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航海王热血航线》木须肉菜谱配方完美配比一览 木须肉制作方法教程,

《航海王热血航线》木须肉菜谱配方完美配比一览 木须肉制作方法教程,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06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植物学家的锅|肉桂和桂皮:时间塑造的东西方口味

就在老子、孔子这些中国先贤们享受肉桂带给肠胃的温润感觉的时候,西方的思想家们却发愁自己钱包里面的银币究竟能不能买到肉桂。

文|史军

图| 张洋

不得不承认,东西方口味的差别不仅表现在使用香料的偏好上,即便是对待同一种或同一类调料,东西方的厨师也有截然不同的使用心得,这点在肉桂和桂皮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坐在马达加斯加的海滩上,欣赏落日余晖,让带着淡淡咸味的海风从鼻尖划过,仿佛一切都静止在金红色的光芒之中。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宁静,“Cinnamon(肉桂)?”一位穿着红色短裤、绿白条纹衫的小男孩,手里攥着几把树皮模样的东西,带着恳切的眼神望向我。

在马达加斯加,肉桂已经同香草荚一样成为当地经济营收的重要来源。在这个人均日收入不足2 美元的地方,能卖出一小把肉桂就够一家人两三天的开销了。于是在很多地方都有兜售肉桂和香草荚的大人和孩子。

吃晚餐时,桌上的面包并不受同行的朋友欢迎。大家的评价是:“为什么要在甜甜的奶油面包里加十三香?”我当然知道,这家法式酒店的大厨压根就不会用十三香,大家说的奇异味道其实来源于肉桂。

肉桂是什么桂

不管是香草荚还是肉桂,都不是马达加斯加原产的植物。生产香草荚的香荚兰来自南美洲,而肉桂的老家则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

今天我们所说的肉桂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广义上说,肉桂是樟科樟属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植物的通用名,它们的树皮都被叫做桂皮或者肉桂。狭义上的肉桂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肉桂。肉桂的树皮要比其他仿冒树皮的味道来得更浓烈,同时也带有特殊的苦味,厚度可以达到13 毫米。中国的肉桂要显得粗壮一些,通常来说都被我们放在花椒、八角的旁边。在西方,这些植物更多地被称为Chinese cinnamon 或者cassia。

至于西方人所说的肉桂,通常会被叫做true cinnamon(真正的肉桂),在中国又被叫做锡兰肉桂。在西式甜品中,我们经常会尝到一种与茴香八角类似却又更香甜的味道,那就是锡兰肉桂的贡献了。相对来说,锡兰肉桂的长相要清秀许多,不仅更细腻,味道也更温和。

与姜为伍的东方肉桂

中国人一听到桂这个字,立马想到的估计是桂花和吴刚伐桂的故事。不过,今天我们熟悉的八月飘香的桂花并没有被砍伐的理由,并且也不耐砍伐。倒是肉桂,生来就是要被砍的。

市场上售卖的肉桂其实是肉桂的树皮。要想高效地生产桂皮,通常会采用直接采伐剥制的方法。好在肉桂树的萌发能力很强,只要不伤及根系,加上用心地除草追肥,很快就会有新的枝干生长出来,用不了几年,就能再次采收桂皮了。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肉桂树最多只有三四米高,完全没有月宫桂树的高大和沧桑感。其实肉桂树可以长到二十多米,树皮厚,生存能力强,更是土生土长的中土植物,这大概是广寒宫中那棵被吴刚砍的树吧。

肉桂在很久之前就作为调料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山海经·南山经》里就有这样的词句,“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多桂多金玉”,这里所说的桂树就是指肉桂。为啥我们不认为它们是桂花呢?因为那时桂花的名字还是木樨呢。附带说一句,木须肉的名字也是从“木樨肉”讹传而来,此菜因肉片上的点点金色蛋花形似木樨(桂花)而得名。只不过,这道菜跟肉桂倒也没有啥直接关系。

在最初的中餐中,肉桂总是与生姜来搭档,《吕氏春秋·孝行览》就说到“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把肉桂当做一种处理肉类食物的调味料了。桂皮中含有的肉桂醛不仅让肉桂有了特殊的辛辣味和苦味,也让肉桂有了一定的舒缓肠胃的作用,将其与生姜搭档调味,可谓相得益彰。

在后来的日子里,中国的肉桂被赋予了更多的药用功能,同时产生了细分的产物——菌桂、牡桂和桂枝。所谓菌桂,就是最正统的当年肉桂皮,因为生长旺盛,正是挥发油含量最高的状态;牡桂这个词更多地被认为是从“木桂”变化而来,这时桂皮已经老去,内里的味道可想而知;至于说桂枝,宋代之前都是指肉桂皮,后来就变成肉桂树的嫩枝条了。

如果说花椒是从药房跳进厨房的代表,那肉桂显然是从厨房跳进药店的代表了。中国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只是肉桂在中国的厨房里终究只是一个配角,完全没有葱姜蒜那么光鲜,连花椒的风头都抵挡不住,一直都蜷缩在炖肉料和五香粉的小角落里,让我们很难想起来这种伴随中餐走过两千多年的特别调料。

反倒是在不产肉桂的西方,肉桂被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成为西方人不可或缺的香料。

凤凰巢里找肉桂

肉桂和锡兰肉桂的滋味对西方人有着无穷的魔力。早在公元前2000 年,肉桂的香料价值就被埃及人发现了,并且成为珍贵的香料。就在老子、孔子这些中国先贤们享受肉桂带给肠胃的温润感觉的时候,西方的思想家们却发愁自己钱包里面的银币究竟能不能买到肉桂。在老普林尼时代的罗马,一磅肉桂的售价曾经达到1500 银币,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相当于一个普通劳动力15 个月的收入。在公元65 年,为了纪念去逝的妻子,古罗马皇帝尼禄焚烧了罗马一年的肉桂储备。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这个皇帝挥金如土了。

肉桂在欧洲为何如此昂贵?因为这时的肉桂供应是被阿拉伯人垄断的,而阿拉伯人编织的故事也一度让埃及人和罗马人相信肉桂就产自阿拉伯半岛周边。后来罗马人发现了贸易风,开始引导船队穿梭于印度和非洲之间。来自中国和香料群岛的香料也开始通过海运向印度聚集,海上丝绸之路初现。

遗憾的是,罗马帝国的衰败再次阻断了欧洲与香料之间的联系。在随后的很多年里,欧洲人都相信,“肉桂其实来自于凤凰的巢,而凤凰建巢也不是为了繁育后代,而是要在这里浴火重生。而那些采集肉桂的人就需要与凤凰斗智斗勇”。这个传说为中世纪欧洲的肉桂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直到16 世纪,葡萄牙人发现了绕过非洲前往亚洲的新航线,最终到达锡兰肉桂的原产地——锡兰(今斯里兰卡),肉桂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在随后的日子里,这座岛屿的控制权几度易手,荷兰人和英国人各领风骚。这里也被经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锡兰肉桂生产基地之一。

葡萄酒的救星

传统上有一个观点认为,西方人对于香料的渴求很可能与食物质量有关。但是相对于昂贵的香料而言,那些食物倒显得不值钱了。实际上,我们大可不必为中世纪的贵族担心,他们有的是新鲜肉类享用。倒是在鱼肉之外,有一种真正需要肉桂的食物,那就是葡萄酒。

往葡萄酒里加肉桂这些香料,其实是处理劣质酒的无奈之举。在16 世纪瓶装技术和软木塞发展起来之前,人类储存葡萄酒的主要容器仍然是橡木桶。虽然橡木桶为葡萄酒的发酵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并且还为葡萄酒增加了重要的风味,但它并不是一个好的保存环境。特别是当葡萄酒桶被打开后,密封性被破坏,桶里的酒很快就会酸败。所以,中世纪欧洲贵族喝的葡萄酒很多时候都是带着酸味、泥巴味甚至臭味的浑浊酒。

要想让大家顺畅地消费这些已经变味的酒,调味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调味过程中,肉桂、丁香一众香料功不可没,挽救了不知多少劣质过期酒。那些带着香料的酒骗过了食客的味蕾,钻进了他们的肠胃之中。

其实这种做法与中国西南区域的蜂蜜水酒和江南地区的梅子酒、话梅酒如出一辙。今天西方依然保留着用肉桂煮红酒的习惯,只不过今人喝到的肉桂温红酒来自加了二氧化硫的玻璃瓶。这样做成的温红酒味道不知道比当年贵族们喝的要好多少倍。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时期,人类开始向啤酒中添加啤酒花,那同样是为了解决啤酒保存的问题。啤酒花的存在不仅仅是为啤酒添加香气和风味,更重要的是,啤酒花中的抑菌物质可以阻止有害细菌快速繁殖。这样就能让啤酒保存得更长久。

为了保存食物,人类祖先发明了很多特殊的方法,如腌渍、糖渍、烟熏和发酵。到今天很多方法早就不再发挥原有的功能,但是这些加工技能作为特殊的味觉符号被保留了下来。腌制火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同样是宝石般的火红,同样是软糯的油脂,东方和西方对待火腿的态度却完全不同。如果是一只帕尔玛火腿,厨师会精雕细琢,努力切下薄薄的火腿片,让那些历经时间发酵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口中融化,或者配上手指面包和甜瓜,让筋道和软糯、咸香和甘鲜产生碰撞。而中国的厨师则会大块大块地分解火腿,用挂满蜂蜜的蜂巢来蒸火腿,得到一盘金色和红色互相渗透的蜜汁火方。

尽管做法不同,但是火腿的制作工艺却如出一辙,都是选择优质的猪腿,用盐揉搓,悬挂发酵,直到火腿成熟,展示出自己的魅力。这本来就是人类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用盐腌制食物再风干,尽可能保存珍贵的肉类食物。在没有任何冷藏冷冻设备的古代,这样的保存方法对我们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先进的制冷设备,但是火腿留在我们舌尖上的味觉记忆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消散。就像今天的肉桂早就不是什么高级货,但还将在我们的厨房里继续传承很长时间。

回过头来说,人类的口味随着人类的迁徙一直在发生变化。在巧克力里加入肉桂,没有出现在欧洲、中东,也没有出现在锡兰肉桂的原产地,而是在地球另一面的墨西哥流行开来。那些辗转而来的肉桂与美洲本土的可可豆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成为新的口味潮流。就如同在万里之外的中国,辣椒与花椒完美融合一样。

★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烹饪》2019年5月刊,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作者往期文章

八角:从郎中的草药箱到奥司他韦原料

胡椒和辣椒:千里寻宝还是小国寡民

茱萸和花椒:从祭祀用品到餐桌伴侣

中国香料,从神的食物到卑微的调味品

迷迭香:来自地中海的百搭香料

孙大圣的桃和孔融的梨,中国人对水果的极端认识

杏、青梅和柑橘:寒冷时期推动农业发展

从扶荔宫到葡萄架,帝国内外的交流

投我以木瓜,中国水果的起源

中国,水果的贫瘠和富饶之地|为何中国没有太多原产水果

鸡头米:水中救荒物也有春天

甜瓜:剌到嗓子,甜入心里

牛油果:光存脂肪不存糖分的怪果子

百香果:百种滋味 绽放激情

慈姑:别以为伪装成芋头,我就不认识你了

释迦:最是难忘糖苹果

丑橘:我很丑,但我很温柔(附美食锦囊)

盘边的鲜花,你吃对了吗?

年节盆栽果树,爱你不是两三天

……

《中国烹饪》

中国极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

创刊于1980年,

发行遍及海内外。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投稿邮箱:zgpr1980@163.com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