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朋友怎么看待如何惩治财经黑嘴,各种视频平台的“股神”,还变相收费?
这个问题,其实作为我们做自媒体的财经作者还是有感觉的。特别像我这样就是做财经类,尤其是投资理财方面的分享。接下来我来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觉得分享有价值,付费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多少钱算合适。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了,一些自媒体作者,靠着自己的内容受益,毕竟付出了脑力劳动。就算是等价交换,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是内容的优劣,如果去评价,阅读多的未必是干货,在可读性跟深度方面很难做到统一。最后作者发现工作量跟收益完全不对等。另外视频分享的话,需要前期的制作,后期的编辑,外加平台审核。一段视频的内容,其实也是有很多人的辛苦付出的。所以我觉得付费是正常的,关键是多少钱的问题。
其次、类似变相收费。或者一季度收上千,甚至几千的人。这好比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结果是很残酷的,基本上学到的东西,意义不大。我看到蛮多的视频分享都是讲技术面,滔滔不绝,总是一副先知的感觉,甚至于有被包装成“股神”的股评师,先不说他们的能力,实力如何,其实他们只是做自媒体而已,至于有多少养分,观众,听众能有多少受益的,就说不好了。说到底,还是广大股民朋友,有道听途说的需求点。越是说的悬的东西,越感兴趣。其实做股票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就是合理甚至低估的价格买好公司。
最后、要有甄别的心,要理性看待所谓的“股神”。过去的、近30年资本市场发展中,出现了太多的股神,只是最后大部分都是见光死,未有善终。全世界的资本市场上,我能看到的一个真实的存在就是股神巴菲特,而且他的投资策略,可以在全世界通用,所以多去买点价值投资的书籍,比起追“股神”,要有用的多。在我看来,这跟追星其实是一样的,但财商显然是不够的。
总之,在我看来,股票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上市公司,所以只有上市公司的研究是有价值的,而基于技术面的分析,多少都是有所偏颇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世界上真有一个技术能长期有效,那他早应该是全国性的首富,甚至是全球的首富。而结果已经说明了问题。人家研究的方向就是怎么变现,而你以为是在学东西而已。这跟各种K12教育机构,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只要市场有需求,自然会有人去做,但在投资的范畴,需要用心去体会,才是有所收获。快乐投资,看谦秋说。
处罚是必须的,不过罚的还不够啊!人家钱都多的“并不缺乏缴纳罚款的财产”,显然不够痛!就应该罚得他倾家荡产,再也不敢做恶才行。
股市“名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另类的“毒瘤”,给无数股民,带来巨大苦痛。
曾经有山东一位少妇,看电视上的荐股节目,然后拨打节目下方的联系电话,最终与一家“机构”联系上了,然后按照该“机构”的指示买卖股票。该“机构”与该少妇签订的合同是,三个月服务期,3800元服务费。但在一周之后,该少妇就亏钱15%左右;然后再听从“机构”推荐人员的推荐,选择了专家套餐:6800元/3个月。然后小赚几千元。然后继续升格为“总监服务套餐”,16800元/三个月;结果这次反而亏了10多万。最后该少妇与“机构”的业务人员成了好网友,然后不到5个月时间,68万资金进入股市,最终只剩下10多万。而五个月之后,“机构”不见了,好网友也不见的。
这种事儿并不少,以前可以看到一些卫视有类似栏目。这种栏目,其实全部是一些所谓的“机构”暗箱操作的。在私下录好节目,然后买电视台的垃圾时间作为播放时间,价格一般是一个月20多万,节目播出后,吸引了大量的股民加入。这些股民深受其害,因为那些所谓的专家,全部是狗日的假专家,都是卖相比较好、嘴皮子比较利索的无业游民,被包装起来的。
然后电视台赚广告费,“机构”赚服务费;股民缴纳智商税,仅此而已。
后来,电视上的这种荐股被禁播了,部分从中尝到甜头的人,开始转移到互联网上。这个零成本的阵地,更是让他们如鱼得水。
廖英强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还有大量的“名嘴”混杂在其中,赚取暴利。
有的是赚服务费,有的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低吸入手,等股民跟涨之后立即高抛。
这其中有不少违规行为,应该加大查处力度。同时,更应该修改一下证券法,给予这些所谓的“名嘴”更严的处罚,罚得他们倾家荡产。按照现行的处罚力度,显然不够让他们付出足够的违法成本。
另一方面,股民教育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绝大多数股民,自己不具备基本的投资能力,就是听这些“名嘴”忽悠。他们有那么厉害,早已经成为中国版的巴菲特,早已经将马云、王健林扔在背后了,还需要指导你发财?你以为他们是雷锋,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带你一起发财致富么?这种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可能在股市这种资本市场出现?
如果你真相信他们的话,那么只能说,就当缴纳学费,以及提高自己生活常识、投资常识的智商税,这也是应该缴的。谁叫你那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