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教程 > 新闻资讯 >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2021-12-02 05:52:54 来源:天空软件网 我要评论()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查看并分享给您的朋友

并非巴菲特刻意这么做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而是因为他多年来秉持的四种类型的投资方法,这才屡屡让他的投资呈现“别人恐惧我贪婪”的外在表现。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目前,巴菲特仅持有两只科技股——IBM和苹果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先说说巴菲特投资苹果这件事。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熟悉老巴投资偏好的人,大多知道他不那么喜欢科技类公司,而更多偏爱消费类公司。所以这次出手购买苹果,着实出人意料。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当时,苹果公布的2016年二季报收益同比下跌了13%,市场对苹果前景充满担忧,索罗斯、高盛等华尔街大佬相继抛出;就在此时,巴菲特却豪掷10亿美元,结结实实的做了一次“接盘侠”,而且是从二级市场购买苹果股票,以至于有人怀疑,老巴是不是老糊涂了,或者有内幕交易?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由此,苹果成为了巴菲特的第二只科技股。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从市场公开披露的数据来看,巴菲特在去年一季度,苹果股价低于100美元时首次买进980万股,随后在股价100~120美元时、116~122美元时逐步增持,目前持有约1.3亿股。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从结果来看,苹果最新股价为160美元,苹果市值已涨至约8000亿美元,其股价累计涨幅超60%。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盈利很可能会更大。

资本家大赚套现捧新人,巴菲特抄底苹果大赚11亿,为啥他总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巴菲特解释购买苹果的原因:“我把苹果公司当成消费品公司,而非科技公司,因为iPhone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好吧,所以说老巴从根上还是不看好科技类公司,哈哈开个玩笑。

巴菲特投资的四种类型方法:烟头型、芒格型、黄油球型、冰淇淋型

这次购买苹果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烟头型案例。

1、烟头型及二代烟头型公司

又叫“雪茄烟蒂”论。这是由巴菲特的老师——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一度是巴菲特早期投资奉行的理论。

我们设想一个场景:一个烟瘾很大的烟鬼,如何免费吸两口烟?他可以在购物商场门口等着——因为,那些正在抽烟且正准备进商场的人,会在进门之前把眼扔掉,这时候那个烟鬼就可以捡起来吸两口。虽然上面有口水,但这两口烟是免费的。

虽然我们觉得恶心,但再强调一遍,这是免费的。

放在投资中,好比你可以买一家看似很差的公司,然后可以通过拆分再大包的方式,把公司卖掉,这样往往能多赚点。但由于“口水”的存在,你在处理具体的拆分转卖时,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劝退员工)。上世纪八十年代,巴菲特投资的一家风车厂就是烟头型投资案例。

后来,巴菲特改进了方法,称“二代烟头型”。比如这次购买苹果股票。

虽然财报出现显著下滑,但苹果管理层,尤其库克是很出色的CEO,而且苹果当时高达2000亿美元的现金资产,差不多是苹果公司市值的40%,这意味着苹果可以很轻易的从暂时的衰落到随后的复苏,甚至再次活力十足。而且,当时苹果的PE只有约10倍,如今市盈率也只有17倍。

巴菲特2011年投资的IBM也算是二代烟头型公司,包括彭明盛、郭士纳在内的管理者都很优秀,而且IBM不缺现金,市盈率也只有十几倍。虽然现在老巴减持了IBM,但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2、芒格型公司

真正让巴菲特及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赚钱的投资,多来自“芒格型公司”。

简单说一下芒格(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亲密战友”、老巴身边的顶级智囊,被誉为巴菲特“最后的秘密武器”。这里不单独介绍了,推荐一本关于芒格投资理念与智慧的书——《穷查理宝典》。

芒格与烟头型最大的区别在于,烟头型公司往往质地不佳、正处于发展低谷期、股价很便宜,而芒格型公司恰恰相反,质地优良、蒸蒸日上,因此股价较贵。对于芒格类公司,巴菲特有一系列判断标准,力求证明这家公司不仅利润保持增长,市场占有率也保持递增,而且公司不需烧钱就能达到这一理想状态——这与滴滴、OFO、饿了么等国内互联网消费行业巨头的发展理念不一样。

近年来,巴菲特投资最具代表性的芒格型公司有两家,一家是“路博润”,一家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公司,2011年被巴菲特以97亿美元收购;

另一家是“IMC”,中文名“伊斯卡”,来自以色列的刀具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切削刀具生产厂家。2006年巴菲特入股,2013年全部买断,总共花费60.5亿美元。

这两家公司,可能大多数人根本没听说过,但正因如此,两家公司股价并不高但表现极佳,据说年化收益已经远超20%。在2012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甚至表示,伊斯卡为伯克希尔除保险业务以外,最赚钱的5家公司之一。

另外,巴菲特曾于2008年入股中国的比亚迪,并取得了不错的回报——从报表来看,比亚迪也应该属于芒格型公司。

3、黄油球型公司

指的是那些获取现金能力很强,具有突出的品牌优势,但发展趋缓的公司——最关键的是,这些公司具有良好的分红能力。这就好像我们拿到一颗黄油球,只能含在嘴里慢慢舔,满足感是一点点累积的。(别告诉我你咬着吃......这只是一种形容)。

上世纪80年代,巴菲特比较偏好投资这类公司,比如那些大众消费类企业,吉列、好时、亨氏食品...虽然从中赚取了大把的分红派息收益,但颇有些讽刺的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公司虽然每年都赚的盆满钵满,但却从不派息,所以你会看到如今他的股价高达28万美元/股。

对此,巴菲特解释为“要确保其子公司的所有资本需求都得到满足。”

4、冰淇淋型公司

在公开场合和其他关于巴菲特的专著中,你看不到这个类型的公司。

冰淇淋型是第一财经周刊主编崔鹏先生归纳的。

话说,有一次崔鹏先生和前女友约会,她买了一大堆冰淇淋吃,崔鹏问为什么?女孩说小时候她就爱吃冰淇淋,但没钱买;现在长达了,挣钱了,终于可以可劲儿吃了~

这是一种“冰淇淋”情结,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情结,股神巴菲特也是。

众所周知,巴菲特有一种“报业”情结,或许源于小时候他当过《奥马哈先驱报》的报童,而且他很喜欢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让大家多了解他的看法。

后来巴菲特有钱了,他除了收购儿时青睐的《奥马哈先驱报》,还收购了《华盛顿邮报》。2011年,巴菲特又斥资1.42亿美元,收购Media General(美国媒介综合集团)旗下63份报纸。

当然,这些大大小小的报纸,有些确实为他赚了些钱,有些则没有,收购这些报业的营收情况,巴菲特自2012年以后,就从没在公司投资年报中披露过——可能因为不论盈亏,这些数字都无法影响到整个伯克希尔哈撒韦利润的千分之一吧。

所以,你可以把冰淇淋型公司,理解为老巴的“玩票”之举。

没错,是让人家是股神呢!有钱,任性一把又何妨~

热门软件

  • 电脑软件
  • 手机软件
  • 手机游戏
更多>

用户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推荐阅读

  • 最新
  • 最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