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是个“预言帝”:孙策崛起于江东时,他说孙策轻而无备,必死于匹夫之手,然后孙策就遇刺了。吕布困守徐州时,他劝曹操一鼓作气,然后白门楼吕布被擒了。官渡之战前夕,郭嘉又提出了“十胜十负论”,然后曹操以弱胜强败了袁绍。
因此,郭嘉有了“鬼才”之名,坊间甚至戏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但“十胜十负论”固然精彩绝伦,却也无法掩盖官渡之战中,郭嘉拙于战术、胸无一计的事实。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四大谋士的功绩都是可圈可点的,只有郭嘉寸功未立:
1.战前荀彧分析: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虽然勇冠三军,但不过是匹夫之勇,此二人一战可擒。战时荀彧坐镇许昌,粮草辎重源源不绝,对曹操来说犹如汉之萧何。
2.荀攸是战术推演者:先是让曹操假装在延津渡河,吸引袁绍主力大军。然后趁机突袭白马,一招声东击西,取了颜良性命。然后以粮草为诱饵,引来文丑追击,彻底除掉袁绍手下颜良、文丑二将。
3.贾诩是致命的“毒蛇”:极力劝说曹操袭击乌巢,一把火焚毁了袁绍大军粮草,奠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局。同时,劝说曹洪接受张郃的归降,为曹魏增加了一位“五子良将”。
4.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与河北的袁绍对峙。不仅用一座空城牵制了袁军,还在空闲时间招降了数千亡命之徒,去黎阳与曹操会师。完全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自力更生的模范军师。
而与荀彧、荀攸、贾诩、程昱不同的是,郭嘉同为谋士,却在官渡之战中没有任何建树。那么战前提出“十胜十负论”,断言曹操必胜袁绍的郭嘉,为何没有任何军略针对袁绍?
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
这是因为郭嘉善于谋事,不善谋划军事,尤其短于战术。这从他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从袁绍处改投曹操,属于识人之明;“十胜十负论”全部分析曹操与袁绍个人优劣,也是识人之明;劝曹操一鼓作气灭吕布,这个属于战略;预言孙策之死,一是识人,二是对东吴豪族反扑的政治判断;遗计定辽东,仍旧属于战略。
因此,极其聪明的郭嘉,与大智若愚的荀攸完全是两个极端。郭嘉擅长谋事,荀攸擅长军事;郭嘉精于战略,荀攸战术卓绝。综合来看,郭嘉的才智,与荀攸在一个水平线,只是专注了不同的方向。
荀攸是曹操的谋主,那同一水平的郭嘉,也有谋主的潜质。但是郭嘉这个谋士,并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他会给你指一条非常冒险的路,但具体怎么走他自己都不知道。
郭嘉预言孙策遇刺,是让曹操没有后顾之忧,却没有预测时间段,那如果孙策偷袭完许昌才遇刺怎么办?郭嘉提出“十胜十负论”,劝曹操与袁绍开战,但官渡之战具体怎么打,郭嘉表示爱怎么打怎么打,我不管战术。让曹操轻装简从,千里奔袭三郡乌丸,结果曹操本人都差点玩完。
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中途200里找不到水源,又吃尽了干粮的曹操,宰了数千匹军马,凿地30丈才喷出泉水,最后避免了全军覆没的下场。曹操事后的感慨是:“这次远征,我是抱着侥幸、弄险的心态去的。虽然成功了,但这是上天庇佑、运气不错,这样冒险的计划寻常情况不能再用了”!
曹操对郭嘉的称赞,很大程度上是性格相合,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从谋士的角度来说,郭嘉的各种建议,完全是天马行空,让曹操都为之后怕的。郭嘉的每一个建议,都含有拼运气的成分。他只提出一个观点,但这个目标怎么实现他不管。
所以,曹操为郭嘉专门设立的军师祭酒,是一个类似参谋的职位。只负责提新奇的点子,至于这个点子具体的执行,不用郭嘉操心。比如,提出“十胜十负论”的是郭嘉,站在曹操旁边分析战术的却是荀攸。
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
而且郭嘉个人作风不是很好,为人洒脱不羁,这也让曹操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陈群告郭嘉不治行检,郭嘉根本不在意,曹操听完反而更器重郭嘉了。但陈群为人刚正,做事不偏不倚,也让曹操非常欣赏,这就是曹操的人格魅力。
总的来说,郭嘉是一个短于战术,有明显短板的顶级谋士。曹操对他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两人行为、性格相似。但郭嘉作为谋士,并不宜人,对主公要求极高。首先要敢冒险,其次要自己会做所有事,最后还要命硬、运气好。
这样一个短板非常明显的郭嘉,当然担不起——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名号。因此,郭嘉有才干,但不是全才,与荀攸地位较为接近,属于顶级谋士中的中等水平。用好了某一方面非常突出,但不能独当一面,有明显的短板缺陷。若说他是三国第一谋士,明显是注水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