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德敏)
公元丁亥年深春,随省教育部门组织的“素质教育考察团”一行至山东考察,借机游览享誉中外的“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在齐鲁大地上,观瞻了最负盛名的“孔圣人”家乡,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知,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美丽。
●菲菲雨中观“圣城”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最有名的是驰名中外的“曲阜三孔 ”。又因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人圣、帝师”,西方学者也将孔子和耶稣、释迦牟尼并称为“世界三圣”。因次,曲阜也被称之为“东方圣城”。
上午驱车来到曲阜时,天公突降菲雨两个多小时,也许是心诚所至,也许是孔圣人在天有灵,雨骤停。雨后的曲阜显得十分清新、洁净。来到这里最使人赏心悦目的是儒家思想的遍布和体现,深厚的文化氛围到处显现。公路和街道两旁的门店牌匾,虽然颜色、大小不一,字体各异,但“先贤、致圣、圣公、衍公、孔家、孔店”等字眼让人眼花撩乱,才真正感到是走进了孔圣人的故乡。同时,最为新奇的是街道两旁没有高楼大厦,绝大部分是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一打听才知晓原委,原来是这里的建筑一概不能超过孔庙中最高建筑大成殿24.8米的高度,也就是凡人不能压过“圣人”。
10点多钟,在菲菲的细雨中,首先观瞻了孔庙。这座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祭孔要地,已成为和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齐名的中国三大建筑群之一。据史书记载,自春秋至隋唐孔庙因宅立庙而成。公元前479年四月十一日,73岁的孔子溘然长逝。此前,他创立的“以礼治国”、“仁义道德”的儒家思想,不被列国争雄、权臣凌主的历代王侯所采纳。他病逝后,鲁哀公在第二年下令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王侯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莅临孔庙时起,直到清乾隆年间2000余年,有汉、明、魏、唐、北周、宋、清共11位皇帝19次驾临孔庙。其中乾隆皇帝8次来庙祭孔。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明弘历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乾隆三年(公元1725年)两次大规模修治孔庙,才建成现代的规模,成为闻名天下的第一庙。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都是世上绝无仅有的。
孔庙共占地327.5亩。主体建筑在贯穿南北的一条中轴线上,其建筑两侧对称排列,结构严谨,整齐雄伟。庙的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煞是壮观。孔庙建筑格局很重要的一点是享用了皇宫“九”的规格,系九重庙堂。南北长达一公里有余,分为五殿一阁、两庑两堂、十七座碑亭,共有殿、堂、坛、阁、坊、亭等500余间。在皇宫之外,唯一可以堂而皇之地享用九室、九间、九进之数的便是孔庙了。就连这里的“圣时、弘历、大中、同文、大城”五道门,也和北京紫禁城同数,也享用了天子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历代君主之所以如此抬爱孔子,让其与皇帝同列,无非是为了抬举儒家学说,利用“尊孔学儒”来维护其统治罢了。
走过“金声玉振”坊,就步入乾隆皇帝手书的“棂星门”。棂星是相传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文人才士选拔的,其喻义孔子是天上文星下凡。入内后可见太和元气坊、德侔天地坊和至圣庙坊,这几座坊都美誉孔子的学说古往今来至善至美,其道德也与天地一样伟大,如同天地一样生育万物。这几座坊一般都是三间五楼、双重飞檐,坊下石兽、“天龙”和“神狮”石雕,一个个披麟甩尾、颈长爪利、怒目扭颈、形象怪异、线条粗旷、巧夺天工。一路过了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和同文门等一处处飞檐斗拱、彩绘红墙、古柏参天、绿荫匝地、芳草如茵的景观后,会见到一座拔地而起的、顶檐下群龙护绕的乾隆帝手书的“奎文阁”藏书楼。相传“奎”为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堂之首。于是人们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这里也便有了“奎文阁”。阁为两层飞檐、四重斗拱。此处藏书从公元997年到明、清时代藏书大增无数。后被公元1500年今河北文安人刘六、刘七兄弟率农民起义军开进孔庙,使奎文阁藏书被毁无数,数量锐减。
过了奎文阁就是最著名的碑林了。这里碑亭林立,共有13座之多,两行排列,南八北五,皆为斗拱飞翘,挽牙高啄,黄瓦鎏金。这些亭堂皆为保护历代皇帝御制石碑的,也称之为“御碑亭”。亭内共有石碑53幢,分属唐、宋、元、明、清和民国七代。碑文多是追谥加封孔子、莅庙亲祭、整修庙宇的记录,有汉、满、蒙古三种文字。这些石碑全部立于一种似龟非龟的动物身上。这种驮碑的怪物叫 屃,是相传神话中龙的儿子,擅长负重,故以用来驮碑。在“御碑林”的东南、西南一隅还各有一片丛林中的群碣,是刻于石碑上的历代君主王侯修殿、碣庙的记录。其书法真草隶篆,笔法千秋,风格各异,观之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紧接着前行就来到了孔庙的核心祭祀区,也就是来到了最具盛名的杏坛和大成殿。“大成”是被誉为“亚圣”的孟子对孔子的评语,说孔子是位集大成的思想巨擘。进了大成门便会见到一株高约10米开外、合抱之围的桧柏(亦称刺柏),树冠如盖,青茂苍翠,这便是久负盛名的“先师手植桧”。相传孔子曾亲手植桧3株,都历经战乱、雷火而枯。现在挺拔高耸的桧柏是雍正十年的再生桧。“先师手植桧”被誉为孔子的象征,“恍惚枯荣关气数”,被曰为“日茂则孔氏日兴”的孔家后裔兴衰的象征,进而又与历代王朝的兴替相联系。桧树之南便是著名的“杏坛”了。杏坛是孔子设坛讲学的地方。坛为十字结构,四面悬山,黄瓦朱栏。周围设有石刻香炉,坛外有杏树围绕,也别有一番情趣。由杏坛北望便是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山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之一的大成殿了。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围绕回廊,重檐飞翘,斗拱交错,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只见祥云缭绕,群龙起舞,熠熠生辉。大成殿最值得赞叹处是四周围廊环立的28根雕龙石柱,东西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团龙9条,每柱刻龙72条。最为出色的当属前檐下的10根石柱,柱系圆型,深浮雕,每柱上刻升龙、降龙各一条,做对翔戏火球状,四周绕以云焰,柱脚缀以山石衬以波涛。10根石柱两两相对,各俱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玲珑剔透,刚劲有力,栩栩如生。大成殿雕龙石柱集极品之大成,倍受参观者的赞赏。1959年2月,一代文学、史学巨匠郭沫若游览后,提笔写下了《观大成殿》诗一首。曰:“石龙盘柱二十株,大成一殿此荣殊。先知先觉人称圣,老圃老农自服输。非道乐公岂 钟鼓,还明劳教不分途。天工异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谈圣书。”大成殿内正中是面南而座的孔子塑像,两侧陪以“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及闵损、冉雍、冉求、朱熹等“十二哲人”塑像。在其神龛前设有笳豆、案俎、香炉及各种礼乐器具。大成殿是中华建筑的精华,巍峨壮丽的殿堂用高约2米的台基托起,突出于周围的建筑物之上,展现了孔子至高无上的地位。长达80间的东西两排红瓦长廊、红柱隔扇的庑房里,供奉着100多位历代贤儒的牌位,意味着孔门第子众多和儒学源远流长,也达到了建筑风格和深刻内涵的完美统一。
●富贵无顶孔府门
孔府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后裔嫡系长孙居住的府第。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建,至今以600余年。共占地240亩,是仅次于明、清帝宫的最大府弟。
孔府大门正中上方悬挂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特别是门两旁石柱上悬挂的一幅蓝底金字对楹联,内涵着无限的喻义。联曰:“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弟,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幅清代纪昀所书对联,上联中的“富”字和下联中的“章”字,都出现了笔误,而这些笔误又有着深刻的涵义。就是上联中的“富”字少了上面一点,喻义富贵无顶。下联中的“章”字下边“早”的一竖又直通上面“立”底,喻义“文章通天”。相传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来指点,凡遇到写“富”字的地方要去掉上面一“点”。又传纪昀在为孔府写门联时写到“章”字,书写数遍仍不中意,弃笔休息时,梦见一老翁在其写的“章”字上下划了一笔成破“日”状,醒后挥笔而就既成现在的“文章通天”,果然笔力遒劲,气度不凡。
孔子的一生虽然闻名诸侯,但郁郁不能施展大志。死后其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岁奉祀。其住宅当时也是平民宅院,今日之规模也同孔庙一样,是历代王侯将相加封不止所拓展、建设而成的。孔府现有厅、堂、轩、楼各式建筑463间,分中东西三路,前后为九进格局。东路为家庙,建有一贯堂、慕恩堂、望楼等。西路为当年衍圣公会客、读书、习礼的地方,建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等。中路为主体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为官衙,设一、二、三堂和管勾、百户、典籍、司乐、知印、掌书“六厅”。后为内宅,有上房、下房、前后厅堂楼等房舍,最尽头是花园,是为历代衍圣公及其子孙、亲属游赏之地。现在这里仍然是百花齐放,绿色满园。孔府九进八卦式的建筑格局,保持了明、清时期的风貌,显得布局豪放、幽静美观、宽敞开阔、意境典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创造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孔府中管理机构、饮食习俗、婚丧嫁娶等事情外,在“圣人之家”中还珍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精,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文物瑰宝中有帝王御赐,更有达官显贵馈赠之物。有商、周传世的青铜器,有汉代专为孔府铸造的酒器,也有碧玉精雕的仙山琼阁、花卉盆景,更有各式各样的竹、木、牙、贝等精美的雕制品。其中,有罕见的文房四宝、名人字画,还有独特的珐琅器皿、镏金、镂金、错金等装饰品。著名的商、周时代的十件祭器,亦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器。乾隆皇帝在1771年赴曲阜祭孔时御赐孔府。这组祭品至今已传世3000余年,造形古雅、雕铸精美、纹饰繁美、色泽鲜艳,实为中华之瑰宝。还有一件鎏金长臂猿更是古代艺术中的珍品。这只身披金甲的长臂猿,目光炯炯,金棒在握,前腿跃起,后腿直蹬,腾空飞跃,矫健的神态,拙实可爱。据考证,这件艺术品比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塑造的孙猴子早了2000余年,可想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多么精人。
●孔林史话最悠长
出曲府北城门向北一公里远,就到了著名的孔林了。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地,共占地3000余亩。孔林前的神道,苍松翠柏夹道而立,如虬如龙,郁郁葱葱。神道正中矗立着一座建于明万历22年(公元1594年),清雍正10年(公元1732年)重修的五楹精雕的“万古长春”石坊。6根石柱方形抹棱,柱下端的鼓石上,圆雕着12个神态各异的石狮。中间明间坊额所刻“万古长春”四个楷书旁又雕刻二龙戏珠,次间雕以朝阳,稍间雕行龙,余处雕盘龙、飞凤、麒麟、骏马等,精美之极,造型独特,气势宏伟。坊前两座绿瓦方亭分立神道两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东为明代官僚郑汝壁(公元1594年)所立,上刻“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10个大字。西为明万历23年(公元1595年)所立“阙里重修林庙碑”,记载修葺林庙的过程及银两花费。
墓葬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神道便是这一至观念的延伸和应用。由神道过至圣林坊、至圣林门便进入了孔林。相传孔子长逝后,其弟子们将其葬于孔林中的泗水之畔。那时孔子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没有树碑,也无其它建筑。经秦、汉将坟高筑,至南北朝植柏栽松,立碑建铭,褒扬圣公。至明洪武年间植树建桥,增扩孔林,再到清朝康熙帝下诏再次拓展,先后历经历代皇帝对孔林增修重修达13次之多。整个孔林现有殿、亭、门、坊数十间,碣碑3000多块,树木4万余株,垣墙15华里,现葬坟茔10万余座。
孔林中无数的碑、林、石仪、石兽早已有记载,但在孔林中最普通也是最有名的当属“孔林三宝”。即楷杖、如意和蓍草。楷杖和如意的原料均为楷树。楷树坚实柔韧,不易暴折,木质细腻,色泽金黄,折枝为杖,状似虬龙,稍加雕琢,古雅可爱。刻制如意玲珑剔透,如丝不断。如今孔林中最大的一株宋代楷树高达19米,胸围5.2米,冠幅450多平方米,巍巍高耸入云天。楷雕的传统产品是手杖和如意,这在曲阜城内外随处可见。蓍草是孔林特产,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棱,花白色,结瘦果,当地俗称也叫蚰蜒草或锯齿草。全草可入药,有健胃舒脾和消肿止痛之功效,当地人也叫它“神草”。孔林中不仅是生长奇花异草的大植物园,也同时是一个盛产灵芝、针苔草、狗舌草、野古草、甘野菊和鬼针草、地黄、酸枣等150余种的天然中草药库。另外,这里还是乌鸦和白头翁、大杜鹃、赤颈鸫等百余种珍禽巢居的天堂。
一掬黄土,青草萋萋。布衣孔子长眠于泗水之畔并不很大的墓冢里,虽没有像开天辟地神话中“盘古”那样惶惶然倒地,手足、额脐化为“五岳”那样壮烈,但也为后人拜谒他的陵墓,为追忆万世师表孔子儒家思想的伟绩,也为人们在这静谧浓荫的森林世界里,可以无限驰骋思古抚今的翅膀。“古柏森森聚虬龙,石麟含笑坐春风”。古老的孔林不仅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物遗存扬名于世,而且也是一座博大、浑厚、格调独特的人造园林,为祖国的锦绣河山添放着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