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教程 > 新闻资讯 >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2022-04-22 06:49:28 来源:天空软件网 我要评论()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查看并分享给您的朋友

心理学家萨提亚曾说过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任何不理智的行为,都隐藏着负面情绪。总对孩子发脾气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那么深藏在其中的就是你的负面情绪。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这个很容易理解,当我们心情非常好的时候,看谁都顺眼,如果心情很糟糕的话,一点芝麻大的事情也会让你勃然大怒,但是发完脾气后,你会马上感到心口非常轻松,因为负面情绪都发泄出来了。所以,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在发泄你的负面情绪,孩子无辜的成为你的情绪排泄通道。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因此,想要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我们就应该找到这些负面情绪的来源,然后想办法去化解。

怎么化解呢?

首先,要意识到你的负面情绪。比如,你趁着周末休息,打扫了三个小时的卫生,累的直不起腰,刚回房间躺了二十分钟,但是孩子只用了十分钟,就把你一上午的卫生彻底搞砸了,衣服到处都是,水彩笔把地板装饰一新。你看到这些,肯定会生气,恨不得把孩子挂起来吊打。但是,这个时候,你要意识到,负面情绪正在你的身体里发挥作用,让你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此时,要对自己喊停,停止不理智行动。

其次,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拒绝自己的情绪,而是要接受自己的情绪,从心里告诉自己,有这些情绪是很正常的。在接受的时候让自己的怒火平静下来,这个时间段因人而异,脾气大的可以时间长一点,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是5分钟左右。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式,也可以背过身去数数。

最后,冷静的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更有效。最好是理智而严厉的告诉孩子,这样做是错的行为,平静的坚持让他们重新打扫,直到把房间恢复原样。

另外,我们的负面情绪可能不仅仅来源于孩子,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负面情绪,孩子可能很不幸的成为我们情绪的导火索。

如果你突然间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管是否面对孩子,都要对自己喊停,然后慢慢的重复第二三步,自己去消化掉它。

时间长了,你就会慢慢变得心态平和了。

1.一个故事关于物质奖励的危害,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有一个老人非常喜欢清净,但是附近有几个顽皮的孩子,每天都在老人的房子周围玩耍,老人想尽了各种办法要阻止这些孩子,但效果都非常不好。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后来老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有一天,他对所有的孩子说:“非常感谢,你们能来我院子里玩耍,为了表示感谢,我愿意给你们每人两美元作为奖励。”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这些孩子当然不了解这个老人的意图是什么,第二天仍然过来玩耍,但这次老人只给了这些孩子一美元。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虽然这次拿到的奖励和上次相比少了一美元,但是孩子还能够接受,第三天他们又来了,但这次老人只给他们了5美分,其中有一部分孩子已经表现出了不满意,但孩子还是勉强的接受了老人的奖励。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第4天这些孩子又来到了老人的院子进行玩耍,但是老人对他们说:“最近我的经济状况太糟糕了,我现在没有钱给你们了。”

家长学会动机管理和情绪很重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这些孩子听过之后,非常气愤的离开了院子。

2.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德西也承受过一个事件,发现金钱等外部强力会削弱人类的行动动机。

德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邀请了两组学生在不同的房间里玩立体积木拼图,每个房间都摆放有娱乐杂志。

然后要求这两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积木拼出制定的图案。

并且在实验之前对第一组学生说,如果拼图能够拼正确则会有金钱奖励,而对另外一组学生没有告知任何奖励。

实验经过10分钟之后,他告诉了这些学生,你们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但是他在离开房间之后,通过镜子观察,这两组学生的不同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组的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一般会放下积木,去翻看杂志,而另外一组学生则在继续研究拼图。

3.物质奖励为什么会有副作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不恰当的激励,会削弱一个人的内部动机。

有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孩子本来就充满好奇心,充满探索的欲望,即便是没有任何外在的奖励和惩罚,在兴趣、内在满足等因素的驱动下,他们也愿意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行为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成就,从而让他们感到满足。

如果学生在做某件事情时,家长没有分清楚,孩子是受内部因素驱动还是受外部因素驱动?

孩子做某件事情,可能只是觉得做这件事情有意思,做这件事情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但家长和老师错误的认为,孩子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获得奖励,为了获得表扬这种错误的表扬和奖励,往往会改变孩子原来的认知结构,让孩子产生错误的归因方式。

举个简单例子,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有些家长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你下次考试成绩进步,你进步一个名次,我就直接奖励你100块钱,这些钱你可以自由支配。”

让这样的做法看似是在激励孩子,但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就会发觉孩子的想法可能和你是不一样的。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觉得自己能够把这些奖励拿到手,那么他在考试,甚至学习的过程中,每天都是在盘算,我这些钱拿到手之后,我应该买什么呢?我应该怎么花这些钱呢?如果他的心思都不在学习上,学习成绩怎么可能取得进步呢?

再或者,你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可能有点高,此时孩子的想法很有可能是,既然这些奖励我也得不到,还不如现在玩一会儿。

并且父母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学习是比较苦的,正是因为你比较苦,所以我才会给你奖励。

物质奖励有这么多的弊端,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那么物质奖励,是不是就不可用了?

答案是建议慎重选择物质奖励,如果非要用物质奖励的话,主要是要把物质奖励和孩子的内在动机联系起来,尝试把外在驱动转化为内在驱动。

4.如何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发现,要想让激励产生应有的效果,最关键的是要让激励和目标相一致。

第一,表扬和奖励尽量以过程为导向。

家长在表扬或者奖励孩子的过程中常见有三种评价。

第一种是整体性的判断,指向的是孩子自身,比如你真聪明,你真是个好孩子。

第二种表扬和奖励方式,是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判断。比如你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好,下次继续努力;你的作业和上次相比整洁了很多。

第三种是以过程为取向的表扬和奖励。表扬者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会重点关注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行动,付出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是值得孩子坚持的?

当然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第三种,在奖励或者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孩子为达成目标付出的努力,或者是采取的策略。

比如,你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写作业,并且你知道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那么这时候你就不要给孩子说:“你好好写作业,写完作业之后,你就可以看20分钟的动画片。”

而是应该给孩子说:“读课文、做作业是一种学习,你看动画片也能够从里面学到很多内容,上次你看的那个动画片,里面有很多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我自己也没听说过,你写完作业之后,咱们一起看。”

当你这样告诉孩子时,孩子就会明白,我看动画片并不是为了逃避学习,看动画片和读课文都是为了获得知识,并且我还能够知道一些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事情,这会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第二,把外部激励转化为内在激励。

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大脑已经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奖励机制,一个人完成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或者是学会一个新的知识之后,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一种愉悦感。

而这种愉悦感主要是来自于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和内啡肽。

多巴胺会让人产生快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而内啡肽不仅会让人产生抑郁感,而且会有止痛的作用。

因此当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或者是想做某件事情时,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做家庭作业时,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决定什么时间写什么作业,以及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只要孩子设定的目标,能够保障按时的完成任务,不至于产生太大的问题,父母尽量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再比如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特别差,不愧自己制定的目标,这时候你可以给孩子一个选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爸爸妈、妈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再或者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目标。

第三,给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让孩子有成就感,进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能够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虽然孩子天生就充满着好奇心,充满着探索的欲望,但是这种好奇心和挑战的欲望是非常薄弱的,父母要注意引导和保护。

比如,在给孩子设定学习目标时,尽量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设定的目标要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够得着。

一般情况下,设定比孩子的实际能力高30%左右的目标,既能够激发孩子的挑战欲望,同时又不至于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另外,动机和兴趣爱好之类的本身就带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往往会把对老师或者是对父母的感情,直接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任何情感上的支持,那么即便是你用尽各种办法,甚至威逼或者利诱,孩子的行为仍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热门软件

  • 电脑软件
  • 手机软件
  • 手机游戏
更多>

用户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推荐阅读

  • 最新
  • 最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