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方舟生存进化手游强效灰尘使用攻略 手机版强效灰尘属性介绍,

方舟生存进化手游强效灰尘使用攻略 手机版强效灰尘属性介绍,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1-06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很多神话传说源自气候变迁|读+

许继军在讲座中。

人类文明演进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部环境适应史。近日,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中心邀请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国际河流研究所)所长许继军,面向社会公众来讲述人类神话传说与气候变迁的相关故事,揭示环境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很多神话的背景就是自然环境巨变

“中国的古老神话‘后羿射日’,说天上出现了10个太阳,实际上是远古时期的严重旱灾,而后羿就是‘抗旱英雄’。这可视作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古老记录。”许继军直接指出,很多神话都有一定的灾害背景:“比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大家可以试着倒推一下,当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自然灾害。”

生产力低下时期,人类没法正确认识大自然,思想处于混沌状态,于是神话就产生了,任何民族都有不少这样的神话故事。

中国人孩提时期就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还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涿鹿血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舞干戚等。女娲时期,我们的先民的环境是“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而尧、舜、禹三代“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山海经·海外西经》描述女巫被太阳晒死的场景:“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干旱太严重,于是有了“后羿射日”。

细品一番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神话充满悲剧色彩,这些悲剧是人与自然的悲剧。远古时期,毒蛇猛兽固然威胁人们的生命,而无情的大火、持续的干旱、滔天的洪水足可以毁灭一个族群。对自然崇拜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的先民就产生了向自然宣战的想法。

我国黎族有个“大力神”的神话,说远古时天地距离很近,天上有7个太阳和7个月亮,人们深受其害,日常生产不能进行。大力神一夜之间把天拱上高空,做了一副巨大的弓箭,一口气把太阳和月亮各射了6个下来。大地本是一片平坦,是大力神用彩虹作扁担,到大海边挑来沙石尘土做成崇山峻岭,用脚踢出了江河湖泊,滴下的汗就变成了奔腾的河水。做完这一切后,大力神就劳累过度死了。临死时他还担心天会塌,于是就伸出手臂顶住天,手掌就变成了海南的五指山。

世界各地的古老神话都有相似的“大洪水”故事,但是大家面对灾害的表现却不同。古希腊人靠坐上“诺亚方舟”逃过灾难,埃及和印度先民们对太阳顶礼膜拜,我们的祖先以“精卫填海”向大自然发出决战到底的誓言,以“女娲补天”彻底杜绝水患的发生,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平定水灾。

神话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远古的刀光剑影与厮杀声早已淡出历史的视线,但是各民族先民朴素的世界观、文化心理很耐人寻味。

重大自然变化事件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自然灾害抗争史。气候变化,往往带来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许继军提到,在世界历史上,干旱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重大干旱事件甚至影响到人类文明进程和历史朝代的更迭:“古罗马文化、玛雅文化等人类灿烂文明的消失,就与重大的干旱事件有关。”

曾有科学家收集了距离玛雅历史遗址不到1英里的石笋样本,目的是获得过去2000年里的降雨量。研究人员发现,降雨量较充沛时期出现在早期玛雅文明,而玛雅文明没落时期降雨量严重减少,并出现大范围的干旱,当时出现了政治争斗,伴随战争频发,社会动荡,最终玛雅政权瓦解。之后干旱加剧,农业减产、饥荒、死亡、迁徙,玛雅人放弃了城邦,走向热带雨林,渐渐的玛雅文明彻底消亡。

许继军展示了一张图表,上面显示,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与气候变化和粮食产量密切相关。粮食丰收、社会稳定和国力强盛的秦汉隋唐,都处于相对的“暖期”。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大盛世——文景之治、贞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均对应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段且温暖时间持续较长。而游牧民族大举南侵的南北朝、北宋末年及明末清初,大部分都处于相对的“严寒降温期”,伴随着气候变化、干旱频繁和粮食歉收。

这是因为历代王朝更替,往往是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碰撞。一个大一统兴盛王朝灭亡,再由一个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华戎杂居”局面,或割据分裂,或南北对峙。经过战争过程,天下重新归一,神州再度振兴,继而又一场北方铁骑南下,中原又面临一场战乱……一种周期性的震荡。

这种震荡和气候冷热变化周期对应。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时,农耕经济受到冲击,战乱纷起,社会动荡;与此同时,游牧民族面临牧草枯竭,水源干涸的威胁,迫使他们南下寻找宜牧地区,向农耕世界发起了进攻。农耕政权本就摇摇欲坠,在外来冲击下崩溃了,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气候再度回暖,雨水增加,农业复苏,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而游牧文化也蓬勃发展了。

而从中华文明内部来说,汉唐盛世时期,气候温暖,降雨充沛,唐王朝版图臻于极盛。而从八世纪六十年代起,气候开始转冷变得干燥,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歉收,黄河流域小麦也普遍减产,水稻种植区南退,粮食产量也随之降低。特别是“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藩镇林立,大量人口不堪忍受剥削和战火,纷纷南迁,让淮水以南长江中下游以至岭南得到开发。长江流域由以往的水量过度变得适宜,中华文明的经济文化重心就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

再看整个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公元1400年到1900年期间的相关记录,结果发现了同样的规律:低温时期战争更频繁,人口下降更厉害。

许继军前不久也刚看了西班牙一份报纸上的整个文明地图:“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爱琴海和地中海,一直到西班牙,这一带就是受到干旱的影响,文明发展受到了阻碍。气候对文明进程的影响是深层次的。”

引入科技手段干预自然变化过程

“经济社会离不开水,发展跟水资源或水循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许继军介绍,干旱不光是自然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他举了个例子,有的地方靠水发电,如果没水,水库就发不了电,电力就会紧张。一些耗电产业就受到影响。很多地区是人口密集区,各种作物对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很大,一旦缺水,损失很大。缺水本身也会带来水产养殖、航运方面的问题。鱼在涨水期会产卵,小鱼会在水温较高时游到其他水域觅食,水域面积减少就意味着觅食困难,鱼搁浅,候鸟来吃,再到后面可能就没吃的,生态方面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现代技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尽管人类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干旱依旧是人类的梦魇,年复一年地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干旱灾害仍然是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抗御干旱灾害依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许继军指出,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在增强,但是人类的应对能力也在增强。

他介绍了专业团队围绕干旱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其中一种是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有些是新发生的数据,有些是历史考证过的数据,时间跨度有上千年,然后对干旱演变规律做出分析。看看干旱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什么时间段容易发生、规律是什么,从中找到关键的驱动因子,同时也根据气候模式,对未来的干旱的空间变化和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做出预估。

“我们通过水文模型来模拟干旱或旱涝的全过程,做出演变分析,发出预报。”许继军他们还研发了相应的软件平台,为旱情推演和预测提供风险评估技术支持。

他介绍,干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多少损失、什么损失,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比如说农田、天然湿地系统,它们如果受到干旱,可以用模型去模拟出来。很多灾害损失,往往是灾后,根据各种数据统计出来的,但是靠着这种评估技术,在灾前或者是灾害的发展过程中就能动态评估出来。”

提前预测,就能提前做好供水规划,做好旱灾应对。往大的说,还能基于国土空间进行规划,比如水利工程布局在哪里更科学,早早就从规划层面入手,关键时候就起作用了。

(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