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城……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孵化器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由市里出钱补贴给这些孵化平台,让这些平台以低租金或者免租金的形式为缺少先期投资的创业者提供成长平台。
比如你一个注册资本只有几万元的公司,想在不错的地段租个工作室都得几万块的年租金,但是在孵化基地,或许只需支付管理费和水电费就可以使用工作室。我见过补贴最强的是连物业费都没有,不仅如此,如果你是高新产业或者创新产业,能有不错的连续优质业绩拿得出手,还可以向市里申请奖励。
而且孵化器所在的区域通常是有针对性的,比如高新产业园区、大学城、科技街之类的,会让你的平台能够接触到更多衍生客户,同时孵化基地当中的产业之间也便于相互间。
不过随着很多人钻空子,连做直播和开网店都跑到孵化中心去申请,甚至还有纯外卖销售冷饮热饮的。。。由于孵化中心获得补贴是根据入驻率而来,所以有空位就尽量满足这些巧立名目的“创业者”入驻需求,这样平台有了补助,申请人也得到了需求,看似双赢,实际却浪费了孵化器的真正价值。
很多人一直对孵化中心没有多少了解,我见过很多人四处筹房租找低价工作室的,居然都不知道有些地段不错的孵化中心可以申请,我家附近有一个孵化中心,也有一个老小区,但是这小区里租房子做工作室甚至开公司的都比孵化中心人多。所以这种模式其实尚未被广泛的了解和认可,同时也浪费了很多廉价的创业平台应有的价值。
我们媒体上常说的孵化器主要是指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载体的科技孵化器。
在养殖领域,有提高蛋类孵化成功率的设备,这种设备也叫孵化器。
根据题主的提问,这里的孵化器应该是指科技孵化器。
科技孵化器,最简单的是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创业的载体,同时能够为创业者提供诸如资金,人才,政策,培训、咨询、法律、商务,餐饮等与创业有关的服务。
科技孵化器在国内的名称很多,比如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包括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众创空间。
科技孵化器运营的好坏,国内是有完整的指标体系。
国家层面有国家层面的,省和地方也都有相应的对孵化器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
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你们所在省的科技厅的网站上能够查得到。市县的科技局网站上面应该也会有相应的,市县的科技孵化器的评价指标。
现在国内孵化器非常多,但是大多数孵化器虽然号称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不过在融资和创业辅导这方面,还是有较大的欠缺。
不过对于创业者来说,能够低成本或者免费的获得一个创业的空间,这也减少了前期的创业成本。
同时有机会与其他创业者接触,并且接触更多的创业资源,这也是创业者需要的。
有兴趣的话可以交流。
我是代杰,欢迎关注。
创业孵化器在中国和国外走过两条不同的路径。国外创业孵化器有YC模式,也有wework模式。先说说第二种。
2017年,8月25日,美国众创空间初创企业WeWork宣布,已获得软银集团及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联合注资44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该公司获得的最大单笔投资之一。
WeWork成立于2010年,其业务是从业主租赁房地产,然后给会员提供灵活的办公空间,其会员包括新创公司和大企业。由于迎合了全球15万家联合办公会员的需求,该公司发展迅速。
在《向纳什空间学习,创业服务如何迈过B轮生死关|《历史今天》第176期》一文中,新财观察提到:
“除了把更办公间的起租面积变得更小,把租期变得更灵活,纳什还提供完善、丰富的共享服务,比如面向不同场景的会议室、休闲区,不同城市的异地办公区。纳什空间以其说是为创业公司提供办公空间,不如说是为初创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办公环境,以帮助他们俘获更优秀的人才。”
从投资数据看,中国版WeWork领域的活跃投资开始较晚,从2009年到2014年的6年时间里投资一直较为低迷。2015年,行业投资突破40亿,其后该领域快速分层,在纳什空间、优客工场加剧行业统治时,不断的还有早期公司涌现。
从总体投资规模看,众创空间类公司以B轮累计融资最高,约为40亿人民币,该阶段公司的平均存续期为45个月。对照WeWork的成长速度看,在第80个月完成44亿美元融资实在无法想象。
【新财观察】:和创业者相关的才值得推荐,欢迎关注成功率更高的创业融资中介(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