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午战争中日如何拉开差距这个问题大清时日本为何崛起这么快,首先得从战前投入说起:
一、先说收入方面的问题,双方总收入:
1893年,数据显示,日本实际财政收入是11377万日元,相当于7585万两白银。
而清朝财政收入是多少呢?8867万两白银!也就是说,日本实际财政收入只比大清少了1282万两。并不弱多少。
二、再说支出问题,双方都是怎么花钱的呢?
大清朝这些收入,每年除了维持庞大的政府开支,和各种赈灾救济以外,仅给旗人的铁杆庄稼,也就是旗饷,这一项就是2000多万两。
然后那些年的大事,比如皇帝大婚花了500万两,修颐和园花了1107万两,慈禧太后60寿辰保守估计500多万两。就这几样,那七年算下来,光养旗人花了1.4亿两,加上皇室花费2000万两,1.6亿两白白花出去了。
而同期呢,日军每年都投入两三千万在陆海军建设,和工业现代化上。比如海军,日本海军军费一直远高于北洋水师,相对于一直维持在170万两左右名义军费(实际被颐和园每年占用30多万两才不到140万两)的北洋水师,日海军常年军费都在年700万两以上。
三、理财和筹集资金能力方面:
日本在个别年份如长崎事件后,就有200万日元的海军募捐,30万日元的皇室经费,和1700万日元的海军公债,合计1930万日元,大约1400万两的海军投入。另外日本在战争前还发行了战争债券,筹集了大量资金,包括英国人申购的1.25亿日元债券。相比大清那毫无现代金融知识的财政,那就不值一提了。
因此,从这个数据对比上看,日本在陆海军和工业化的投入,是清朝的至少五六倍,如果加上债券筹集的资金,日本资金更是比清朝高到十倍。
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区别,根本就是在思想上!
日本的近代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思想共识,是福泽谕吉思想的集中体现,“脱亚入欧”,全国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是整体精英阶层的共识,并带动全国老百姓实际贯彻。
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少数洋务派的表面文章,代表人物李鸿章的思想都是“做裱糊匠”,思想上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上都是这样,能做好事吗?更不用说洋务派还要被其他各种势力种种掣肘了。
长此以往,双方实力拉开差距就难免了。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法国的单日增加诊断近2万 官方网称现阶段无“封城”方案
- 习总书记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中乌外交关系30周年纪念互致贺电
- 高校校友聚会应当“营销推广”如何的院校品牌形象?
- 北约成员国举办尤其外交部长会 严格执行对乌克兰秉持双轨制战略方针
- ZOL科技早餐:特斯拉9月大卖,“iPhone13拍照炫屏”上热搜
-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洛阳纸贵”背后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 风雪之约 共向将来——“文化艺术小使者”评选投票网络投票专题讲座网页页面全面启动
- 化妆手残党福音 华为最新化妆辅助专利曝光
- 小鸡答题今天的答案是什么 小鸡答题今天的答案12月25日
- 沈阳市一住宅小区产生天然气爆炸 好几家铺面和住宅楼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