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威海老故事》。
如果一个人在科举中明明只考中了进士身份,却愣是有人说他是翰林学士,你会怎么想?而他这个翰林,似乎又和别人有不同之处。这又是什么缘由?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啊,可是个从小就被称为“天才”的少年,用那个时间的话说,自幼天才绚烂,而到了青年时期就成长为一名“文名大噪”的进士。据说他出生的时候,猫头鹰在房顶上连叫三声,而且出生当天他的父母打开门亲眼看到象征吉祥的燕子窝稳稳当当地架在门口的桃枝上,而就在头一天,桃树枝上可是只有桃树叶的。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可是吉兆,而且不是一般的吉兆。
那位要说了,别卖关子了,这人到底是谁啊?哎,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咱们的威海老乡,乳山市崖子镇东凤凰崖村的骄傲——人称“进士爷”的杨玉相。
杨玉相1840年也就是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那一年出生,清咸丰八年也就是1858年,刚满18周岁的他就中了举人。你好说了,这18岁中个举也没么了不起的,看官差矣,可不是你那么说的。你如果记得中学时学的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记得范进听说自己中举了竟然高兴疯了这件事,就知道了举人的分量。而就是这个杨玉相,在同治十三年,也就是1874年,再次给你个颜色看看,他又中进士了。
杨玉相考中的功名是进士,不过后人却说杨玉相考中的不仅仅是进士,还考进了翰林院。据说当时他考了翰林第八名,比进士还要上,后来就是因为翰林名额有限,有并列的名次,这样人数就多了一个,就得往下刷,你想想,这谁愿意从高处往下走啊。
在这里,先给各位看官补充个知识点哈,翰林是什么呢,在古时候,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从唐玄宗以后,就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了。从明、清开始,翰林变成一个官职,从进士中选拔。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皇帝的顾问,很多宰相都从翰林学士中选拔。所以,这八名考中翰林的进士,谁也不乐意被挤下去,那怎么办呢?
据说,当时是弄了个大箱子,把大家的考卷都放进箱子里,大家全都伸手去摸,一个人只许摸一张,如果自己把自己的考卷摸出来那你就自己下来。
也许是天公不作美,360张考卷,9个人摸,单单只有杨玉相一个人摸中了自己的考卷。没办法,游戏规则就是这么制定的。他想想自己家景,想想自己的身世。罢了吧,认了罢。可不是吗,自己进京赶考还是偷着跑出来的呢,为么呢,家里弟兄之间不太平、不团结,不想让他离开庄稼地,这杨玉相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前门走不了,就从后面跳窗赴京赶考,能考上就不错了,认命吧。
杨玉相这么想着就去收拾好行李,就在离开驿站打道回府还没走出太远,事情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原来是同治皇帝派人快马加鞭追他回来。见了面,皇帝和他寒暄,太后则问长问短。你看看,这还因祸得福啦。
原来,同治皇帝很欣赏杨玉相的文采,而杨玉相又写得一手好字,皇帝也不忍心让一个人才就这样铩羽而归,所以,又给了杨玉相一个新的官职——礼部主事。就这样,杨玉相好歹名正言顺地做起了京官。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中国的封建皇帝,居九五之尊,对于臣民的生命财产有生杀予夺之权。稍有不慎,触犯了忌讳,就会大祸临头。这京官难当,杨玉相是怎么个难当法,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又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险为夷的呢?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