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春天一直到10月份,我进进出出医院少说也有30趟。起初是我屁股蛋上、腰背部起了些像蚊子叮咬的、痒痒的疙瘩。慢慢地,疙瘩连成片片红疹,刚开始有鸡蛋那么大一块,逐渐扩散到比馒头还大,再后来扩散到后背、大腿。
一片片像云朵一样的不规则红疹,奇痒难忍,用手捏捏还蛮疼的,我恨不得拿刀子剜了去!而且“云朵”还发烫,隔着衣服都能明显感觉到。
5月,我预约了医院皮肤科专家门诊,一个女医生诊断后说是过敏性皮炎,开了吃的药、抹的药。
本以为这之后情况会慢慢好转,然而事与愿违。
没这么简单,痒痒痒,好痒啊!
回家按时用药,一周后,却愈演愈烈!整个后背、腰部、屁股长满了红疹,夜里更是深入骨髓的、火滋滋的痒!
痒得睡不着,又不敢猛挠,我就从冰箱里拿出冻肉裹上几层保鲜膜捂在红斑疙瘩处,又降温又止痒,用完再冻冰箱里,下次再用。如次反复,好好的一块冻猪肉让我嘟噜得不成样子,猪肉还这么贵。
期间,因为怕过敏,我不敢吃辣椒,不敢吃海鲜,不敢吃蛋白丰富的食物,也不敢吃韭菜、牛羊肉……通通忌口!真的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呐……
可就这样它还是痒!抓心挠肝的痒!深入骨髓的痒!痒得我恨不得把这皮肉剜了去!或者拿刀子划个口子,把血挤出来,用清清楚楚的疼替代这无着无落的痒!
期间,听人说皮肤的毛病也许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于是我又去免疫风湿科就诊,免疫科的大夫看了看我胳膊上的疙瘩问:“皮肤科让你来的?”
“不是,我自己来的。”
“你这不是免疫风湿,我看像荨麻疹,你再去皮肤科看看吧。”
皮肤科,我又来了
于是,我又挂号回到皮肤科。这次是个男医生,从手机上查了下这个医生是皮肤科的主任。叫号叫到我后,我简单说了下病情,也顾不得害羞了,掀起裙子就请医生观看,有病不背医嘛!主任大夫也诊断是皮肤过敏。
我问:“那能查一下过敏原吗?”
大夫说:“可以啊,得割块肉。”
我一惊:“那得多疼啊,怎么割?”
大夫说:“打麻药啊,但是也不一定能查出来,再说你已经用药一段时间了,也影响化验效果,我再给你开点药,先用用,过段时间咱看看效果,怎么样?”
我想也是,割了肉也不一定化验得出来的话,我何苦受那个罪呢?医生又开了药,我信心满满地回家继续吃药、抹药。如此来来回回折腾,一直到8月份,这时虽然比前期有所好转,但还是陆陆续续地起一团一团的红疹疙瘩。
8月初我又去医院(这期间跑医院不下20趟),主任大夫说:“我怀疑你得的是荨麻疹性血管炎,因为红斑消退后有印痕症状,要不还是住院好好查查吧?”我问:“这病难治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毛病,你说我能吃能喝好好的,为什么得这个毛病?”
主任医生说:“应该是你免疫力降低,由于感冒啊或者心情焦虑啊等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吧,很复杂。这毛病容易反复,治疗起来也比较慢。”
我心凉凉:“好吧,我真的耗不起了,住院好好查查吧。”
住院,然后割肉
就这样,8月14日,我上午交接好工作,下午就去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住院部大夫各种问询,兄弟姐妹情况啊、父母情况啊、有没有遗传病史啊、生育几个孩子啊、顺产还是剖腹产啊……问得非常详细。然后是各种测量。其实住院也蛮好的,心里踏实了,不怕了!该吃吃,该喝喝,反正有医生!
办好住院手续,第一件事就是“割肉”。目测我的主治大夫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伙子,治疗室里,我一边跟他聊天,他一边在我的腰背部选择合适的地方准备割肉。我觉得腰背部割肉后躺着碍事,住院后大部分时间都躺着吗不是,就说:“还是从大腿上割吧,大腿上肉多。”小大夫同意了。
我掀起裙子,露出大腿,此时脑洞大开,想坐着看看他怎么割肉。小大夫说:“你得躺下。”好,我躺下!感觉先是酒精棉消毒,然后打麻药,之后应该是略有停顿,得等麻药起效啊。小大夫一面继续跟我聊天,一面准备动手割我的肉。我着实紧张,惊呼一声。他问:“怎么了?疼吗?”我说:“好像有点……”不知道他用什么,大概刀背吧,戳了戳,然后问我有感觉吗,我说没有,他就开始割。
我丝毫感觉不到疼,但是能感觉到皮肉已经被割开了,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怪怪的感觉,这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然后我看到他一遍遍地用镊子从医疗小车上夹消毒棉擦血,看起来流了不少血啊,真心感谢发明麻药的人!割肉完毕后,小大夫给了我一个小小的透明袋,里面是一块米粒大小的、粉红色的肉,这块肉后来被送到了检验科。
第二天一大早空腹抽血,化验结果当天就出来了——缺铁性贫血,不过不严重;蛋白较低,也就是营养不良吧。我想这大概是近3个月忌口的结果。
割肉的病理三天后也出来了,确诊为—-荨麻疹性血管炎!
令人痛不欲生的痒,原来是这个毛病!
胖就胖吧,治病重要
荨麻疹性血管炎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诱发因素也不明,可能是化学物品、药物等引起的血管炎。
接下来我安心在皮肤科打针输液,输液里加了激素。输液后第二天感觉手脚胀胀的,脸也肿胀。我很纠结激素发胖的问题,自从用了激素后,各种不适,整个人像吹了气的气球。问大夫,大夫说没事,正常反应,激素停了会恢复的。也罢,胖就胖吧,血管炎痊愈就好。生病住院让人有一种很悲凉的感觉,看着医院里戴着腕带的病人,我感觉好可怜,羡慕同病房的病号痊愈出院,由衷地替他们感到幸福!
就这样住了20天院,大夫说我也可以出院了,但是回家后必须坚持吃药,有什么问题随时就诊。
我们的人生目标,很容易定在成功、荣耀之上,而忘记了比这些更重要的“健康”。
直到有一天,身体因受不了负荷而出现红灯警报时,我们才猛然觉醒,原来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会离我们而去的。
生病,换个角度来看,何尝不是一种磨难、一种惩罚——对疏于照顾自己身体的失职的处分。
生病的时候,恢复健康,是唯一的渴望与需求。
健康真好!
医生点评
马英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荨麻疹性血管炎是一种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荨麻疹性皮损的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药物使用、肿瘤。
本病中年女性(30~50岁)多发,男女比例为1:2。起病时,患者常有不规则发热,躯干或四肢近端发生风团样皮损,很像荨麻疹。风团持续时间通常超过24小时,可伴有瘙痒、疼痛、烧灼感,消退后会留下色素沉着或瘀斑。
本病诊断不难,主要依据上述症状和病理活检。而所谓的病理活检,就是作者经历的“割肉”。
为什么一定要割肉呢?作为一种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需要有血管炎的典型表现,比如血管周围炎症相关的细胞增多,但是这又没法通过验血、拍片子等方法看到,必须通过割肉活检来看。
确诊以后,治疗上,早期应及时用中等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预防肾损害等系统并发症。
这篇文章的作者最初被误诊为过敏性皮炎,口服及外用药无效,于是住院完善检查及病理活检,最终确诊为荨麻疹性血管炎,按照正规激素治疗后逐渐好转,这说明了早期明确诊断及对症治疗的重要性。
此外,不建议大家自行使用冷冻食物对皮疹进行冷敷,处理不当可导致低温损伤、继发感染等,应当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治疗。许多皮肤病与过敏性因素相关,但过分忌口会造成营养不良而进一步降低人体免疫力,这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最后,服用激素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副作用,随病情好转激素可逐渐减量至停药,但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激素剂量,切忌自行随意减停,以免疾病加重或复发。
作者:上善若水
编辑:黎小球
这是『果壳病人』专栏的第34篇文章。曾与果壳er分享经历的作者有喝酒喝到做胃镜的,有因为打鼾被父母担心要猝死的,有多年纠结后终于做了痔疮手术的,还有因为痛经打120的。
如果你也有得病、看病的经历愿意写出来分享,欢迎投稿至sns@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