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暂且称她为小A吧,小A喜欢称自己为“租二代”,在大城市踽踽独行中,房子似乎成为了最不可期待的奢侈品。小A的租房生涯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7年。而这7年时间里,小A大多数选择的是合租。合适的室友在此时就显得尤为珍贵。虽然偶感不适,但看到省下的大把银票,小A自嘲道,“每次忍耐都是在挣钱。”于是在不停换租的过程中,小A也不断的遇到形形色色的室友。
有因为和男生合租而对安全极其敏感的女生,甚至会在枕头下放水果刀.......
有因为不熟而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沉默室友.......
有因为卫生理念不合而渐渐消磨耐心的脏乱差室友.......
有因为渴望租赁年轻人时光和青春的老年合租室友.......
在跟朋友聚在一起闲聊时,小A和其他大多数朋友一样,总有一个缓解是控诉各自的合租室友,而这些女人们口中的奇葩们,又有很多都存在公共卫生问题。随处可见的掉发,厕纸堆满依然不倒,腐烂发酵的饭盒随处扔。这种缺乏公共卫生意识的“责任感”问题,让更多在租房客之间,此消彼长,叹息却又无法找到解决的思路。
在很多人高声呼喊“毕业快乐”之后,大部分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汇入了城市朝九晚五的人潮中,也慢慢在租客的身份和工作的压力中衍生孤独。
其实租房这件事自古有之,唐朝都城长安就有大多数穷官选择租房住,白居易有一首诗《卜居》:“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止硕鼠解藏身。却求容立椎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当时白居易的职位是礼部主客郎中,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就这样的身份和地位依然在都城买不起房。
由租房衍生出的孤独,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如今看来,孤独已然成为大多数人的保护色。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谈到了人类作为社会性的群体,也正因为是我们人类创造的社会,我们是绝不可能脱离人类的社会,所以我们逃避自由。现代人会抱怨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和苦闷,在多重的束缚下会不自觉地向往自由,因为人们往往会渴望那些自己缺少的东西,然而,永恒的自由是绝对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作为一个自由的个人,就是意味着割开与社会,与个人的联系,即如同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那么自由的代价,便是承受着孤独,怀疑与不安。我们逃避自由,是逃离一个人与寂静黑暗中的不安感,我们不愿意与社会分离,社会能给我们带来所谓的安全感,当然也会产生某种问题。于是,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一、不要总向智者一样劝慰别人,像傻子一样折磨自己。
我们都会遇到这种困惑,现实生活中,面对周边朋友的倾诉,我们竭尽所能去开导,去安慰。而当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反而陷入了迷茫与困惑,仿佛我们之前开导别人的大道理行不通。有人说,这个问题,可以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回答。人们只有在置身其外,才能能以超脱的心态、历史与宏观的视角、专业与挑剔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我们懂得很多事情,同时也理解很多道理,我们不能轻易走出自己的迷茫,只是因为我们的情感困惑,这就会做出很多不理智的事情、甚至很多明知不可以为却刻意而为之。
举个例子,春秋时期,吴国和楚国争天下霸主,但有担心南边的越国,但是越王勾践却主动求和,送美女、送财报,以此来讨好吴国,吴王夫差就深陷其中的圈套。而看穿越国迟早是心腹大患的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最终惹怒了夫差,伍子胥最后自杀。在这其中,伍子胥就处于旁观者“清”的角度,而吴王夫差就是“当局者迷”。最终导致了失败。
再好比,《隆中对》里讲到:“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文中“时人莫之许也”,其实就是旁观者迷。
同理,在别人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方设法去安慰别人,帮助别人走出情感的旋涡,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又往往不知如何自处。在孤独与挣扎的悬崖边上踉跄前行,一不小心就跌入致命的旋涡。走出来吧,明白生命的本质就是孤独,容许自己的心理慢慢接纳它的存在。虽然孤独的感觉并不是总能受到所有人的欢迎。有句话说的是,“我们只能通过亲密关系部分消融孤独感,却无法通过喧哗的外部世界让孤独感消失。”既然这样,去寻找一些亲密的朋友吧,寻找爱你的家人们,让家人和朋友的暖暖细雨去融化外在的冰冷的孤独感。
二、人,会变老,但,心,不要。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语,叫“佛系”,衍生了很多有关佛系的词语,什么“佛系青年”,“佛系生活”等等,但在很多人的口耳相传中,佛系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丧的词语,让很多人觉得佛系就是无欲无求逆来顺受的一辈子,甚至演变成了“毫无斗志”,“麻木不仁”等坏现象。其实呢,佛系这个词跟佛教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只是沿用了佛教中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形成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一切随缘的生活方式。
但是大多数自称“佛系”的现代人,往往都在不知不觉中心态逐渐变老。或许你会问,什么是心老的感觉呢。有人曾经总结了心老的三种表现:
1、经常唉声叹气。
虽说在医学的角度中,叹气是一种心里释放的途径,也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方式。但长此以往的唉声叹气,就是心里不舒畅出现某种压力或者是焦虑的情况,肝气郁结,可以说,当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通过叹气等形式把不良情绪表现、发泄出来。
我们都知道,人是一种群体性动物,需要长期有效的交流沟通,如果人在心理受到某种挫折、抑郁的时候,往往倾向于自我封闭,回避与人的沟通交流,也变得不自信。常常叹气已经说明你的情绪出于一种不良的状态。
2、经常睡不着
大多数失眠的人都会想一件事,我怎么还没睡着?于是便采取一系列自认为有效的办法入睡,有的人开始数绵羊,结果越数越多;也有的人选择吃处方药,反而产生了对药效的抗体。这些方法不管用了之后,便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比如喝酒、剧烈运动,然后寄希望于倒头就睡。可怕的是,为了睡觉做出这么多努力之后,结果还是睡不着!这个时候只剩焦虑、愤怒却无可奈何的感觉。引起失眠的最直接因素就是个体情绪的波动。你是否有过以下经历:童年时期遭受过恐吓、严重的惩罚、失去亲人、朋友等心理创伤,成年之后一到黑夜就会感受到如影随形的恐惧,继而很长时间无法入睡。又或者因为高兴、悲伤、遗憾等心情导致夜不能寐。很多长期失眠者的根源便在于此,古人讲的七情六欲,用现在的话来讲主要有焦虑、兴奋、愤怒、委屈、难过等情绪都会在睡眠前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在大脑中不断回放,从而造成持续性的大脑兴奋,一夜难眠。
3、时常不舒服
有一些人时常感觉不舒服,但是去医院吧,又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医生认为可能是心理出现了问题,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抑郁情绪,只不过程度不一样罢了,只要及时的调整一下心态,平时多与人沟通,减少独处来改善,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减轻心理压力,提升自信心,都可以帮助你缓解情绪。
伴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变得成熟、世故,但是如果你的心未变,即便你过着最简单、平淡的生活,你依然感觉到幸福和快乐,有一段话说的极好,心若年轻,天地不老;心若老去,人生荒年。岁月,不是因经历而遗憾,而是因沧桑而丰盈;人生,不是因时光而变老,而是随心态而改变。心再苦,不必常说;路再艰难,只需用脚体会。苦诉说,是软弱;苦不言,是坚强。从容,无需多言;人生,不可能完美。不必感伤,不必难过,心不老,路不尽。
三、放下厚重的壳,去看眼前的风景吧,一直在路上。
我们先来看一首泰戈尔的诗: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繁花朵朵鲜丽,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我们不曾以恳求的手臂束缚你的双足,
你的门是开着的,你的马上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
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
旅人,要留住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有眼泪。
是什么不灭的火在你眼睛里灼灼发亮?
是什么不安的狂热在你的血液里奔腾?
黑暗中有什么呼唤在催促你?你在天空的繁星间看到了什么可怕的魔法,
是黑夜带着封缄的密讯,进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
疲倦的心呵,
如果你不爱欢乐的聚会,如果你一定要安静,
我们就灭掉我们的灯,也不再弹奏我们的竖琴。
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黑夜中的叶声萧萧里,而疲倦的月亮
就会把苍白的光华洒在你的窗子上。
旅人啊,是什么不眠的精灵从子夜的心里触动了你?
很多人都说,最好的风景一定实在了路上,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景点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这种纯粹为旅游而旅游的,真的很不值得。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旅行呢,没有人在这场旅途中时时刻刻陪伴着你,大多数时候,成长的路,要靠自己一个人走完。在旅途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遇到孤独。当孤独来临,我们又该怎么办?叔本华说,“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世上的大部分人都背着太多的“放不下”,这些放不下,就像厚厚的壳一样,困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所以,放下旅途中沉重的壳吧。背着轻便的行李,一直在路上,享受美好的风景吧。同时在幸福的旅途中,遇见最丰盛的自己。
最后,送大家周国平的一句话,“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孤独,有时候,或许是另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