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郄建荣
近日,生态环境部、我国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局及其北京、河北等7省(市)政府部门协同下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下称《方案》),对京津冀一体化及周边等重污染区域冬春季的环境污染预防做出细致分配。
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规定,到2025年,地市级及之上大城市PM2.5浓度值降低10%,空气指数优质日数比例做到87.5%,大气污染基本上清除。
伴随着这两个重磅消息文档的颁布,“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早已全方位拉响。生态环境部相关责任人强调,2021年的扶贫攻坚行動将对焦人民基层反映较为明显的大气污染,以降低大气污染和减少PM2.5浓度值为关键总体目标,再次在重点地区进行监管扶持,惩处故意违反规定。
空气指数大大提高
重环境污染仍经常发生
2020年末,生态环境部相关责任人公布,“十三五”总体规划制定的9项限制性标准和污染治理行动分阶段目标任务提前完成,蓝天白云、碧海、净士三大保卫战获得关键成果。该责任人说,“十三五”这5年是目前为止在我国绿色生态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较大、绿色生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趋势最好是的5年,广大群众生态环境保护幸福感明显提高。
在其中,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特别是在明显。“蓝天白云草地、星辰闪动渐成常态化,在我国仅用7年前后時间经历了资本主义国家十几年乃至30年的室内空气治理过程。”生态环境部自然环境规划设计院医生、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说,2013年至2020年,在我国第一批执行新空气指数规范的74个大城市PM2.5浓度值降低48.6%,优质日数比例升高17.9个点,重环境污染日数降低八成之上。但在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品质的改进或是中低的水准上上的提高,从量变引起质变的转折点都还没来临,空气指数整体上并未解决“气候危害型”。
生态环境部环境空气司厅长刘炳江详细介绍,2020年全国各地仍有125个大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值超标准,PM2.5环境污染并未获得全局性操纵;二氧化碳浓度呈迟缓上升发展趋势,已变成仅次PM2.5危害空气指数的主要要素。在不利的气象要素下,大气污染仍然经常发生。
刘炳江说,在地区上,2020年全国各地近一半的重环境污染日数产生在京津冀一体化及周边城市、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侧重、能源结构偏煤、运送构造和农业用地构造不科学,是导致大气污染占比较高的关键缘故。在时间段上,绝大多数大气污染集中化在冬季(10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冬季蔓延标准降低累加供暖环境污染排出,促使大气污染产生概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