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主的问题绿肥红瘦是形容什么的,真巧昨天才从花市买来一株海棠,对比李清照的词,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于是来答一答这道题,并献出自拍图和视频。
"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著名的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描写的是李清照一觉醒来后的一个十分寻常的生活场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她一觉醒来,也许头脑还有些昏昏沉沉,意识也不是特别清楚,因为她昨晚喝了酒。“浓酒”一词表明她喝了不少酒,也许还是烈酒,才导致睡了一整夜,酒意还没有完全从身体里消散。但对于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她还是有印象的,昨夜下过雨,风也吹得紧。在这种情况下,她担心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身体吗?不是。她第一反应是问卷帘人,“海棠花开得还好吗?“我们感兴趣的是,卷帘人是谁?也许是丫环,也许是李清照的母亲。李清照年轻时候,家庭环境非常好,我猜想是丫环,见她醒了,赶紧过来卷起帘子。对于李清照的提问,她的回答是”海棠依旧“。丫环听了李清照的提问,并没有立即跑出门去看过海棠后再来回答,而是冲口而出”海棠依旧“。可见这不一定是事实。那事实是怎样的呢?也许昨夜风雨不大,海棠没怎么受损,反而经过一夜的风雨显得更加娇嫩了;也许海棠受损严重,早上起来正是一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场景,但是丫环为了安慰李清照,随口而说”海棠依旧“。李清照显然对这一回答不太认可。她对丫头说道:”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肥红瘦“。意思是经过一夜的风雨,花落了不少,只剩下许多的绿叶,所以应该是绿叶多红花少才对。那么,丫环和李清照两个人的观点,谁说的是客观事实呢?词中并没有告诉我们。
昨天我买的海棠给了我一点启发。我发现海棠花开花时其实很象梅花,是花多而叶少的。然后我又想起了在公园里看到的大棵的海棠树,几乎也是这样的情况。我又在网上找了些海棠开花的图片来看,还是这样。于是,我明白了,海棠出现”绿肥红瘦“的情况,多半是在晚春,海棠开败的时候。一夜风吹雨,导致满地落红,这时候才在树上留下更多的叶子更少的花朵。更可能这就是李清照的猜测,纯粹的”文学笔法“,借海棠凋零之殇来暗指心绪。
其实从诗歌的角度来讲,谁是正确的一点也不重要。因为这首词已经完整地表达了词的意境,而且结局的留白部分留足了世人想象的空间,恰是此词的妙处所在。它成功地借海棠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一种”伤春悲秋“的淡淡的愁绪,表面在”惜花”,实则在”惜人“。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她肯定也喝多了.所以一 觉腥来,她想``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
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
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
红瘦一词并不简单. 昨夜狂风爆雨.大家可以想想.绿叶得雨水的浇灌当然更加肥大 茂盛.而花朵经历风风雨雨后会怎么样呢?当时她还没出嫁.那红又是代表什么呢?所以逼真地写出了人物 寂寞 青春情思。
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