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剑与远征》塔尼试炼攻略,剑与远征塔尼试炼之地

《剑与远征》塔尼试炼攻略,剑与远征塔尼试炼之地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09-18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15-18世纪北大年的位置与名称、空间结构及政治

自15世纪起,东南亚地区马来半岛沿岸兴起了一系列以海外贸易为主的政权,北大年王国是其中之一。北大年如今是泰国南部北大年府的首府,但在过去,北大年所处地区曾是一个半独立的沿海贸易国家。

北大年很早就与中国建立了联系,也是古代华人定居的一个大商埠,16世纪时更是成为一座繁荣的国际贸易港口。

一、北大年的位置、名称与空间结构

(一)北大年的位置与名称

在马来语中,“城市”与“国家”并无二致,北大年既是一个大型贸易城市,也是一个城邦国家。据许云樵《北大年史》记载:“北大年者,巫语地名Patani之对音也,今据所知,南洋各地以Patani名者凡五”。

其一位于暹罗南部、马来半岛北部,即本文所研究之北大年;其二在吉打西南部;其三在柔佛南部;其四在柔佛西部;其五位于香料群岛中的济罗罗岛的东南部。

这五处地方均有华人活动之痕迹,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当属暹罗南部、马来半岛北部的北大年,其“居民多为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

北大年地处马来半岛中部之东海岸,位于北大年河右岸,西接宋卡(Singora),南连也拉(Yala),东南与蜈蚣(Bangnara或陶公)相连,北临暹罗湾,面积达一千九百四十八平方公里,今为泰国南部北大年府之首府。

北大年名称的来源有几种不同说法。吴翊麟在《暹南别录》中提到一则关于北大年名称来源的传说,特详引如下:

《外国地名语源词典》中的“北大年”词条在介绍地名来源时同样提及这一则传说。在这则传说之外,《马来纪年》有另一种说法。

据《马来纪年》记载,有一国家名为宫堡(Cota Mcliyoi),国王叫罗阇苏利门(Raja Suleeman)。暹罗国王派自己的儿子昭室利槃娑(Chaw Sri Bangsa)率兵攻打宫堡,苏利门骑象迎战,兵败被杀,宫堡沦陷。

于是,昭室利槃娑命堪舆家选一块吉地建城,在堪舆家选中的地方,有一渔夫住在这里,因其子名为大泥(Tani),旁人便唤他作爸大泥(Pa-tani),堪舆家看中的恰好是爸大泥住的地方,于是便根据渔夫的名字给城市起名为“Patani”,音译即“北大年”。

此外,我国古籍与西方资料对北大年的称呼贯有殊异,无统一标准。北大年在我国古籍中多被称作“大泥”,除“大泥”外,黄忠在《海语》中将之称为“佛打泥”,郑舜功在《日本一鉴》中称作“大宜”,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称作“佛大坭”,此皆为北大年之称。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我国古代载籍中存在北大年与“渤泥”一称牵合之误。

唐代樊绰的《蛮书》、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第三百三十二卷的《渤泥考》、《宋史》第四百八十九卷的《浡泥传》、赵汝适《诸蕃志》中的“浡泥”或“佛泥”,以及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明初费信的《星槎胜览》、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等皆对“渤泥”有所记载。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渤泥”就是北大年,但实际是婆罗洲。许云樵指出这一谬误始自明朝何乔远的《名山藏》。

西方人对北大年的写法也不完全一致,葡萄牙人对北大年的拼写为“Patani”,荷兰人写作“Batane”,英国人则写作“Patane”,不过这几个词的发音大致是相同的。

(二)北大年的空间结构

古代北大年城位于今天北大年城东6公里的一处村庄附近,与北部北大年湾的海岸

线平行,因靠近海岸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发展贸易十分有利。

北大年城本身是一个沿海港口城市,在东南亚的贸易时代,像北大年一样的小国家有很多,这种国家“只有一个占主要地位的大港口,通常也是政府所在地”。

据安东尼·瑞德估计,北大年的城区面积大致为200公顷,城内房屋众多,“一只猫可以一直在房顶上连跑2.5公里而不用着地”。

北大年城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城堡区、城镇广场和港口区。城堡区是王室和贵族居住的地方,是北大年城最突出的建筑,“该区域呈长方形,与地图主方向对齐,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城堡区内偏西的地方是王宫所在地。

王宫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接待宾客的外厅、处理国家事务的内厅以及王室成员居住的宫殿。城堡区内其他地方是贵族住处。城堡周围有护城河。

城堡有两个大门,分别位于东西两侧,西门称平托·格邦(Pintu Gerbang),‘Gerbang’在爪哇语中意为‘门’,传统上也称其为“杭图阿之门(Hang Tuah’s Gate);

东门称平托·加贾(Pintu Gajah)或象门,‘象门’一称源于国王的大象曾被关在城堡东门

外”。在城堡西门外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城镇广场位于此地,正对着城堡西门,城镇广场正好将港口区与城堡区连接起来。

城镇广场北部是一个市场,西边是北大年中央清真寺,南边距离较远处是商人墓地。如果商人在北大年经商时去世,就会被葬在此处。

港口区是商人居住和交易的地方,在城堡和城镇广场以西,北接北大年湾,南以松盖·班

当河为界,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来自各国的商人如爪哇人、古吉拉特人、华人、荷兰人、英国人等均住在此地。

17世纪初,荷兰人和英国人在北大年设立的货物仓库也在这里。

二、北大年的政治

(一)北大年地区的早期国家

“早在公元六世纪,狼牙修国(北大年王国所处地区)就曾向中国派驻过外交和贸易使团”。

公元二世纪,狼牙修国建立,狼牙修国在马来语中称为“Langkasuka”,其故地位于今泰国的洛坤府、北大年府、宋卡府以及马来西亚的吉打州一带。

我国史书对狼牙修国多有记载,《梁书》、《陈书》和《通典》等皆称该国为狼牙修国,《诸蕃志》称其为凌牙斯加国,《岛夷志略》称其为龙牙犀角。

其中,《梁书》最早记载了狼牙修国的地理位置:“狼牙修国,在南海中。其界东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去广州二万四千里。”

此外,还记载了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狼牙修国派遣使者阿撤多奉表一事,文书提到:“敬礼大吉天子足下……今遣使问讯大意……今奉薄献,愿大家曲垂领纳。”

文书中称南梁皇帝为“大吉天子足下”,并提到狼牙修国君主派遣使者一事。《陈书》也有相关记载。光大二年九月(公元568年),“景午,狼牙修国遣使献方物。”

狼牙修国信仰佛教,《梁书》记载的阿撤多带来的文书中,就有“供养三宝”、“梵王”等字眼,这与随后的北大年王国的宗教信仰完全不同。

在15世纪北大年王国建立之前,狼牙修在8世纪和9世纪受到室利佛逝的压制,并“岁贡三佛齐(即室利佛逝)”,随后又不断受到柬埔寨吴哥帝国、缅甸蒲甘帝国、锡兰、爪哇等

国的干预。

狼牙修虽是小国,但它在地峡地区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暹罗湾的重要港口,如果船只从越南南端直接穿过暹罗湾到达马来半岛沿岸,那么船只的登陆点通常就在这里。

(二)北大年王国

从狼牙修国过渡到北大年王国的历史尚不完全明确,甚至北大年王国的第一批统治者是谁亦无法确定,但根据当地历史,1564年前,北大年王国有两位统治者,分别是伊斯马希尔·沙阿(Ismacil Syah)苏丹和穆达法尔·沙阿(Mudhaffar Syah)苏丹,伊斯马希尔·沙阿也被称为帕雅·图·那克帕(Phaya Tu Nakpa)。

斯马希尔·沙阿有两子一女:两个儿子分别叫穆德法尔(Mudhaffar)和曼祖尔(Manzur),女儿名为丝蒂克·爱莎(Sittic A’isyah)。

伊斯马希尔死后,穆德法尔继承了王位,1564年暹罗在与缅甸的白象战争中战败,穆德法尔趁机发动叛乱,结果遭到失败,穆德法尔自此失踪。于是,1564年,穆德法尔的弟弟曼祖尔即位。

但曼祖尔去世后,北大年的政治陷入混乱。《东西洋考》之《大泥考》记载:“万历间,国王病卒。无子,族众争立,国中相诛杀俱尽,乃立其女主为王”。

曼祖尔去世后的情况是:穆德法尔留有两子拉贾·班邦(Raja Bambang)和帕蒂克·暹罗(Patik Siam),曼祖尔本人有六个孩子,前三个都是女儿,以色彩命名,大女儿伊加乌(Ijau,意为绿色),二女儿比鲁(Biru,意为蓝色),小女儿温古(Ungu,意为紫色),两个儿子分别是拉贾·比马(Raja Bima)和巴杜尔·沙阿(Bahdur Syah),第六个孩子幼年夭折。

曼祖尔在弥留之际选择将王位传给他哥哥的孩子帕蒂克·暹罗,但1572年帕蒂克·暹罗即位时才九岁,于是让丝蒂克·爱莎摄政。

这一时期,北大年的政治极不稳定,帕蒂克·暹罗与其后继位的巴杜尔·沙阿在执政的十二年间内,分别被拉贾·班邦和拉贾·比马杀死,而拉贾·班邦和拉贾·比马因为触犯弑君罪,引起众愤,被王族处死。

于是,蒂乌和怀亚特在《北大年史话》中称“在王室的纯血统后裔中,只剩下曼祖尔的三个女儿,她们依次继承了王位”。

1584年,北大年进入女王统治时代,女王统治在北大年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曼祖尔的三个女儿伊加乌、比鲁、温古和温古的女儿坤宁先后进行统治。北大年的女王虽为一国之君,但实际没有太大的政治权力。

女王不能随意任命官员,也不能为自己的婚事做主,女王的权力仅限于国家必须设立专门款项供养女王以及北大年需以女王的名义每年向暹罗进贡金银花(Bunga Emas)。

在北大年的政治中真正掌握权力的是盘陀诃罗(马来语:Bendaharas),其职位相当于一国宰相。

但我们不能将北大年的女性统治简单理解为男性掌握实权下的傀儡政治,总体来说,北大年的女性统治者与男性统治者相比毫不逊色,尤其是在前两任女王统治时期,北大年的贸易极度繁荣。

在东南亚,受印度或中国影响大的地区(尤其是越南、暹罗和缅甸),极少有女性统治,但在海滨或海岛地区,尤其是15至17世纪,很多国家都曾有过女性统治,如巴塞、吉兰丹、亚齐和北大年等。

安东尼·瑞德认为“女性执政是重视贸易的贵族为了限制君王专制权力,保证国际贸易安全而采取的为数有限的手段之一”。

坤宁的统治结束后,17世纪后期,北大年进入吉兰丹王朝时期(1688-1729)。

虽然依据目前的资料尚不能确定吉兰丹王朝的统治者是否真的来自吉兰丹王室,但与之前的女王时代相同的是,吉兰丹王朝的统治者也有名无实,不掌握实际权力,权力依旧由盘陀诃罗掌握。

据记载,吉兰丹王朝共统治北大年41年,在这期间共有8位统治者,其中包括一位女性统治者拉贾·狄威(Raja Déwi),平均每位国王在位仅5年,与此同时,盘陀诃罗则多达10位,他们前后担任了14个任期。

在最后一任统治者于1729年结束统治后,北大年再也没有过国王,北大年被一步步并入暹罗。

(三)北大年王国与暹罗的关系

“暹罗和北大年地区之间的朝贡关系从13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持续了大约五个世纪”,但这种朝贡关系并不稳定,时常中断,二者的关系可谓是弱则依附,强则背离,“只要阿瑜陀耶存在强大的统治者,北大年就会以进贡金银花的形式向暹罗俯首称臣。

但每当有反抗阿瑜陀耶的机会出现时,北大年就会反叛”。在13世纪后期素可泰王朝最强盛的时候,素可泰王朝已与马来半岛上以洛坤为中心的国家建立了宗藩关系,其中包括北大年。

14世纪中期,阿瑜陀耶王朝取代了素可泰王朝,暹罗与北大年之间的宗藩关系继续保留下来,明朝张燮《东西洋考》之《大泥考》记载:“(北大年)今隶暹罗”,也说明北大年是暹罗的附属国。

据许云樵考证,暹罗与北大年之间的宗藩关系“不过三年一度之贡金银花及作战时抽调军队援助而已,暹罗绝不干涉各国之行政,故无异暹罗本国之奉贡中国”。

阿瑜陀耶王朝初期,双方关系良好,暹王波隆摩罗阇一世还娶了北大年重要官员的女儿为妾,在暹罗与其邻国爆发战争时,北大年要向暹罗提供兵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564年,这一年,暹罗在与缅甸的白象战争中大败,原本赶来协助暹罗的北大年国王曼祖尔选择反叛,但遭到失败。

随后北大年的政治陷入混乱,直到1584年伊加乌女王即位。与此同时,暹罗也逐渐从战争中恢复元气,北大年只能选择与暹罗重修旧好。

“北大年的前两位女王拉贾·伊加乌和拉贾·比鲁被暹罗人称为‘普拉昭(phra-cao)’”,这一头衔体现出阿瑜陀耶与北大年的友好关系。但到第三位女王拉贾·温古时期(1624-1635),她拒绝了这一头衔,并采取了反暹罗政策。

1628年,暹王颂昙去世,暹罗政治陷入混乱,1630年,帕拉塞·东篡位为王,暹王身份的不合法性正好成为温古反叛的借口。

是年,北大年袭击了博他仑和洛坤,暹罗因受到与邻国柬埔寨、缅甸战事的影响,直到1634年5月才集结三万大军进攻北大年,但“由于进攻部队的混乱、指挥官之间的矛盾以及指挥官在补给不足时撤退的决定”,暹罗第一次远征北大年失败。

1635年,温古女王去世,其女坤宁即位,坤宁得知暹罗准备第二次远征北大年后,决定向暹罗争取和解。于是,1636年,北大年派遣使者携贡品前往阿瑜陀耶,双方决定和平相处。与母亲不同,坤宁接受了普拉昭的称号。

坤宁之后,17世纪后期,北大年进入吉兰丹王朝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北大年日渐衰落,随后的历史便是北大年被逐步并入暹罗。

自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覆灭后,马来半岛各邦纷纷脱离了暹罗的控制。

曼谷王朝初期,拉玛一世在击退缅军,巩固西北边陲后,派暹军进驻宋卡,并派出使节到北大年,企图说服北大年苏丹每年向暹罗进贡金银花以表臣服,但遭拒绝,拉玛一世只得通过武力手段迫使其臣服。

1786年,北大年被攻破,成为暹罗南部藩属。然而,北大年臣服之心不诚,“无时不思趁机而动”,自1789年以来多次组织叛乱行为。

为应对北大年的反叛,拉玛二世将北大年分化为七个小邦,分别为“塔尼、耶磷、赛武里、(拉雅)丹绒马、拉曼、也拉和廊织”,并采取怀柔政策,将愿意归顺暹罗的贵族封为各邦之长,此计效果立竿见影,一百余年内北大年地区都无反叛之举。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