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哪部电影最能吊观众胃口,卡梅隆的《阿凡达2》必居其一。
这部备受瞩目的续集一再跳票,眼看着距首部曲已十年之久,但何时与观众见面至今仍是未知。
不过熟悉卡神的人都知道,自从二十年前凭《泰坦尼克号》登上“世界之王”以后,拍电影对于他来说就慢慢地变成了一项“副业”。
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他着有自己另外的充实人生——搞科研、潜水探险、拍纪录片。
比如因痴迷海洋并热衷于潜水,拍完《泰坦尼克号》后的卡梅隆还没过足瘾,于是又重回当年大船沉没的海底拍了一部3D纪录片《深渊幽灵》(2001);
紧接着又带领专业团队拍摄了展现海底奇异生灵的科教纪录片《深海异形》(2005),为《阿凡达》系列做了准备。
当然也包括他独自驾驶亲自设计的“深海挑战者号”潜水器下潜至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
而就在《阿凡达2》筹备期内,这位大导演又来了一次全新跨界。
首次以制片人和主持人的身份拍了一套关于科幻小说与电影的纪录片剧集——《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这套纪录片于4月30日在美国AMC电视台首播,计划共推出六集。
每集均围绕一个主题,分别为“外星人”、“外太空”、“怪物”“黑暗未来”、“人工智能”、“时间旅行”。
就像卡神之前拍的许多部纪录片都与他所迷恋的海洋、探险有关,这套纪录片同样是关于他的最爱——科幻。
片中他不仅自己阐释对科幻的理解以及与科幻的情结,还面对面采访了多位我们熟悉的大咖导演——
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雷德利·斯科特、克里斯托弗·诺兰、吉尔莫·德尔·托罗等。
除此之外还有基努·里维斯、威尔·史密斯、阿诺·施瓦辛格、米拉·乔沃维奇、西格妮·韦弗等参与科幻片的演员加盟。
这也难怪网友调侃这片堪称“神仙打架”、“神对话神”、“科幻界的复联”了。
除了让各位大神齐聚一堂外,这群老顽童们也聊了许多干货知识和有趣的幕后故事。
该片目前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4,是近期口碑最好的一套纪录片。
在以“外星人”和“外太空”为主题的前两集中,最有发言权的斯皮尔伯格为观众讲述了小时候他如何受父亲影响而建立起了自己对宇宙和外星生命的想象。
如父亲用一个大硬纸筒自制了一个望远镜,他第一次看到了木星卫星、土星环;
半夜突然被父亲拉起来去看狮子座流星雨,在为那一幕美景震惊的同时也启发了他后来拍摄《第三类接触》。
所以斯尔伯格早期电影中的外星人并不是可怕的入侵者,而是一个个友好的星际旅客,这都与他童年时留下的对星空的美好记忆分不开。
关于如何展现各种形态的外星生命,接受采访的《星球大战》之父卢卡斯给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点子——去水族馆,那里应有尽有。
这倒是与卡梅隆的观点不谋而合。
看看他拍的《深渊》(1989)、《深海异形》(2005)就知道他对未知的海底有多向往。
《深渊》
而《阿凡达2》也会有关于潘多拉星球海底世界的戏份,预计将从他自身的潜水经历与收集的海底生物资料中获得不少灵感。
《第三类接触》《外星人E.T》以及《星球大战》系列对于外星人的想象还是偏于架空的、浪漫的。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把外星人塑造为威胁性的侵略者,这也构成了一个大受欢迎的类型。
纪录片中就特别提到了这一类型科幻片的鼻祖——H·G·奥威尔的《世界大战》。
这部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说超前地描写了火星人对地球的入侵,传递出一种深深的恐惧意识。
后来的无数科幻作品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包括经典的《独立日》(1996)、斯皮尔伯格与阿汤哥合作的同名电影《世界大战》(2005)等。
《世界大战》的不同版本也反映出各自时代里人潜意识里的“恐惧”,只不过恐惧的对象不同。
像1938年的广播剧版是关于纳粹恐惧,1953年版是伴随着原子弹出现而产生的战后核武器恐惧;
到了斯皮尔伯格版则是基于9·11恐怖袭击造成的创伤记忆。
所以科幻片中的外星人成为了释放焦虑、议论时事的手段。
发展到《第九区》(2009)和《阿凡达》(2009)时就变为了站在外星人的角度反过来看待人类的行为。
像《阿凡达》中表现地球殖民者霸占潘多拉星球,《第九区》里人类强制隔离、残害星际难民——
其实都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如种族隔离)并成为了人类罪恶感的一种载体。
在“怪物”主题的第三集中,卡梅隆与偏爱怪兽的吉尔莫·德尔·托罗展开对谈。
其实陀螺与卡神私底下的交情很深,陀螺更称“卡梅隆帮助过我除《魔鬼银爪》之外的所有电影。”
再次同框也是难得一见。
陀螺谈到了自己为何对怪物情有独钟,他称“《科学怪人》就是我的自传”。
由于从小便感到孤独封闭而无法融入世界,所以陀螺反而在看到电影中的各类怪物时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共鸣。
比如他的《水形物语》就是以五十年代的低成本怪物电影《黑湖妖潭》(1954)为原型。
关于观众熟悉的外星怪物——异形,纪录片里给出了一个很开脑洞的观点:
生命周期起始于强暴(可对应《异形》中的抱脸虫和破肚而出的异形幼体)。
而女主角西格妮·韦弗这样解释《异形2》:
蕾普莉与异形皇后的决战,不是正邪之间的较量,而是两个母亲各自为了后代而战。
除了大咖之间的对话能帮助我们有效地理解他们的科幻片之外,纪录片还曝光了很多有趣的幕后八卦。
比如还是关于《异形》,在那个计算机特效刚刚起步的年代,很多人会好奇异形的画面如何拍摄。
其实跟日本特摄电影一样,最初几部《异形》也是采取了演员穿道具服的笨办法。
它的扮演者是一位身高达2米2的特型演员,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拍摄现场是这样的;
《星球大战》经典的滚动式片头字幕也并非卢卡斯原创,他说那是借鉴了他小时候看过的《飞侠哥顿:征服宇宙》(1940)的电影片头。
不仅滚动形式一致,甚至连最后一句话的结尾都是一模一样的省略号。
在采访斯皮尔伯格时,卡梅隆说当时他也很想拍《侏罗纪公园》,不过打电话给编剧时才知道已经被斯皮尔伯格抢先了。
卡神还透露假如他拍了这部电影,那将是类似《异形》一样的“不吓死你算我输”的限制级恐怖片,小孩子怕是看不到了。
再比如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高口碑末日题材电影《我是传奇》(2004),最初的原定主演是施瓦辛格,但好多年过去迟迟未拍。
后来施瓦辛格上任加州州长,基本退出影坛,同样喜欢这个故事的史密斯就不停地游说,说“你可是州长啊,你哪有时间拍电影”。
最终施瓦辛格恋恋不舍地放手,史密斯才完成了多年的心愿。
类似的幕后爆料在片中不时出现,所以看这部似科教片般的纪录片其实也可以收获不少听八卦的乐趣。
从卡神与多位大咖的对谈中,我们一方面能感受到这些大导演们对科幻的深切情感,另一方面也在旁征博引、穿针引线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非常丰富的科幻电影片单。
从最早期的《月球旅行记》(1902)到最近的《怪奇物语》(2017),这套纪录片基本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类型具有代表性的科幻片、科幻小说与科幻剧集。
所以这既是卡梅隆献给科幻片的一封情书,对于影迷来说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科幻电影观影指南。
在《阿凡达2》到来之前,不妨先入坑围观一下这套剧集,说不定到时会发现彩蛋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