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先看书名得到一本书,首先我们看到它的书名。因为“书名”决定该书的门类与大致内容,书名和封面可以算是书给人的“第一印象”。书的分类我们可以按照文理的分类来总体分类为关于洗胃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文科类和工科类。
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包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和22个基本大类。
其实同个类别书籍有相似的命名规律,所以根据书名可以判断书籍的类别(ps:每本书的版权信息页就有书的分类),知道书的分类后,就可以根据书的类别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很多书名很有门道的。
1.书名包含书籍分类,社科类往往就是XX学,如《魔鬼经济学》是经济学类的。
2.很多分类的书籍都有“入门”级市场图书,如xx入门、从零开始xx、基本xx教程、xx基础、xx一本通等,之后有中级高级或者专业。这种分类有利于读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3.根据门类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经典类:所谓经典,就是在历史长河中,那些经久不衰的书籍。该“慢慢读、慢慢品味”。
思想类:对于思想类的书籍作者不提倡快速阅读,需要长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
经管类:了解经管基本的理论和常识,便可尝试快速阅读相关书籍。
文学类:小说、诗歌和散文,把握作者、文章思想和表达情感。文学类的脉络感是较强的,掌握文章脉络和要表达的思想,就能很快的阅读这本书籍。
科学类:分科普性质和专业性质,科普类记忆理解就好,部分科学门槛较高,外行人无法快速掌握的,而专业自有专业人掌握和研究,一般人可以看一些入门级的科普书籍。
工具书:工具书本身就起着查阅的功能,所以不要求掌握。就像字典一样,知道查阅方法和技巧能查阅就行。
第二、读前言和目录前言和目录很重要,它代表着书籍的框架。
前言是全书的总结和归纳,是作者创作宗旨和理念,以及创作方法和成果的介绍。所以前言很重要,读懂前言就能很快解了整本书的思想和框架。
目录代表了整个书的“框架”,读清楚目录就读懂整个书的框架,就能简单知道整本书写的是什么。就拿小说而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而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而目录和章节可以根据这四部分来划分的。掌握章节的脉络,就掌握的书的框架。第三、粗看与细看“粗看”就是进行“快速阅读”,就回答了“如何快速掌握书中的知识?”的问题,通过看书名和前言、读目录和章节,基本就知道书中的知识,并对整部书进行粗略阅读,大致了解整本书的内容。不过要说到“掌握”,那就差的很远了。所以粗看后要细看,细细评味书中的含义。
第四、记忆与领悟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作者不反对“快餐式阅读”,毕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知识”条件下获取知识,阅读效率是很重要。但要真正掌握一本书的知识。只有靠记忆与领悟甚至利用综合方法去掌握一本书,单纯的“读”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
粗略的阅读一百本书,不如好好领悟一本经典的书!
回答不易,感谢点赞和关注新国学,了解国学的新知和新用!
几乎每一个学霸,都有这样一个错题集的法宝。
用好错题集,就找到了提高分数的金钥匙。
先讲一个学渣逆袭的例子。
我的一个同学,是一所著名高中的数学教师。他们学校可以说是学霸云集。学校专门给学生发了错题本,错题本的格式是统一印制的,而且要求老师全批全改。
朋友的孩子是体育生,也在这所著名的高中读书。孩子体育专业的成绩特别优异,只要文化分考到380,就能读个985大学。
于是朋友托我,让我那个数学老师的同学给辅导辅导数学。
同学特别不愿意帮这个忙,他说体育生底子太薄,根本用不到他这样的名师去给辅导。
但经不住我左说右说,还是答应给指点指点。
他让体育生给每一科都建立错题本,每次把数学的错题本拿给他看。
体育生非常不乐意,说自己错的太多,如果建立错题本,那得抄多少题呀。
抄一道是一道,会一道就得一道的分。数学老师说,没有错题本就不指导他了。
没办法,体育生说,他是硬着头皮建立错题本的。
就这样,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尝到了甜头,体育生把别的学科错题本也建立了起来。
最后高考的时候,竟然考了500多分。
能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就把分数提高这么多,错题集功不可没。朋友和孩子对我这位同学老师也是万分感谢。
易错点才是提分点。错题集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孩子错题系统的真实反应,同样也是提分系统的最快捷路径。
1.建立错题集,自己对自己的错误之处,心中有数,有明确的认知才会不慌。
孩子学习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迷茫。自己对自己哪些会哪些不会,心中没有数,所以才会容易心慌,考试的时候才会紧张,平时学习才会焦虑。
如果把错题集建立起来,自己即使错误很多,但是心里也是很踏实的,因为知道努力的方向,对自己的学习明明白白。平时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的高效,有针对性,有重点,考试的时候对自己也有明确的预期,所以不会造成紧张。
2.建立错题集,能够找到真正的错因,从而对症下药,克服学习的盲目性。
很多孩子,学习特别盲目,从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已经会的,完全熟练掌握的,总是反复学习,占用了很多自己的时间。没有把有用的时间,集中火力攻克自己的错误点。
也有些孩子把本来会的知识做错了,归结到自己的马虎身上,这样就掩盖了真正的错因,如果根本不知道错在哪儿,怎么能找到改正错误的路径?
建立了错题集,把错题归归类,在对比中,在梳理中,更容易发现自己忽略的知识漏点、能力弱点、坏习惯点。
错题集的几种类型:1.摘抄型错题本。
准备一个本子,把错题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本子上。然后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出正确的解题答案。
对于特别典型的错题,用第三种颜色的笔,写出错误的原因。
摘抄型错题本的优点,是对错题印象更深刻。因为是自己一个字一笔一画的写出来的,写这一遍也是加深了印象。
摘抄型错题本的不足之处,就是抄写起来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2.粘贴型错题本。
也就是错题本上不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去的原题,而是采用了粘贴的方法。
如果原来的试卷和作业不需要了,可以用剪刀把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上。
如果有错题的试卷和作业,还需要是完整的,那么可以先复印,然后再用剪刀剪下来复印纸,贴在错题本上。
粘题型错题本的优点,非常省时间。而且有的时候可以连原来错误的计算过程一块剪下来,用红笔可以勾画出错误的地方,这样对原来错误的原因更明确。
粘贴型错题本的不足,就是孩子可能对错误的原题印象没有抄一遍深刻。
3.试卷型错题本。
这种错题本已经不是本子了,其实就是试卷集。可能试卷上的错题太多,孩子觉得不管是抄还是粘,都太麻烦。索性把有错题的试卷装订在一起,就成了错题集。
有的孩子用荧光笔,把错题在试卷上清清楚楚的标注出来,翻阅的时候也非常方便。
试卷型错题本的优点,对于试卷较多,错题较多的情况,这样做最省力。
试卷型错题本的不足,一般的试卷就比较大,纸张比较薄,不好保存,经常翻阅也容易坏。
有些孩子的错题本,是上面几种错题本的创新,使用起来更方便。
4.活页型错题本。
这种错题本,使用的本子是活页的。把错题不管是抄还是粘在上面的时候,有利于后期的分类整理。
尤其是数学错题本,最后复习的时候,可以按知识板块重新排列组合。把同一板块的错题集中在一起看的时候,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
5.错题和答案分别记录的错题本。
这种错题本其实一套有两个本子。
一个本子专门用来记录错题,题号是12345的顺编。
另一个本子专门用来写正确的解题答案,题号对照着第一个本子,查阅起来非常方便。
这样分别记录,有利于错题重做时,不看答案,只看原题。做完后再查阅正确的答案进行对照。
这样记录的错题本特别像那种配套的辅导书,可以说是孩子自己独特的,有针对性的,珍贵的辅导资料。
错题本的真正价值,在于反复练习,改正错误。建立了错题本,也填写了错题,但是只写一遍,之后便束之高阁,再也不看了,那样的错题本,一点意义也没有。
对待错题最正确的态度,就是及时记录,找到错因,知道正确解答思路,并反复看,反复做。
1.及时记录。
只要是没有得满分的题,不管丢了几分,不管自己会不会,都要及时的记录在错题本上。
不要觉得只丢了0.5或只丢了一分,而就不写了,有的时候这些细小的漏洞不及时的补救,会酿成更大的丢分量。
有时候貌似只丢了一分,但是他确实你最致命的解题坏习惯,或者是思维上的盲点,只有把它记录下来,在分析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弱项。
错题也不能累积,不要往后拖延,总想着过一段时间等积累的多了再抄,但真真到了那一天,一看这么多错题,哪儿抄的完啊,算了吧,就放弃了。
错一道,记录一道,每天都往错题本上积累,特别有成就感。
2.分析错因。
就像是给病人治病,只有找到病症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分析错误的原因,就显得更重要了。
千万不要用马虎来原谅自己。有的时候貌似马虎,其实后面隐藏的是知识漏洞和错误的思维定势。
(1)
孩子可能会说:“这道题太简单了。不用看书,也不用看答案,我都知道该怎么做。”可考试的时候却错了,却丢分了。
是因为马虎吗?
不是。
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熟练。
考试的时候,是密集答题。孩子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不熟练,不牢固,容易造成一时的想不起来而做错。
但是如果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了,根本不存在思维短路的问题。
对待这类的错误,最关键的就是多做些类似的题。
如果简简单单的用马虎来掩盖真相,不进行强化练习,针对性练习,这类错误还会重犯,这种分还会丢。
(2)
孩子可能会说:“这种题作业中都做过,我平时都做对了,怎么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做错了?丢分了。”
这时候就要细细的看一看,这道题,跟你平时做的题,一字不差吗?是原题吗?还是有所变化,变化在哪里?
一比较就会发现,貌似是一道题,其实根本就是两道题。
孩子为什么没有辩识出来?
是因为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理解透彻,理解清楚。
这时候就要重回课本,把相关的知识板块,所有的概念,再进行梳理。并进行这个板块题目的练习。
如果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程度,才是真正的把它理解了,学会了,掌握了。
(3)
孩子可能会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对的,解题步骤也是对的,就是其中有些计算错了,我太马虎了。”
是马虎吗?
不是。
是解题习惯不好。
可以看看孩子的算草纸,再让他看看学霸的算草纸。一比较就会发现,人家之所以算对,是因为算草纸一步一步清晰明了,工工整整。
必须改正不良的解题习惯,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类错误。
3.规范正确解答步骤,总结正确解题思路。
整理错题,一定要写清楚正确规范的解答步骤。
如果错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漏洞,一定要重新回到课本,把模糊的知识点清清楚楚写在错题旁边。
会做一道题,学会一类题。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总结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形成模型。如果能做到这一步,离学霸也就不远了。
4.反复看,反复做,直到熟练的做对。
之所以会形成错误,肯定是在思想和习惯上,在这个地方有盲点。要克服这个盲点,不是一朝一夕,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
据有关研究显示,一个错误改正,需要做6到7遍。所以,每一次练习,最好在题号旁边做上标记。
我是禾页老师,欢迎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