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09-27
用手机看
端午节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且通过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也成为中国首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说到端午, 我们会想到粽叶香飘、艾蒲清脆、纸鸢飞舞等一些美好的画面。
有关端午的别称有很多,像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等等,既有避温驱毒、祈福求祥的美好意愿,又有缅怀诗人屈原的深刻内涵。
古书记载,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从这一天起,天气燥热,虫蛇繁殖。
于是人们吃粽子、挂艾叶、划龙舟、戴香包、挂钟馗、喝雄黄酒,来避开五毒,驱邪避灾。
屈原与端午节
湖北秭归是屈原的家乡,在这里有一句老话叫:“端午比年大”。
每到端午节,人们会穿起传统的服装,唱起古老的歌谣,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年初五,遭到流放的屈原,听闻首都被破,万念俱灰的他选择以身殉国,自沉汨罗江。
在南朝梁时吴均写的一部之怪小说《续奇谐记》中讲述了:屈原投江后,江边的百姓害怕屈原的遗体,被鱼虾分食,纷纷向江中倾投米肉,这样牵出了屈原和粽子的关联。
尽管早在屈原之前,吃粽子和端午节即已存在,因为屈原高洁的品格,人们更愿意相信屈原的故事。
划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民俗之一
早在屈原的故事之前,吴越等地的居民就已经形成了龙舟竞渡的习俗,这一原始的竞技活动,因为屈原的投江,增加了屈子投江,民众竞相拯救的情节,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这一活动成为了极具中华民族特色体育活动。
伍子胥与端午节
伍子胥他比屈原早生了200多年,本是楚国人,因其家族在楚国被迫害,辗转流亡到吴国,后被吴王阖闾重用。
阖闾去世后,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后,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反倒在越人挑拨下赐其宝剑自杀。
临死前,伍子胥留下遗言,要家人在他死后将双眼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得知后,暴跳如雷,赶忙命令手下将伍子胥的尸体扔进江里。
相传伍子胥尸体于484年五月初五被投进江里,百姓为其立祠于江上,于每年五月初五祭祀。
据《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曲平”。
足见在当时的吴地,伍子胥的号召力比屈原更强,至今苏州人在端午节纪念的仍是伍子胥。
在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苏州城的前身,目前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水陆并联的城门,对于这样一位建造了苏州城的老者,每到端午当地人就会用各种方式纪念他。
关于中国端午的起源,史籍资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除了纪念屈原和伍子胥的版本,还有说纪念曹娥的,不管哪一种传说,无疑都丰富了节日的内涵,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韩国江陵端午祭
受“汉字文化圈”的影响,我们的邻国日本、越南、新加坡以及朝鲜半岛等等,自古时就开始使用中国的历法,自然而然也就过上了中国节日。
所以端午节的国际化,早在几百年前就在中国以外流行开了。
尤其在韩国端午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东海岸的江源到江陵地区,这里完整保留了朝鲜半岛过端午的习俗。
端午祭的形成
据中国晋代陈寿的《三国志·东瀛篇》中记载:“礼国人(当时中国称朝鲜为礼国)每年5月下旬是要祭拜鬼神,10月收获时要对天祭祀,整日饮酒、跳舞、玩乐。”
现在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江陵端午祭就是从新罗王朝始开始成为一个固定庆典。同时在朝鲜时代文人南孝温的《秋江集·秋江冷话》里也有类似祭祀活动的记载。这些庆典均与本地区的有关神话传说相联系,意味着“地区历史”“地区人物”已成为人们心中敬奉的对象,称为自己独立的信仰体系,因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端午”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端午节,在流传到韩国的过程中与江陵地区原来存在的祭祀活动结合起来就演变成了如今的“端午祭”。
端午祭发展到现在,成为江原道江陵地区举行的乡土神祭,主要是拜祭大关岭山神和大关岭国师城隍以及国师女城隍神,它是韩国现存的乡土神祭中规模最大的,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民俗。整个活动包括祭仪、演戏和游艺上大部分。祭祀中最有特点的是巫俗祭祀仪式,各种祭礼有25种之多。由女巫用格物姓氏向神表达人的愿望,共祝在险峻的大关岭行路安、全村落安宁、渔农丰收。
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基础是韩国传统信仰,其中萨满教(韩国称巫教)信仰是最突出的特点。现在这个节日的仪式表演主要有三类:祭祀仪式表演、巫堂(萨满)表演、面具戏剧表演,它们是最鲜明的,也是被广泛接受的祭祀活动的文化特征。
除指定的祭礼、巫祭、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外,江陵地区的端午祭还有众多的民俗活动,如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拔河、摔跤、投壶等;庆祝活动,如烟火游戏、端午放灯等;夜间活动,如国乐表演、伽琴并唱等。此外还有被称为“乱场”的商品交易。
在江陵端午祭中,独特的祭祀活动,男女祭师,通过舞蹈歌唱等方式进行,祭祀按照时间,分为不同的主题进行。
有祈求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的,也有祈求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的,还有祈求仕途顺利学业有成的,不同的祭祀会贯穿端午祭始终。
中韩端午的文化差异
韩国江陵端午祭即受到中国端午文化的影响,又与中国的端午习俗有很大不同,它以大韩民族自己的方式结合韩国民众的需要和审美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与中国节日型庆典不同的是,韩国端午祭是祭祀型庆典,最关键的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祭祀活动,通过它来增强民众的凝聚力。
和中国习惯于在端午期间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不同,韩国端午祭按照传统风俗,要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在历史上,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以辟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韩国端午祭从现行的仪式、活动期限、规模及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与中国的端午节已有原则不同,的确是属于韩国民众自己的一项民俗活动。韩国对“端午祭”的定位十分明确:民俗“庆典活动”。它始于端午节的风俗,如今发展成为“常识新文化、探索新生活方式”的现代庆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