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核心变化就是土地拍卖规则为何巨变,想卖地,高地价,深圳已经无门了!!!
土地井喷,说明国家因为楼价高的本质是土地供应不足,必须以集中来满足市场,传递信号,表态,各位买楼客不要着急!!
深圳第二批集中,虽然被终止,但也反馈一个信号。
就是深圳这么高楼价的城市,土地供应依然能保持稳定,给社会一个强烈的信号。
土拍市场又有什么新变化呢?
我的看法是:
1、土地的拍卖,已经不仅限于建设商品房住宅,更多指向保障房体系的,公租房,安居房,人才房,
2、特别在深圳的市场,公租房和人才十分重视,每个土地竞拍规则导向这方面
3、减少开发商的利润,开发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建筑业,并非随便暴利,暴利时代已经过去
4、土拍模式,从不限价,但限价,限制竞拍面积,贡献给国家的土地等,还限制今后出售的价格等。
传统土地模式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土拍模式,就是住房的满足更多年轻人居住的基本要求。。。你说呢?
土拍
以前的城镇化思路是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受限于土地不足,大城市过去都是控制人口规模,尤其是北京、上海,还要将人口向外疏解。
现在土地审批权下放,相当于打开了城市扩张的大门。各省可以自主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解决建设不足的问题。而试点城市更是连永久基本农田都可以自主农转建。
这意味着不再追求城市平均化,对城市规模的抑制得到解放。
自主权下放最多的8个试点城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这里面,有四个直辖市、四个省。这些省市,无一例外,全是经济发达、用地需求大的省市。
这些试点省市的分布,你会发现一个共性:都和中国最大的城市群紧密相关。
北京、天津:京津冀城市群;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城市群;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
重庆:成渝城市群;
4大城市群全部覆盖到了,这几乎是赤裸裸地表明要扶持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发展。
看似简单的一个土地审批权,代表的是城市间土地供给格局的改变,代表着土地资源配置理念的转变。
城市格局正在迎来大变,土地审批权下放不过是长期调整过程的一小步而已。更重要的是以小观大,城市群、大城市化已经走上不可逆转的道路。
土地审批权的下放,还有一个关键的背景:疫情冲击,经济萎靡。
地方怎么度过这个危机?出台了这么多减费降税、补贴政策,资金缺口怎么填?
土地财政不就是地方最好用的“ATM”机吗?地方有了自主审批权力后,得到更多的建设用地,不管是用来建厂也好,建房也罢,能让更多的投资项目能找得到地,不仅仅能带动投资,带动经济,还能通过卖地来解决财政收入的燃眉之急。
下放土地审批权到省市,地方有更大的土地规划和拍卖的权力,一定程度给当下的地方财政提供支持。楼市调控就可以不用松动太多,达到房住不炒下的平衡,这一招,真高!
这一次土地管理制度的变化,既是救市的举措,也说明了城市格局终究是向着城市群、都市圈、大城市化的通途前行,千万不要背离这时代的大潮。
短期之内有房市会出现明显的反应,包括房价的间歇性回调,也就是降价,但是主要出现在二手房市场。
但长期而言,房产税的影响会被市场规矩所消化。
第一,短期影响:
房产税开征,房市肯定要遭遇一轮恐慌。
第一,拆迁户和长期拥有多套房屋(比如固定居民祖传的房)的居民,必定是负担不起高额房产税的,他们会进行一轮抛售,使房价短期内下行,特别是二手房市场。
第二,拥有二套房的居民,会把租金提高。但是由于更多空置房会出现在租房市场,这个影响会相对减小,但是租金上涨的压力还是很大,同时租房市场也会受到刺激。这个是好事,因为租金现在并不合理。
第三,如果房屋市场出现恐慌,按照买涨不买跌的思想,没人接盘,那么房市就会出现动荡,一部分卖不出去房的房产持有者会破产,导致社会问题。其后这样的动荡就会传导到金融市场里。很多企业由土地和房屋抵押完成的信贷会断裂,导致危机进一步蔓延。
这个风险现实存在,而且非常可怕。我的建议是,现在征收房产税的时机非常不好,不要在中美贸易战中国出口本来就受到影响的时候,增加叠加效应。等外部环境好一点,再专心处理国内问题。
第二,长期影响。
第一,房市短期内的波动会造成房市结构的重组。一些多余房屋出售转手。但总体来说,房市的大部分还是居民一套房刚需,因此只要未出现恐慌,影响不会太大。按照现在的征收草案,一般家庭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大,房价的回调会刺激一部分家庭提升住宅条件,也会刺激新购房个体。因此房价会慢慢在市场作用下恢复正轨。
第二,租售比会相对平衡。但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依旧不鼓励租房,因此租售比仍将在总体上保持扭曲。
第三,我比较担心房产税的具体实施过程。因为房产税是一个显性税,和消费税与个人所得税不同。这个税是要自己报税自己交的,税痛感非常大。
中国很多小区连物业费都收不上来,房产税的执行十分成问题,有可能导致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总得来说,我觉得由于中国市场首套购房的需求处于主体地位,投资房占比不多。因此房产税在长期不会对房价有重大的影响。但刨除风险因素,对房价恶性上涨确实有一定得抑制作用。
但是,这个风险对比作用来说有点大,我觉得弊大于利,我们真的要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