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汉走了。享年83岁。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他和曾志伟、冯淬帆 、岑建勋 、秦祥林主演的那些福星喜剧。
电影里,吴耀汉是“大生地”,冯淬帆饰演“犀牛皮”,洪金宝饰演“鹧鸪菜”,曾志伟演的“罗汉果”。
如今小吴耀汉六岁的冯淬帆发文说,“惊闻吴耀汉辞世,伤感至极!老哥是我在香港极少数有感情的朋友,想不到已无再聚之缘!理查老哥,愿你在天上永享喜乐!”
没想到这些昔日的港片喜剧笑星,竟然也有白首相送的一天,“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再火的明星也总会老去,再好笑的喜剧明星也逃不过人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他们一样都逃不过。
老一辈观众还记得吴耀汉演过的经典《五福星》系列,80后还记得青翼蝠王,但新一代观众可能只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僵尸》《风再起时》中依稀看见过这个苍老的身影。
更不会知道这位港片老戏骨演过上百部电影,还曾两度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相比之下,反倒是他年轻时赚到35亿身家的新闻标题更吸引眼球,
还有媒体刻意制造对比,有意无意塑造一个晚年凄凉落魄、病体缠身、被众人遗忘的过气港星形象。
但光辉与落寞都不是真正的吴耀汉。到底是身家35亿,还是住村屋?到底是喜剧笑匠,还是一个福星系列吃到老?
是时候说一说,这些所谓的争议了。
吴耀汉的星途起落背后,其实可以折射出一个港片喜剧时代。
1939年,吴耀汉出生在香港,父亲吴海霖是九龙巴士及九龙殡仪馆的创始人之一,家庭背景十分富裕。
但吴耀汉并非一些媒体描述中的标准富二代,因为吴耀汉的母亲在他九岁时就因病过世。吴耀汉的父亲娶了四房的老婆。吴耀汉不是长子,也不是最讨人喜欢的孩子,早早被送出国去读书,在他15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再给他提供生活费,让他自力更生。
好在在英国主修戏剧的吴耀汉自己发奋图强,毕业后就在英国BBC电视台找机会,到三十一岁时回国发展。
结果刚好遇到了港产喜剧的第一轮高潮。
吴耀汉还在英国打拼的时候,港片流行的是李小龙电影,不管是《精武门》,还是《龙争虎斗》、《猛龙过江》,基本上延续了硬派功夫电影和家国情怀。
不过,其实此时的风格正在悄然切变。
1966年,香港本土人口出生占比首次过半,达53.8%。新一代港人富有朝气、自信进取,市民文化日益浓烈。
1973年李小龙在港猝然离世。电影公司立即调整创作路线,转向轻松娱乐的喜剧与动作片。
1974年,许氏兄弟加盟嘉禾,推出《鬼马双星》,大获全胜,开创了市民喜剧新路线,荣获当年票房桂冠。港片第一个喜剧之王出现了:许冠文。
而刚回国只能经营理发店的吴耀汉,通过顾客介绍,加入TVB搞报幕,却意外获得当时港片喜剧之王许冠文的赏识。
1976年,吴耀汉参演许冠文的《半斤八两》,在片中饰演一名沙展,搭戏许冠英,由此正式进入影坛。
进入影坛不久,吴耀汉获得邵氏兄弟邀请,但他看准了邵氏公司太抠,转而投入正在崛起的嘉禾,三年为嘉禾拍了《龙咁威》《神偷妙探手多多》《慌失失》三部电影。
但他真正的机会,不在导演,而在演员。
从八十年代开始,港片进入百家争鸣、星光璀璨的时代。各路佳作频出。成龙、洪金宝等动作新星崛起。
一鸣惊人的新艺城,凭借黄百鸣、麦嘉、石天、徐克、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组成的七人创作小组,推出了《最佳拍档》、《开心鬼》系列等卖座喜剧,风头一时无俩。
1983年,为对抗新艺城的喜剧,洪金宝为嘉禾开拍了一部《奇谋妙计五福星》,影片找到了嘉禾一哥成龙饰演国际刑警鸡骨草引出故事,但真正的主角是他的五个好友鹈鹕菜洪金宝、罗汉果曾志伟、大生地吴耀汉、花旗参秦祥林、犀牛皮冯淬帆,再加上女警司霸王花胡慧中,途中五人对霸王花大献殷勤,欲得美女垂青而各出奇招。
凭借强烈的香港本土喜剧元素,和超豪华的明星阵容,华丽的电影制作,影片一出就与最佳拍档系列平分秋色。
由此,吴耀汉与洪金宝、冯淬帆、秦祥林、岑建勋的影坛“五福星”成形。
虽然戏份平摊,但由于吴耀汉的角色过于突出,竟凭一部喜剧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演艺事业迎来高峰。
1985年的续集《福星高照》和《夏日福星》分别以3000万和2800万港元占据票房前二,分别打败了新艺城石天拍的《恭喜发财》和暑期档的《打工皇帝》。
但1986年的最佳拍档新片和《最佳福星》分别2700万和2300万港元排在了当年票房的3,4位置。港片影史上两大王牌喜剧系列的票房之争终告结束。
不过在洪金宝的重用下,吴耀汉除了福星系列,还连续参演《快餐车》《富贵列车》等多部嘉禾巨制,票房号召力如日方中。
在为嘉禾效力的同时,吴耀汉还跟随洪金宝加盟德宝,主演了《神勇双响炮》《双龙出海》《皇家师姐》》等多部经典喜剧,成为德宝电影的“台柱”。
当年同样追随洪金宝的林正英拍僵尸片风生水起,吴耀汉顺理成章加盟,与林正英合作的《幻灵先生》,同样深入人心,
也令他在多年后,得以加盟最后的经典僵尸片《僵尸》。
可以说在吴耀汉事业的全盛时期,绝对不只是有“福星”系列这一张王牌,而是横跨嘉禾、德宝这当年港片三大电影公司中的两强,贺岁喜剧、动作喜剧、惊悚喜剧样样不落,他的喜剧表演笑料颇多且自成一体,而且全面、深入地触摸到香港社会的市井文化、草根情结,映射着香港市民生活的苦与乐。
所以吴耀汉当年的成功,绝非运气。
但吴耀汉和那波港片喜剧明星的命运,都将因为一个人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之前港产喜剧天空是群星璀璨,但那个人出现后,整整数年,港片喜剧只听得到一个人的名字——
周星驰。
1990年《赌圣》破纪录,1991年《整蛊专家》大卖,此后,《逃学威龙》、《鹿鼎记》等佳片云集。
几乎一夜之间,香港影坛改朝换代,不仅是吴耀汉,许冠文、麦嘉、冯淬帆、洪金宝、曾志伟等旧日笑匠都失去大部分票房竞争力,开始退居二线或者转型幕后。
96年嘉禾又将福星抄了一次冷饭,但《运财五福星》票房已不再有当年之勇。
反倒在1993年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吴耀汉饰演的青翼蝠王韦一笑,成为这届观众最为熟知的经典角色。
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盛极而衰,辉煌不再,吴耀汉也在96年举家移居英国,提及港产喜剧,没有人还记得什么《夏日福星》。
他们只记得那个垄断了整个90年代香港喜剧的名字:周星驰。
福星风流,随风而去。
但吴耀汉的确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乐,无论是成龙领衔的动作喜剧,还是林正英降妖伏魔的僵尸喜剧,他的插科打诨都像一幅百搭。
相对演啥是啥的内地影坛老戏骨,这样的港片老脸,真的配叫老戏骨吗?
在我看来,这是对吴耀汉最大的误解。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有多种表演风格、系统表演能力固然是难能可贵的,但能塑造出一个家喻户晓的喜剧形象,也是一种荣耀。
别忘了,吴耀汉学习戏剧的英国,同样有个一个角色类型演一辈子的喜剧明星,憨豆先生。
吴耀汉,港片喜剧老戏骨,当之无愧。
对于吴耀汉这样的喜剧明星,观众也有一叶障目的可能。
往往只记得他的一个经典角色,却忘了他演过的其他好戏。
其实早在1987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中,吴耀汉就和萧芳芳上演了一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爱情小品,全程严肃演出,证明他在英国学的,可不止喜剧。
1989年,吴耀汉再次与冯宝宝主演黄昏恋题材——《飞跃黄昏》,张之亮执导的这部文艺片一举拿下金像奖最佳影片,吴耀汉饰演的黄师傅可圈可点,也二度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到了1990年,吴耀汉又在林青霞、张曼玉、秦汉主演的文艺片——《滚滚红尘》中饰演百般呵护女主的老板,虽然戏份不多,但他完全演出了一种无奈却感人的爱,最终为爱放弃用许多金条买下的船票时,令观者动容。
在港片黄金时代,这些喜剧老戏骨其实就参演过多种不同类型影片,论正剧演技,吴耀汉在一票喜剧演员中绝对排得上号。
90年代,随着电影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批欧美电影涌入港片市场。
在投资成本更大,制作更加精良的好莱坞大片面前,港产片很快就显出劣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像《飞跃黄昏》那样的港产文艺佳作,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为市场更加追求保险。
但吴耀汉依然不时参与港片演出,而且合作的还是黎明这类一线明星,他表示自己频繁的接戏不是因为能赚更多的钱,而是他喜欢这种奋斗的感觉。
他说作为一个演员,你要做的是用百分之一百的功力去做,因为这是一个机会,做演员就是要把握机会,不能只是赚到钱就可以了。
这些年的港娱,不断有昔日的大人物去世,嘉禾创始人邹文怀走了,新艺城的大佬石天走了,和吴耀汉同时代的明星、大佬纷纷离去。
成龙不再制霸票房,周星驰一头白发,昔日五福星们,再也不出现在大银幕上。
一段段风流往事,凋零在时光缝隙里。
今时今日,隔山隔水,再看那些电影,纷纷的岁月已过去,仿佛时间的碎屑。
但碎壳之中,曾包裹着一个丰盈饱满、百花齐放的港片时代。
我们曾尝过它的味道,被它感动过。
哪怕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件事,的确成了一个谜 。
吴耀汉的形象,也在不同自媒体笔下,变换不同的形象:时而是身家35亿的低调巨富,一时又是百病缠身却只能住村屋的孤寂老人。
到底怎么回事?
钱,肯定是赚到过的。
吴汉耀走红得早,80年代签约德宝的片酬早早达到100万,每拍完一部戏就会买豪宅、买豪车。
最壕的时候,一个人有两辆劳斯莱斯。
加上家传的不少物业和股份,也难怪有媒体估算他的身家高达35亿。
可是吴耀汉晚年入住村屋却令人对媒体所谓的35亿身家估算产生怀疑。
吴耀汉晚年最大的不幸还是子女不争气和重病缠身。
吴耀汉与第二任妻子Susan育有四名子女,小儿子吴嘉龙是圈内艺人,演过《湄公河探案》《无双》,可惜颜值虽高星运平平。
最闹心的是两个女儿,基本处于无业状态,2021年3月还在自住的村屋中因为涉毒而被捕,小女儿被抓时,还情绪失控,大叫着“别碰我”。
年迈的吴耀汉只能对媒体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对儿女事已经无力再操心。
这些年他露面总是步履蹒跚,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据说去世前肾功能只剩下一成,每日要洗四次肾。
“衰老”在传统观念里是很可怕的事情,感觉就是被边缘化、被抛弃,对于这些曾经风云一时的老戏骨,自媒体最客气的评价是一声叹息,更常见的是言语中带着奚落,仿佛惨就是吴耀汉们老年的主题词。
但其实放眼香港演艺圈,这些“老人”无论多大,一点都没认老的一天,从60到80都还有20年,他们都用足了。
吴耀汉去世前,也都是坚持工作到最后,《僵尸》他不是仍然有演出吗?
所以吴耀汉未必真的是“晚景凄凉”。就算今不如昔,也过得非常体面有尊严。
至于为什么不接济儿女,首先吴耀汉晚年的财政状况本来就是个谜,如果他依然有无数房产积蓄,怎么会住村屋?
我的感觉是吴耀汉晚年经历过大的财产缩水,所以中年时有钱供女儿去英国读书,到老却要一家人住村屋。
如果自保都有问题,当然无法资助儿女,而且就算是有钱也不帮又怎样呢?
他的子女有手有脚,长大了就该自食其力,吴耀汉自己15岁就开始靠自己了呀。
虽然看上去他的晚年令人唏嘘,但到老他还在坚持演戏,今年2月份他主演的电影《风再起时》才上映,他是真的活到老演到老。
一个走路都艰难、听不见、需要洗肾再到片场的老戏骨,还在敬业演出,那些顶流鲜肉们,每天在忙什么呢?
从中似乎也可以看出港片辉煌背后的秘密。
纵然狂飙崛起的光辉岁月,也就难逃日渐陨落的命运。
但光辉灿烂时,他们到底创作出了那么多精彩桥段,给观众那么多难忘回忆。辉煌背后,是香港电影人的认真摸索和埋头苦干。
他们身上最珍贵的,恰恰是一份认真的打工精神,打一份工,出一份力,活到老干到老,只要出境,交出的就是够水准的演出。
港片老了,古天乐救不了香港电影,刘德华救不了香港电影,黄子华更救不了香港电影。
但回过头来看,香港电影能成为一种潮流,能让无数观众沉迷。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藏着港片璀璨背后,吴耀汉们踏实的底蕴。七八十岁的人,浑身上下没几块地方是好的,但要演戏,就全力以赴。
“强”不在一时。在于不息。
今天我们送走这张港片老脸,也一并送走那个灿烂的港片喜剧时代。
港片福星随风去,世间再无吴耀汉。
但当我们回头对吴耀汉说再见,却发现港片只要还保留着那股生生不息的精神,无论境遇如何,总能靠自己精彩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