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声在线
6月6日,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其中,湖南有9人进入,且在不少学部中依然保持领先优势。值得注意的是,除农业学部外,我省院士候选人大多集中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等学科领域,这样的结果,与我省这些年来努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建设高度吻合。
院士的评选、科研的价值,不单体现在对知识真理的追求,也不再单纯是象牙塔里的实验,而是遍布于日常生活的场景,助推着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柏连阳领衔的“水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成为我国杂草科学领域近10年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柴立元发明的多项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在我国大中型涉重金属企业广泛应用。这些无一不是围绕湖南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发力的结果。
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关键在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冯江华多年来致力于电力电子和现代控制理论在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领域的工程化攻关,取得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陆佳政,则长期致力于电网灾害防治安全领域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可见,院士不再是教授们的“专利”,创新也不仅是高校的“主场”,企业厚积薄发,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部崛起战略,需要核心技术的“破茧成蝶”,需要有一大批科技创新领军人物,重点推进一批新兴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在“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瓶颈上取得突破。只有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才有资格进入“科学桂冠”的候选名单,这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当前,高水平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仍然不足,进一步健全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真正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一流科学家和一流创新人才,我省才能在科技创新的版图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邹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