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奥会冰球训练馆——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于1月25日制冰完毕,并通过了冬奥组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位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东南角,紧临冬奥会冰球比赛用馆——五棵松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38960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地下两层为冰场,设置南北两块60*30米和60*26米可转换场地和1907个固定座椅;地上两层为体育文化配套用房和一个910座的剧场。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是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的被动式超低能耗体育建筑,通过在建筑围护结构、能源和设备系统、照明、智能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综合选用各项节能技术进行集成,能耗水平远低于常规建筑。制冰技术采用的也是目前最节能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据介绍,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简言之,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再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降温降压达到零下20-15℃,再相变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与传统制冰方法相比,二氧化碳制冰优势明显:传统冰场采用化学制冷剂间接制冷,耗能巨大且不环保;而二氧化碳直冷制冰可将自然界中采集到的二氧化碳直接传送到场地下预埋的制冷盘管中进行热交换,整个制冰系统换热效率更高,相比传统间冷系统综合能耗可节约40%以上。同时二氧化碳直冷系统还可以保证冰面各点温度一致,冰面温度恒定,冰面质量更优。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副总经理马辛告诉记者,冰球比赛对冰场要求很高,制冰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要对场地表面的混凝土进行降温,直至降到零下6-8度。采用化学制冷剂间接制冷的冰场,完成这一步骤需要48小时左右,而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由于它热交换效率高、制冷能力强,只需要八小时左右就能完成。对场地表面降温完成后,就要开始制冰了。首先要制一层厚约5毫米~1厘米的基础冰,也叫“黑冰”。之所以叫黑冰,是因为这时候的冰场看上去还是混凝土的颜色,比较黑;基础冰制好后,接下来就要喷白色的冰漆,要连续喷四遍,直到冰面看上去洁白无瑕;白漆喷好后,它上面要再制一层5毫米厚的冰面,并在冰面上进行画线和贴赛事Logo的工作;最后再制2~2.5厘米的冰面,将线和Logo“冰封”起来,这样,制冰工作才算基本完成,整个冰层厚度大体在四厘米左右。
此次冬奥组委为全面测试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制冰机组的运行情况,将制冰测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从2020年12月28日到2021年1月8日,完成二氧化碳制冰机组运行测试和薄冰制作,包括为管道抽真空、为地面降温、制作2cm左右的薄冰、关闭机组化冰、场地修整干燥、安装板墙的全过程,所有环节均顺利达标;2021年1月15日-20日真正进行制冰,包括制作基础冰、喷白漆、画线,贴LOGO等。25日,冬奥组委体育部邀请主制冰师进行了验收,整个制冰环节和制冰效果都达到了验收标准。
目前,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已具备运营条件,成为冬奥会首个具备运营条件的二氧化碳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