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好彩头。
相传在农历二月初二的晚上,苍龙星宿从东方升起,青龙抬头在古人眼里是祥瑞征兆,此时正好是初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舞龙祈雨,希望一整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美好期盼和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发展,龙抬头的民俗活动虽然减少,但收藏和佩戴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龙形饰品,却成为许多传统玉石文玩行家、国潮古风爱好者喜闻乐见的事情。
龙图腾的起源和寓意
龙抬头的习俗从汉朝开始变得普遍,但龙图腾的起源,最早却可追溯到有7000年历史的蚌壳摆塑龙形遗迹。该遗迹于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所发掘出的,根据科学测定距今约7000年历史,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这是对于原始先民们的图腾崇拜,尤其是龙图腾的崇拜活动所提供的一个绝佳例证。
作为中华先民集体记忆和精神载体的龙图腾,在经历多代传承,以及唐宋、明清的发扬光大以后,不再是抽象的神灵,而是在集合了蛇、马、鬣、鹿、狗、鱼等动物的身体部件的基础上,演化出完整的“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超越时空、变幻无穷的龙的形象。
龙的形象,整体表现出人们寄予的希望和渴望得到的保护,因此综合了许多动物形象,整合了许多动物的优点,具有驼的坚忍、鹿的温柔、兔的机警、蛇的迅捷等,能够腾云驾雾、上天入地,几乎无所不能。
时至今日,龙不再是如星辰般遥远的想象,也不是皇权威严独享的象征,而是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日常衣服上饰纹,佩戴的首饰,居家的摆件。
龙形玉器的形态和意境
大多数中国龙的形态,给人感觉是运动状态,在传统文化里,龙有飞龙、潜龙、降龙、蟠龙等造型,不同的形态代表不同的意境。
飞龙是腾飞之像,是得道的象征,早在《庄子》里就有神人驾驭飞龙而行,造化登仙。潜龙是潜伏之像,诸葛孔明早年自称“卧龙”,潜居茅庐,静待明主。飞龙和潜龙,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玉龙形象。
降龙是龙的一种形态,头部在下方,呈下降的动势,也是道家术语,代表中华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蟠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多为皇家在房屋上的装饰之用,也会用到服饰或器皿之上。降龙和蟠龙多用于主题表达上,可以一起构成“双龙戏珠”的格局。
龙形玉器的寓意和佩戴指南
龙形象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寓意。首先,龙是“九似之兽”,在中国的图腾中象征着神灵,是有神性的,而这种龙的形象和力量的特殊性,长期被皇室专享,明清时代,龙图腾符号成为皇权的象征和标志,地位达到空前的制高点。因此龙形玉雕自带威严、荣耀,象征拥有权力。
其次,龙形象跟《易经》文化和六十四卦的卦象紧密结合在一起,“飞龙在天”祈求事业有成、一飞冲天;“潜龙勿用”保佑谨慎安稳,家庭和事业发展的势头好;“见龙在田”象征创业能遇到伯乐,有贵人相助:“亢龙有悔”比喻做事戒骄戒躁,懂得静待时机。
第三,龙形玉雕符合“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福玉文化传承,龙腾虎跃、龙马精神寓意身体健康、事事顺利;龙抬头寓意风调雨顺,平安归来;龙凤呈祥寓意阖家平安、爱情美满。
第四,龙形玉雕还与生肖民俗文化相结合,普遍的民俗文化爱好者认为,鼠年、猴年、鸡年出生的人适合佩戴龙形首饰,让自身生肖在性格上与龙属相形成互补;同时龙年、狗年、兔年出生的人,不太适合佩戴龙形首饰,因为它们在属相上与龙针锋相对、互相制约。
以上这些传说和人文风俗虽无科学依据,却是一种带有文化底色的穿戴建议。龙是中国人普遍认可的精神寄托。当人们佩戴龙形玉器时,从精神层面上能有效地安抚了时人内心的恐惧感与不安情绪,使人们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