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现代电子媒介发展的历程,有过不少类似的问题,电视会不会取代广播?电视会不会取代报纸?网络会不会取代电视?社交媒体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抖音会不会取代快手?真人秀节目会不会取代纪实节目?演讲节目会不会取代谈话节目?等等,伴随着新的媒介或媒介形态或媒介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总有些新兴的应用或产品闯入并成为大众视野的焦点,“**会不会取代**”的问题也就经常出现综艺节目不再是娱乐节目。
从现代电子媒介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的被取代的旧媒介似乎仅有两种,一个是有声电影取代了无声电影,另一个是网络出现后电报宣告了退出历史舞台。而不管是无声电影还是电报被取代的原因,都和其功能上难以满足人的听觉或视觉需求有关,并且又完全能够被其他媒介形态所覆盖。而对于那些与人的视听心理与生理需求相对应的视听媒介及其形态来说,虽已经过大众化应用高潮期,但仍拥有一定的稳定使用群体。
从媒介产品形态上看,因其不属于像媒介或媒介形态一般的“媒介生理器官”创新,而是“媒介生理组织”创新,其形成形态与交替结构就不断发生着变化。不同的节目形态有互相取代的,也有同时共存的。近两三年诗词类的季播电视节目火爆登场,其主要原因一个是节目对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传递的社会功效得到主流媒体重视,另一个的确在于其传播手段与策略方面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喜爱,在热度和流量上的确赶超曾红遍大江南北的一些娱乐节目。
但其实诗词类节目也兼有知识类节目、竞技类节目与娱乐类节目的形态特征,我更觉得应将其从文本上归为“价值类电视节目”,而知识、经济与娱乐只是“价值传播”的具体媒介载体形态。如果从价值角度对节目进行分类,可以发现诗词类(价值类)节目娱乐化的偏向,以及娱乐类节目价值化的导向,而不仅是哪一种媒介产品形态取代另一种媒介产品形态的简单替代问题。
当然,不管是哪一类节目的流量剧增都是与当时公众的社会心态、政治、经济和文化心理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下人们对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与国家价值的诉求空前高涨,对价值类节目的喜爱也就成为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价值——非价值”、“娱乐——非娱乐”杠杆两段的对立抉择,只有“价值——娱乐”联手时,节目的传播积极价值才得以彰显。
刘德华在参加《鲁豫有约》节目,被提问到为什么不去参加内地的选秀节目去导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刘德华却表示:自己也有去当导师的想法,但是不敢去,也觉得自己没资格,也怕。听到这句话,就连鲁豫都很惊讶,出道三十多年,不论是乐坛还是影视届,刘德华的地位是无人能撼动的,对于去当一位导师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刘德华自己也坦言说到:我从艺三十年,只红了三首歌,不配当评委。可见言语之间,刘德华充满了谦虚,刘德华无论有多火,都会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刘德华这个名字,曾是一代人的青春,更是在如今的00后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就比如刚刚上映的《扫毒2天地对决》,可谓是非常火爆,剧中与古天乐实力拼演技,票房更是一路高涨,可见刘德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旧不减当年。再者刘德华能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努力和谦虚。
所以说做人要学会谦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好一定要努力,全力以赴去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