多选用形体较大且雕刻精美的的琥珀饰、玛瑙管形饰、T形饰和心形饰。
辽代 琥珀璎珞
在辽代早期,璎珞形制较为简约,通常为单挂式,在项饰中常常出现T形和心形坠饰。
辽代 玛瑙、金坠、水晶璎珞
辽宁法库叶茂台7号墓是目前发现的较为完整的辽墓之一,墓主为契丹贵族女性,在其胸前就曾佩戴一水晶琥珀璎珞。
水晶琥珀璎珞
这条璎珞采用单挂式,由250颗水晶珠和7件琥珀饰相间穿成,其中,7件琥珀配饰均采用高浮雕制作工艺,2件被打造成心形样式间隔其中,水晶与琥珀红白相映,熠熠生辉。
到了辽代中期,随着工艺技法的不断提高,项璎珞无论是从形制上,还是组件数量上,都较早期更为复杂多样。
琥珀璎珞
除了早期较为常见的单挂式璎珞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样式更为华美的多重式璎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中出土的璎珞,几乎囊括了辽代中期璎珞的所有类别与形制。
陈国公主墓 单股单挂式
在陈国公主墓中,共出土3组单股单挂式琥珀璎珞,每一组均由65颗琥珀串珠和1件浮雕琥珀饰件以银丝穿缀而成,这3组璎珞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唯有琥珀坠饰的纹样有所差异。
除了单挂式的璎珞外,陈国公主墓中还曾出土2套多重式琥珀璎珞,公主与驸马各一套。
这2套多重式琥珀璎珞,是由琥珀珠和琥珀浮雕饰件相间串联而成,除了纹饰以及大小不同之外,其形制与穿连方式基本相同,样式十分华丽。
多重式琥珀璎珞
到了辽代晚期,制作璎珞的材质与纹饰较之前更为丰富,出现了水晶、绿松石、黑玛瑙等材质。
辽 璎珞金錾花草纹玛瑙
相较于前朝,辽代时期的璎珞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璎珞并非只有女子才能佩戴,佩戴璎珞的男子也十分的常见。
比如,在与辽太祖阿保机同出一脉的耶律羽之墓中,就曾出土大量的玛瑙管、水晶球和琥珀配饰,复原后,为单股单挂式璎珞。
辽代玛瑙水晶璎珞 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
元朝:样式华丽繁复
到了元代,璎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蒙古族十分喜欢黄金与珍珠制品,尤其注重宝石的镶嵌,追求一种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的效果。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
璎珞作为一种样式华丽的颈饰,深受蒙古族的喜爱,尤其是在宫廷中的舞女和侍女中,十分常见。
元代 玛瑙纯金璎珞挂饰
在元·陶宗仪《元氏掖庭记》中,曾记载:“帝在位久怠于政事,荒游宴,以宫女一十六人......戴象牙冠,身披璎珞”。
在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北壁的元代壁画中,“天女”的颈部上,便佩戴了一条华丽的璎珞。
佩戴璎珞的天女
这一时期的璎珞,样式更为华丽繁复,出现了披挂全身的“网状璎珞”。
比如,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青白釉水月观音像,菩萨外披袈裟,下着长裙,周身披挂的网状璎珞。
这一璎珞采用U形的连接方式,一改前朝弧度平缓的特点,在璎珞的底部缀上形状各异的流苏,样式极为华丽。
明清时期:淡出历史
到了明清时期,璎珞多与长命锁、如意、护身符等吉祥物一同搭配使用。
这一时期的璎珞,不仅制作工艺较前朝更为精湛,而且样式更为华丽繁复,镶嵌的宝石也更为华丽珍贵。
明早期 骨雕藏传佛敎骷髅璎珞
但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服装的简洁化,人们倾向于佩戴简单的首饰,这种繁复华丽的璎珞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
明 琉璃璎珞项饰
虽然,作为项饰的璎珞不再流行,但作为纹样的璎珞,却有了较大的发展。
斗彩璎珞纹贲巴壶
进入明朝以后,璎珞纹样开始出现在青花器、珐华器、五彩器上。
比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上,在罐盖上面便绘有璎珞纹。
到了清代时,璎珞纹样更为普及,结构更加新颖别致,还出现了许多以璎珞为主题的装饰纹样。
下面这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璎珞纹贲巴壶,为仿藏族的银质贲巴壶烧制而成,壶上绘制的璎珞纹,不仅层次分明,而且造型极为独特。
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能在瓷器中看到璎珞纹的身影。
参考文献:1、辽代璎珞佩饰研究 周琳2、珠光翠影 中国首饰史话 王苗3、璎珞与华鬘白话文
王者玩具:璎珞,虽然是一种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中国首饰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璎珞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向往,自古至今,却从未变过。
璎珞(ying luo),是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又称缨络、华鬘(man)。 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代时,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虽不甚流行佩戴,却可从唐朝壁画中窥探一二,画中唐代歌舞伎多佩挂长垂至脚踝的璎珞。
戴在头上或挂在颈上的叫“璎”,佩在身上的叫“珞”。
在唐玄宗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中,“上皇令宫伎佩七宝璎珞,舞霓裳羽衣曲,曲终,珠翠可扫”的细节展现璎珞的受欢迎程度~敦煌壁画中也借鉴了当时宫廷里的舞蹈风尚,从中可依稀领略大唐宫廷跳珠撼玉盛大的舞蹈场面。
璎珞的款式非常复杂,以颈饰为主,悬挂上各种珍宝串饰,从颈部一直垂至胸前,有的甚至和臂饰相连,乃及足踝,成为挂满全身的饰物。从现存的佛教造像艺术可见,璎珞有许多不同的造型,饰珠大小各异,有圆珠形、方形、管形、花卉形、谷形和几何形等。
璎珞分为项圈式和披挂式两种:项圈式璎珞以项圈为主体,坠饰较为简单,项圈上雕以花卉纹饰,普遍较短,又称“短璎珞”。它流传直到明清,其坠饰多搭配长命锁、如意、护身符等吉祥物,又叫璎珞圈。
披挂式璎珞不仅形制更长,款式也更为多样,但它因为气候等原因终未在中原流行开来,而多被当成舞蹈饰品。披挂式的长璎珞虽然只在舞姬中流传,但较短的项圈式璎珞却在民间流行开来,传到明清其形式变化成了长命锁、如意、护身符等吉祥物。《红楼梦》里一开头写宝玉出场时,就都戴着只“金螭璎珞圈”,璎珞上自然是挂着他的记名锁和“通灵宝玉”。
“璎珞”的制作材料:《维摩诘经讲经文》中有“整百宝之头冠,动八珍之璎珞”;《妙法莲华经》记载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即珍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可见璎珞应由世间众宝所成,有“无量光明”。
莲花与喝棒,在佛教中,莲花是与诸多佛菩萨息息相关的圣物,尤其是未开放的莲花本身有着许多佛教典故。故而将未开放的莲花作为璎珞上的心形坠寓意佛法的威仪和神圣。而喝棒的棒本无具体形状,但佛教中,尤其禅宗特别有狮吼棒喝法门,所以将喝棒制作成T形坠佩戴在璎珞上也是有道理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王者玩具:古珠玉文化艺术交流
(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图文供学习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是最好的鼓励 寻一位爱古玩的人做朋友吧!
或许就在你的身边。“玉器虽有美质,在于石间,
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随潮流,他本身就能引领潮流。
在自然界留下的所有古物珍宝当中,只有古玉是有灵魂的,真正的古玉是在认它识它的人中,会产生千变万化的魅力,如果你能识得真正的古玉,并与之灵魂相通,在你的盘玩与接触当中,古玉会呈现出它最美丽的那一面,呈现出其他任何古物无法与他替代的那一个瞬间,所以好的古玉是有生命的,每一个收藏古玉器的爱好者,都是生命的发现者和传承者,是在做最大的功德的文化人。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