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看不尽的古建筑中,她是一处特别又小众的所在,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她的喜爱,她就是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建的祭祀建筑,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民间百姓祈雨场所。它位于尖草坪区上兰镇。主要建筑正殿、献亭、山门殿都是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
春秋末季晋国大夫窦犨,因其采邑(封地)在今太原古城村一带,古属狼孟、后属阳曲县,而《阳曲县志·古迹》也载:“古城,县西北七里,春秋时晋大夫窦鸣犊之食邑也,今村东、北面古墙地犹存。”所以历代均以窦犨为阳曲人。
窦犨为晋大夫时,曾率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治理汾河水患,筑坝开渠,垒堰导水,广开农田,使人们安居乐业。据说,现在的横渠,就是窦犨领导开凿的引汾河水的人工渠。千百年来,此渠引汾河水,溉汾东田,以至渠名成为村名(横渠村),一直沿用至今。当地人民为纪念窦犨,就修建了窦大夫祠。
乐楼也是戏台,为明代建筑,位于窦大夫祠山门 外,与山门相对,是专门为唱戏所建。
窦大夫祠的精华处就是献殿。献殿是设置在大殿前摆放贡品的地方,它是元代建筑,造型雄伟,飞檐翘角,宛如大鹏展翅。它的“顶”采用了“单檐九脊顶”结构,琉璃剪边,阳光下璀璨生辉。
令人赞叹的还有它的藻井华丽繁复,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没有一个钉子,而且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图形。
原木斗棋交错层叠,造型上圆下方,意为天地,中间四面亭台楼阁,意为人间,整个造型又似易经八卦,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世界的认识,不可多得。
此外,窦大夫祠特别之处还在于献殿和大殿是直接相连的,而一般献殿与大殿之间都要有相连的建筑,比如晋祠圣母殿的献殿与大殿之间就相隔着鱼沼飞梁。
“神龛梧桐”也是窦大夫祠有名的景点之一。它在窦犨塑像左侧立有一株碗口粗的梧桐树枯干,据说当年窦犨就是在这棵梧桐树下自刎身亡的。树干锃光发亮,犹如涂漆,传说是因为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以求去百病,日久天长,梧桐树便被人摸得光彩照人,称为“神龛梧桐”。
窦大夫祠另一珍贵处就是后殿的元代木门,这个门是现存元代板门中为数不多的原物。两扇门各有一条沥粉堆金技法绘制的盘龙。
板门左右下方门盘分别题有“大元国、至元十二年十月十八日门盘 韩監助造”字样,可见木门年代之久,能完整保存下来,很是难得和珍贵。
窦大夫祠亮眼的除了建筑,还有匾额,这里的“灵济汾源”、“泽被苍生”、“仁周三晋”曾是著名的三大名匠匾额,现在虽为仿制,却也有非凡之处。
现今,最知名的牌匾题记是窦大夫祠山门上悬挂着的“窦大夫祠”四字牌匾,它是由郭沫若所提。
这个夏天不想走太远,就来太原窦大夫祠看看,不经意中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