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她”吗?“她”活得认真,所以果敢、严谨、专业;“她”不吝付出, 所以坚定、温暖、热忱;“她”忠于内心,所以坚守、尽责、担当;“她”以诚待人,所以有情、 有义、有爱。在抗疫的战场上,在那些令人感佩的故事里,千千万万个“她”不是站在“他”身后的“也”, 而是比肩而立的战疫“英雄”。今天,一起致敬最美的“她”!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 】
“这一次,我是来当一个医生,没考虑过什么时候回家。”
1月22日,李兰娟院士率先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2月1日,73岁的李兰娟主动请缨带团队驰援武汉,2月2日凌晨4:40带队抵达武汉。
【“疫情上报第一人” 张继先】
“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
今年54岁的张继先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第一人,2月4日,张继先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记大功奖励。
【“天津女福尔摩斯” 张颖】
“我们公共卫生面对的是一个群体的防控。医生是减少存量,我们是控制增量。”
2月初,天津市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部,相继出现了5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时任天津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室主任的张颖在记者会上对病毒的“传播链条”抽丝剥茧式的讲解走红网络,被网友誉为“天津女福尔摩斯”。
【排雷英雄的妹妹 杜富佳】
“我应该上战场,这次疫情应该‘让我来’。”
排雷英雄、时代楷模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是贵州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疫情发生后,杜富佳两次主动向医院申请去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工作。她说,这是哥哥杜富国的精神在激励着她。
【“最暖云咖啡”老板 田亚珍】
“每个袋子两杯咖啡,两个巧克力,让他们疲惫的心温暖一下。”
1月24日,田亚珍在工作群发了一条微信,说要返回光谷店给医护人员送咖啡,愿意来的小伙伴报名。微信发出后,7名武汉本地员工全部报名。更让他们意外的是,网友自发发起了一场线上买单的捐赠,武汉“最暖云咖啡”就这样诞生了。
【在深圳工作的哈尔滨人 李文琦】
“国家有难,我们‘90后’正值青年,身强力壮,应该往前冲。”
1993年出生的李文琦是第一次当志愿者。春节返乡,听说社区缺少志愿者,第二天就到疫情防控卡点站岗。3月3日,是李文琦当志愿者的第12天,也是最后一天。随后,她将返回深圳复工。
【金银潭医院年龄最大的护士 梅芳】
“这么多年党的教育,这个时候逃,说得过去吗?”
梅芳今年58岁,是金银潭医院抗击疫情一线年龄最大的护士。疫情来临之时,延迟退休的她毅然报名,冲到一线。
【社区网格员 黄柳媛】
“作为网格员,就像是一个社区中心点,需要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关心去连接好每一个人。”
黄柳媛是海口市玉沙社区的网格员,她要负责社区3个小区的1831户,还有5个酒店、2个工地以及1家商场。每天要走上2万多步,一个背包、一双平底鞋是她的标配。
【社区书记 倪娟】
“拉网式排查就是要求一户不漏,逐户排查。”
44岁的倪娟是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打铜社区的党委书记。从今年1月23日起,倪娟有将近1个月没有回家。早期转运疑似患者时因为缺少防护物资,家属都不敢上前的时候,是倪娟穿着雨衣陪送居民前往隔离点。
【瞒夫请战医生 张旃】
“此事我没有告之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1月1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张旃写下抗疫请战书,申请长驻留观室,却选择瞒着自己的丈夫。她说,潜意识里怕他牵挂,然而这正是她对丈夫的牵挂。
【 90后川妹子 王利】
“(四川)地震时,我得到过来自各地志愿者的帮助,现在自己有能力了,也应该帮助其他的人。”
王利是四川绵竹人,两年前来到武汉工作。疫情发生之后,王利没有回家,她留了下来,报名成为了武汉滴滴社区保障车队的志愿者,负责运送物资和接送社区里的慢性病病人。
【“临时妈妈”胡纤】
“穿着一身白白的衣服,但是也想给他一点安全感。让他感觉像在妈妈身边一样。”
1月31日,刚刚6个月大的乐乐被确诊患有新冠肺炎,住进了武汉儿童医院内科综合病区。转到呼吸内科后,由护士胡纤接力专门照看。胡纤的孩子只比乐乐大一天,正处于哺乳期的她把孩子留在家里让爱人照顾,自己进入隔离病区给小患者们当起了“临时妈妈”。
战疫女子十二图鉴 致敬最美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