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教程 > 新闻资讯 > 为何建议老人别和子女住一起,周围人都说老人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为何建议老人别和子女住一起,周围人都说老人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2021-12-17 06:49:28 来源:天空软件网 我要评论()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查看并分享给您的朋友

这个问题出的属于没有对错的问题为何建议老人别和子女住一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老人适合和子女居住,有些老人确实不适合与子女居住。

我未来肯定是与女儿一起居住的,一是感情上,我们相依为命,感情深厚,没有什么矛盾隔阂,女儿希望我去她家养老,女婿也是对我很有好感,我本人没有什么脾气,没有清规戒律,从来不固执己见,不干涉他人生活。

二是物质上我是退休公务员养老金每月9000,有一定的存款,可以卖了住房,去女儿家养老。

三是住房条件适合,女婿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现在我女儿家居住是别墅,有三层五室三厅三卫,有千米的大院子,有大露台和阳光房,自己可以有独立住房,独立卫生间所以在房屋,卫生间互不干扰,我的存款,养老金和买房款肯定是活百岁也花不完的,不会拖累女儿的。女婿的父母在上海也是居住别墅,没有后顾之忧。

可是如果老人和子女双方经济条件,住房条件,脾气性格有不适合的地方,就是不要居住在一起,否则就会伤感情,找罪受。

婆婆“撵”着儿媳出嫁,不想和她住在一起。这样的事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但却是发生在我们村的真人真事。很长时间,村里人对这事都还唏嘘不已!

我们村的王大婶,是一个聪明、勤劳、善良的老人,历来很受左邻右舍和亲戚们尊重。但她身上有个小毛病,就是用钱抠,把家太节俭,乱用钱会被她骂。

她和老伴生有二女二子。两个女儿排行老大、老二,早年已嫁到外地。她五十一岁那年,大儿子娶了媳妇。老两口和儿子儿媳以及还在县城读书的小儿子住在了一起。

媳妇才进门那阵,一家人客客气气,相敬如宾。该吃啥、该干啥,哪儿需要开支、哪件事要怎么做,王大婶说了就算。儿媳也手勤脚快,婆婆的安排基本都不反对。婆媳相处得还算平静。

但是,半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一天,王大婶出去种菜,才回到院外转角处就听见拌嘴声。仔细听了一阵才听清,原来是儿媳在洗衣服,儿子叫她把老人的收来一齐洗,但儿媳说老人的衣服气味太大不想洗。为这事两人就吵了起来。

王大婶心想,夫妻都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小吵小闹很正常,况且她和老伴平时确实在卫生上没有时间讲究,为这吵嘴也情有可原,不用太放在心上。她就假装什么也没听见回了家。

过后不久,小儿子放假回来返回学校前,王大婶当着大伙面给小儿子拿了1200元,告诉他是四个月的生活费。小儿子接钱的同时,王大婶瞄了儿媳一眼,发现儿媳的脸竟是阴沉着的。

以后的一段时间,王大婶更是明显感觉到了不对劲。先是儿媳用钱越来越大手大脚,买她穿的比买一家人吃的还用得多。她看不惯说两句儿媳开始回嘴。

后来一安排做活她要么就说生病,要么干脆睡到日上三竿,甚至连洗衣做饭都不想干。为这些事,儿子儿媳吵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王大婶一看这情形,什么都明白了!她就把一家人叫拢,把房产土地平均分成三份,让儿子儿媳分开了。自己就和老伴带着小儿子一起生活。

五年后,王大婶五十六岁那年。小儿子从外面领了一个女孩回来成了她小儿媳。这女孩从小是个孤儿,平时话很少,但非常懂事。结婚后,夫妻俩很恩爱,对王大婶老俩十分孝顺。老俩对小儿媳也疼得不得了!

婚后第二年,小俩口给王大婶生了一个孙子。一下添了两口人,仅靠种庄稼生活难以为继。王大婶看准了小儿子儿媳的人品,就把自己几十年一分分攒起来养老的六万块钱拿了出来,又让小儿子去贷了一笔款,买了一辆运输车来跑。

小儿媳从小就缺少爱,对婆婆的这一举动感动得几次想哭。为了婆婆的这份信任,她什么都争着抢着做,孩子刚满月就交给公公婆婆在家带,她早出晚归地忙地里的活。丈夫也放心地跑运输。

付出总有回报!才两年半时间,小俩口就还清了银行贷款。日子逐渐好了起来。他们计划着过两年挣了钱,一定要把婆婆的还给她。一家人都满怀信心幸福地期待着!

谁料幸福会那么短暂!小儿子在跑运输的途中,由于太疲劳出了车祸翻到沟里,当场就断了气。儿媳哭得死去活来,几天都还劝不住,一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中!

但是,生活总要继续下去。肩扛着养老人和抚儿子的双重责任,容不得小儿媳有喘气的机会。她简单安葬了丈夫,然后把摔坏的车拖上来卖了四万元钱。

她一分没留全部存在了王大婶名下。并且还告诉婆婆,她一定想办法把还欠婆婆的还上。她不想让老人失去了儿子,晚年又没保障!

更没想到的是,灾难会接踵而至!才过了一年,王大婶老伴又突发疾病去世了!为了安葬老伴,王大婶和大儿媳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大儿媳说了句“永远不要进她家门”就摔脸而去。

欣慰的是,小儿媳还是一样的任劳任怨,一样的孝顺婆婆。她看着王大婶很伤心,就对婆婆说:“妈,您不用难过,您本来就是分了跟我们一起的,您放心,我一定会为您养老送终"。

一席话,说得王大婶眼泪汪汪的!越是这样,王大婶越心疼小儿媳,她能设身处地感受到小儿媳的凄苦,她才有二十六岁呀!长期守着这一老一小,一辈子就这么过怎么行?

又过了些日子,有一天王大婶把小儿媳叫到跟前,对她说:“娃呀,我儿也去了一年多了,该做的你都做了,你还年轻,有合适的就重新找个人嫁了吧!妈一定支持你”。

哪知小儿媳一听,坚决不同意,她还说:"妈,我过去是个孤儿,遇到您们是我的福份!我有您和您孙子就知足了,我要给您养老,还要抚您孙子,不能让他也成了孤儿”。

后来王大婶又说了几次,小儿媳还是一点不动摇!但她不忍心小儿媳一直这样下去,下定了决心要让小儿媳重新找人,就偷偷托人在外面打听,像选女婿一样到处物色合适的人。

王大婶的苦心没白费,她打听到了一个家底还不错的小伙,只是年龄稍大一点,住得也远。她就给对方找了个机会来家里做客见面,但没跟小儿媳说,小儿媳一直蒙在鼓里。

见过面之后,男方很满意,私下跟王大婶说,只要愿意嫁,小孩也可以带去他抚养。王大婶心里很高兴,她就跟小儿媳摊牌了。直接把小儿媳逼上了“绝路”!

她说:“娃娃,你就嫁了吧!妈手里还有那点钱,还能生活,你不用担心。如果你不嫁,妈也不要你了,你就回你老家去吧"。

话说到这份上,小儿媳就没辙了!她只好从了婆婆。王大婶就亲自挑了日子,拿自己的钱给小儿媳置了点嫁妆,还办了一场酒席,像嫁女儿一样,把小儿媳嫁出去了。那天,婆婆和儿媳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

后来,小儿媳给王大婶送了三万元钱回来,然后一个月左右回来看婆婆一次,每次都给她送生活费、送生活用品,一直到现在都还这样。小儿媳也又有了孩子,生活得很幸福。王大婶虽然六十九了,但身体仍然好,一个人也过自在、满足!

王大婶不和大儿子家住,是聪明和知趣;非要赶小儿媳走,是善良和理智!从王大婶的事例来看,对“子女结婚后,老人该不该和子女住在一起?”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最好不住在一起!原因有三点:

第一、和子女住在一起容易产生家庭矛盾。都说距离产生美,这话一点不错。农村人也有一句俗语:远香近臭。世间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虽说养儿知儿性,但儿媳或女婿是什么性格、会怎么想基本是空白。不同性格住在一起就难免磕磕碰碰,小矛盾聚积多了,擦枪走火就迟早要来;

第二、和子女住在一起对双方都不方便。子女有子女的思想,子女有子女的工作和生活。自己和子女在思想上都存在代沟,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差异就更大!住在一起,要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契合点十分难。分开来住,各有各的空间,互不干挠,大家都方便;

第三、和子女住在一起生活不能自由自在。饮食习惯就是一个大问题,你想吃酸,他想吃辣;你要清淡,他要重口味。根本做不到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另外比如睡觉,你起得早,他嫌你吵;你想睡的时候,他可能还在做事。总之,老人和子女基本多数习惯都不合拍。住在一起就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自由去迎合子女,这还不如分开住。

所以,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子女提供生活费,最好分开住。当然,如果身体不好需要照顾,那就只能住在一起,这样也方便子女照顾。

最后想说:不管住在一起还是分开,血脉之情都是割舍不断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难以为报,每一个子女都要牢记自己是来于何处,又将归向何方!必须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这是人活世上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父母也要学会审时度势,修好为老之德!住在一起就要理解包容,做到不干涉家事、不打挠私事、不包庇错事。该分开就主动提出,免得子女难为情。凡事和和气气、高高兴兴,这样才能让家庭和睦、家运长久!

你说对吗?

热门软件

  • 电脑软件
  • 手机软件
  • 手机游戏
更多>

用户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推荐阅读

  • 最新
  • 最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