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拉师弟这种操作赵佩茹在相声界声望如何,是相声祖师爷朱绍文兴起的,当时相声还没有成行成市,除了朱绍文之外,还有不少也使用相声技法求生的艺人,大部分走的下三路,比如把肃亲王善耆弄得颜面全无那位无名艺人。
正因为门户需要规范化,而朱绍文本身名气最大,那么以他为旗帜,大家慢慢聚集起来抱团就行了。当时朱绍文收了几个徒弟,也诞生了最早的对口相声,而老朱虽然也想广开门户,但他实在经济能力有限,收了也养不起,于是当阿彦涛和沈春和找到他的时候,朱绍文想到了一个折中处理办法。
代拉师弟实际上朱绍文比阿彦涛沈春和大了不止一代,但硬把这二位拉成平辈,意思就是你们自己去想辙开枝散叶,我不养你们886~
这么操作虽然省了朱绍文的麻烦,但却给后来的相声界留下了很多隐患,那就是阿彦涛跟沈春和这两支出现了大量人小辈儿大的人,以至于同行都不敢跟他们走太近,因为会被占便宜。
最典型的就是阿彦涛的徒弟高闻元,以及沈春和的弟子冯昆治,这两个都是80后(1880后),而当时第三代德字辈大部分都比他们还大得多,于是这两支出现了大量不得不降辈的人。
高家三兄弟高德光高德明高德亮,现在普遍都认为他们降了辈,因为这哥三跟马三立边边大,还尿炕就一大堆儿子孙子辈的同行,试问谁受得了。
另外东北的冯家门仗着自己有势力,一度咬死了辈分不降,但后来为了进关混饭吃,所以大部分还是不敢冒大辈。举个例子,冯昆治的曾孙冯幼封,1972年生人,他理论上是宝字辈,郭德纲小他一岁管他叫爷爷,大班主神格都被寒碜没了!
这一切的尴尬,都是这代拉师弟给闹的,而后来相声行业尽量不代拉少代拉,也是这个原因。而大部分被代拉的人,都是因为年龄小但辈分又高,所以只能跟死人对付,因为活人不敢收。
解放前代拉师弟最来劲的,一个是万人迷李德钖,一个是笑话大王张寿臣,张寿老还凑合基本按照年龄来代拉的,李寿增常连安等都是适合当寿字辈的。但李德钖就不一样了,净整年龄小一圈以上的,比如陈涌泉的父亲陈子贞,谢天顺的祖父谢芮芝,这些人小辈儿大的一进门户,后代个顶个都是超级大辈,也留下了无人可拜的隐患。
谢金为什么拜师无门,只能弄一个内部代拉,就因为年龄太小,再者谢天顺在圈内混得也有点那啥,但凡有点人脉,晚年也不至于去德云社求收留。
据圣班主回忆,谢天顺一见面就要谢金拜他为师,但他义薄云天给拒绝了,也可能是因为谢金名字不好赐字,给个云字叫谢云金,听着就恨得慌,所以还是算了。
而后来谢金被李文山代拉成王世臣徒弟,实在是无奈之举,李文山这么个十三不靠的尴尬徒弟,论资格一分钱都没有。好在刘洪沂给面子,承认了谢金的门户,否则谢金现在应该叫谢海青。
而其他名门望族代拉也麻烦一大堆,马志明由侯大师代拉算是风光体面,常宝庆常八爷也是田立禾代拉成为张寿老弟子,侯耀文则是年龄没问题,但侯大师眼界太高瞧不起活着的那些位,所以给老三安排了个通天教主的门户。
说了归齐,代拉师弟最麻烦的还不是同行承认不承认,而是你出去报门户的时候,不能说我是谁谁谁徒弟,只能说我是谁谁谁代拉的师弟,因为师父根本没见过你,跟你论不上!
所以说代拉不但要谨慎,而且还得找对人,“我是侯宝林代拉的师弟”跟“我是李文山代拉的师弟”,档次就差了几亿光年,就是这么个理儿。
相声界的前10名我会这样排名:侯宝林、张寿臣、马三立、马季、刘宝瑞、赵佩茹、苏文茂、高英培、赵伟洲、姜昆。
侯宝林
侯宝林(1917—1993年),1917年出生于天津市,满族。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语言大师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第六代传人,属于“宝”字辈。
侯宝林原来是学京剧的,后来改学相声,所以他是相声界“京剧学唱第一人”。侯宝林在旧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让相声能够成为剧场“压轴儿”,在他之前,相声说得再好,也只能是倒二。张寿臣对此非常赞赏:“宝林对相声是有功的”。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牵头组织了“相声净化小组”,净化舞台语言,改革表演陋俗,关注现实生活,歌颂新事新风。最终成为相声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代表作:《方言》、《改行》、《关公战秦琼》等。
张寿臣
张寿臣(1899—1970年),北京人。中国相声第五代门长兼评书演员。
张寿臣1910年拜焦德海为师,基本功扎实。他还不断向前辈艺人学习,博采众长,继承了万人迷的精湛演技和敢于革新的精神,后来自成一家,有幽默大师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名望最高、资历最老、辈分最长、年龄最大的张寿臣挖掘、整理了一大批传统段子,为相声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曲目无疑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代表作:《百家姓》、《地理图》、《三节会》等。
马三立
马三立(1914—2003年),回族。 祖籍甘肃,出生于北京,居住在天津。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著名的相声大师。
马三立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使“ 贯口”和 文哏段子。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马氏相声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代表作:《文章会》、《买猴》、《逗你玩》等。
马季
马季(1934—2006年),原名马树槐,天津人。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为“文”字辈。马季是继侯宝林之后又一位相声大师。
1956年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的马季,被侯宝林等人相中,同年进入中央广播说唱团。
说唱团四位身怀绝技的名家侯宝林、郭全宝、郭启儒、刘宝瑞都想收马季为徒。最后团领导决定四位名家全都教马季学相声,侯宝林为负责老师。名师出高徒,得天独厚的条件让马季的相声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马季得到了四位大师的真传,他在学习传统相声的同时,也创作出了一大批新相声,其中就有马季独创的歌颂相声。马季是创作型的相声人才,据统计他一共创作了300多段相声,这个成绩至今还无人突破。
代表作:《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友谊颂》、《新地理图》等。
刘宝瑞
刘宝瑞(1915-1968年),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 张寿臣。
刘宝瑞兼收并蓄,他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多种姊妹艺术的优点,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刘宝瑞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另外刘宝瑞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作:珍珠翡翠白玉汤》、《 山东斗法》、《连升三级》、《黄半仙》等。
赵佩茹
赵佩茹(1914—1973年),满族,出生于河北。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的大门长。
赵佩茹10岁拜焦少海为师,是“宝”字辈中第一个拜师的,那就是理所当然的大师兄。赵佩茹台风稳健大方,语言节奏鲜明,人物活灵活现,包袱又脆又响。因为他会得多,见识广,且是捧、逗两门通吃,所以同行都尊称他为“通天教主”。
赵佩茹徒弟也多。像李伯祥、高英培、常贵田、 侯耀文等都是他的徒弟。
代表作:《 批三国》、《写对子》、《 大保镖》、《学四省》、《黄鹤楼》、《全德报》。
苏文茂
苏文茂(1929—2015年),满族,北京人。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为“文”字辈。师父是常宝堃。
苏文茂以“ 文哏”见长,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是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将相声“文哏”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誉为“文哏大师”。
代表作品:《文章会》、《苏批三国》《论捧逗》、《汾河湾》。
高英培
高英培(1928—2002),天津人,祖籍山东。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为“文”字辈,师从赵佩茹。
高英培基本功扎实,口齿清楚,语言流畅,以说逗见长,表演火爆热情,台风潇洒多变,感染力十足。他善于理解人物,尤其擅长表现天津的市民生活,语言节奏和舞台气氛与观众心理高度契合,深受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代表作:《钓鱼》、《不正之风》、《白事会》、《皆大欢喜》等。
赵伟洲
赵伟洲, 1950年生于 天津,是中国相声第八代传人,为“明”字辈。师父是苏文茂。在相声界明字辈当中,赵伟洲是较早入门的。
赵伟洲是创作型人才,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让杨少华先生走红的《枯木逢春》就是赵伟洲的作品。
在相声界,赵伟洲以“狗气”闻名。“狗”是一种舞台表演风格,通过夸张的肢体和表情来刻画人物。也有人把“狗”的风格归为帅卖怪坏中怪的一个分支。
赵伟洲的“狗派”艺术可谓是浑然天成,他一上台整个人就亢奋了,满脸全是戏的表演,令人拍案叫绝。
代表作:《酒令》、《枯木逢春》、《聘文书》、《武松打虎》等。
姜昆
姜昆,1950年出生于北京,是马季先生的大弟子。姜昆是中国相声界第八代传人,为“明”字辈。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姜昆在马季先生的严格要求下,深入生活,创作和表演了一大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相声节目。他和李文华的《如此照相》荣获中国金唱片奖;他和唐杰忠合作的《虎口遐想》获全国相声大赛一等奖。
代表作:《如此照相》、《虎口遐想》、《传谣》、《电梯奇遇》等。
以上10位相声演员就是认为的相声界前10名,欢迎朋友们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