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仰光8月21日电 (记者 李秉新)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竹资源利用、市场潜力和产业发展研讨会21日在缅甸仰光举行,我国以及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政府有关人士、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竹藤组织代表出席了会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使用竹子的国家,自古有赏竹、食竹和用竹的传统和习惯,竹藤编制技术也较为发达。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也普遍生长竹子,这一资源同样极为丰富,总部设在我国的国际竹藤组织正是看到这一有利特点,在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开展了竹藤编制技术合作,以此来改善流域地区人民生活。
我国驻缅甸使馆杨守征参赞在致辞中说,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三年来,在六国共同努力下为促进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竹产业对澜湄区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具有特殊作用。
缅甸官员对我国派出专家对当地村民进行竹藤编织技术培训表示感谢,称知识和技术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缅甸在澜湄合作机制中获得不少项目和资金,缅甸人民也因此得到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竹藤编织专家李加云此次展出了他带来的部分精美作品,他告诉记者,竹藤编织不仅能制作生活用品,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一定要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
国际竹藤组织1997年在北京成立,现共有45个成员国,绝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主要致力于利用竹藤资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促进南南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