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版社今年2月份出版了马卫刚同志的新著《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由个性价值观研究》一书。这部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从经济全球化格局中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实践和现代资本主义时代变化实际出发,着重于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确立的现代文明和谐世界共同价值观,提出了一个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当代政治经济学创新理论体系的时代课题。这对于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境界,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探索当代政治经济学对科学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基础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一、全球化世界格局中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时代命题
(一)《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的时代研究背景。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创新,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到创造历史文明新形态的哲学高度,并在党章修订案中明确为中国共产党面向人类未来的历史时代使命。今年是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后召开的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的不搞意识形态对抗的“全球文明倡议”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意义,从人类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历史观高度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当代社会主义经济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两种制度模式并存共处、交流互鉴,形成了一部既充满艰辛曲折历程又愈以显现光明未来的人类文明社会现代发展史。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人类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在现代文明社会都不能无视人类的发展问题。两种社会制度因素的交流互鉴,不同社会制度形态的国家博弈和区域竞争,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百年未有大变局,当今世界全球化格局的新变化必然要求现代社会主义实践在理论上与时俱进提出新的时代命题。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对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全球化格局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根本原则,从研究当代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形态并存共处、交流互鉴的主体经济关系演变转化入手,结合人类当代经济社会科学研究创新成果,以分析全球化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客观规律为主线,通过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形态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形态从两种制度“并存共处”到“交流互鉴”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过程,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本质特征及其现实模式的运行规律为理论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共同价值观构建未来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在理论层面深刻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未来在于顺应全球化趋势最终走向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的时代研究对象。该书对当代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研究对象,来自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过程的现实存在事实。正如马克思研究《资本论》是以当时英国资本主义为典型地点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典型地点现在就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首先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同时也要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包括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历史挫折和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全球背景下,进行深入的理论逻辑分析研究和客观的历史实证研究比较考察。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在世界全球化经济发展格局中深刻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当代中国、越南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系与西方美欧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形态的实际表现态势,预示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未来变革方向的趋势。
国际社会进入21世纪后,在当代处于危机之中的世界经济体系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这就是从美国特朗普时期的“逆全球化”至拜登政府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挽救本国危机,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以及拜登政府对俄罗斯发起的金融战愈以违反世界市场自由贸易竞争规则和人类文明社会商业契约精神。与此同时,中国成为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坚持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的全球化积极倡导力量,中国经济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振兴全球贸易注入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支撑动力。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并于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获得各方积极评价。这都充分表明,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只要能够持续集聚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时代的先进生产力要素发展形式不断实现制度创新发展,就一定能够展示出人类世界现代社会生产力前进发展的未来方向,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文明历史进程中真正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面对当今世界历史变局,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研究,需要从实践出发建立一个时代化的理论体系结构,科学的真理在于发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确立的现代文明和谐世界共同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旨在追求“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充分发展”的现代化最终目标。这是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对当代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研究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研究中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龙永图先生在《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的序言中说:“我希望马卫刚同志的这篇著作能够成为一项具有理论创探索价值和实践发展指导意义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创新成果,作为以“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全面发展”和谐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为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做出贡献,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话语权,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的时代认同感”。
二、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逻辑
(一)《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的研究目的。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辩证法方法论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理论问题,既密切联系世界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两种制度形态并存共处、交流互鉴的历史格局下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实际情况,又注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进行深层次的理论逻辑分析研究和历史逻辑实证考察,着重于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生产方式历史传承的客观联系中找到转换基因,发现演变规律,科学探索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基本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发展学说中,社会主义经济形态首先是由于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产生的,所以在历史的理论逻辑关系上这两种社会生产方式的转换不可能是对抗割裂简单替代的绝对式,并且必然是有历史传承联系的融合转化形态相对式。社会主义不是要把资本主义的东西全部都摧毁消灭绝对化的简单取代,它必须而且也只有在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基础上采取历史继承的积极方式才可能真正现实地产生出来并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历史继承的积极方式”就在于它将积聚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既有发展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孕育产生更加适应生产力规律要求的创新发展形式,从而必然表现为一个融合型转化式历史进步的社会变革过程。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现实存在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共同基础和现代国家的政治文明制度力量以及人类社会现代文明进步形成的世界价值观,从当前和现代世界史较长时期看,未来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阶段里资本主义全面消灭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即将替代资本主义都是不现实的。国际社会从20世纪二战以来美苏大阵营的冷战对抗格局转入中国共产党人第一代领袖毛泽东70年代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说明世界终将跳出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政治阵营对抗格局,就像美国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对中国崛起的竞争打压如同上世纪六十年代对日本经济崛起的竞争打压一样,已逐步进入以国家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合作利益以及谋求国民福祉为价值取向的战略变局。美欧关系也是如此。随着世纪交替之际作为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并始终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虽然历史上出现了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时代悲剧,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出所谓“世界除了资本主义已别无选择”的著名口头禅和1989年日裔美国人福山发表“20世纪尾声带来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完全胜利”的《历史的终结》政治哲学论文,由于当前全球多极化世界百年变局的出现,尤其是2022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战争危机引发美中俄欧印表现出来的国际社会博弈挑战态势,以至于美国提出重构基于价值观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后世界各国的不同反应,都表明和平与发展始终依然是人类现代文明社会的时代潮流和全球共识,世界各国无论是美西方盟友国家还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均已形成愈以一致以国际反战求和意识为主导的人类文明道德共同价值观。这一切都充分说明,现代人类社会形态的未来发展变化必然是制度融合式的社会变革历史进步形态,而采取对抗冲突替代式的割裂转换模式必然遭到世界文明力量的抵制反对。任何一种按下“历史后退键”依靠霸主强权维持其独导世界秩序的国际空间将愈来愈小,已不断遭到国际社会文明正义力量的反对,人类社会向前进的发展力量一直在不断强大。世界现代文明社会正在形成的多极化格局,已成为不同于上两个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革命形势以及上世纪二战以来国际秩序冷战局势最突出的时代特征,并由此表现为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的世界百年变局。
(二)《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的理论逻辑。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形成了《资本论》的范畴体系方法论,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导下形成的系统科学方法论,对于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资本论》经济范畴体系的发展性原则建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范畴体系,就要揭示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社会主义组合形式的理论逻辑,在理论上科学把握这一点对于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分篇十分重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目的是创造剩余价值,直接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交换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分配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分割过程,消费过程是服从于剩余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手段,社会生产总过程是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的统一,它的总体表现形式是分配过程。所以,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是资本的总过程即分配理论,消费过程作为劳动力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扣除分别在生产篇及分配篇里进行论述。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直接生产过程是创造物质文化产品的过程,交换过程是联结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媒介环节,分配过程包括劳动者获取消费所需物质文化产品的财富分享手段和生产积累的资源配置两个方面,消费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过程。在这里,社会生产总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统一,交换过程成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总体表现形式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性。它表明,不深入考察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的性质,不懂得社会主义交换关系的性质,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无法破解社会主义生产与商品经济内在统一关系的理论难题。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形态的当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应按照生产需求篇,消费分配篇,然后社会生产总过程篇即交换篇的顺序建立理论篇章体系,分配关系作为社会财富分享及资源配置理论分别在生产、消费过程进行研究。按照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动因来自于人类的社会化大生产全球化发展趋势。现代世界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实质上是一部分人的社会财富占有在全社会具有统治支配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根本特征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以实现每一个人对社会财富的实际占有并获取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社会条件。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结构的历史逻辑安排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将从社会劳动范畴入手作为始点范畴研究社会化大生产分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理论逻辑主线,以自由合作劳动者为社会主体关系,建立起“人本论”理论架构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最终将揭示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形态的客观经济规律及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关系具体表现形式的基本机理。
(三)《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的创新研究。该书以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变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辩证法,通过全球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形态现实历史考察的比较经济学分析和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题思想的当代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研究思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三大时代创新理论,即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理论的全球化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由个性价值观学说,自由合作劳动者社会的制度形态经济学理论,探索提出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历史未来的三个时代创新理论观点,即科学社会主义“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思想、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资本二重性理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制度形态演变的历史融合转化观,以期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历史贡献的理论逻辑。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中国共产党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同时积极学习吸取国外经济理论的科学研究成果,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研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观点,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境界。《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创新研究建立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谐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当代政治经济学,探索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应当是21世纪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武常岐教授在《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序言中写道:“本书各个章节内容都非常丰富,值得细细的阅读。我最喜欢的是第七章,这是整本书中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探讨的内容,讨论过去百年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制度资本和人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在这里对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之间的碰撞、磨合、矛盾、融入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不同国家的社会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建立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经济范畴体系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总而言之,该书对于重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从理论框架、概念工具、内在逻辑上提出了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设想。对于从事理论工作的和政策研究工作的学者和对于政治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本书是近年来难得的一本有深入思考的力作”。
附录: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简介稿
序言(龙永图):在全球化格局中研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形态的关系,要有发现历史规律与未来趋势的战略眼光,站在人类世界共同发展的最高利益来看问题。要密切联系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在两种制度文明交流互鉴格局下研究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情况和资本主义的实际变化特点,注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进行深层次的理论逻辑分析和历史研究考证,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形态的历史必然联系中发现演变规律。在理论层面深入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提出以“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全面发展”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深刻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未来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于破解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价值观对立意识形态是很有意义的。人类社会如最终跳不出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政治阵营对抗格局是没有出路的,世界会走进死胡同。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不能无视人类的发展问题,这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序言(武常岐):《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这本著作,提出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经济学理论界和教育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看法。过去四十多年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这些分析都是建立在基于理性个人的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整个社会组织和经济活动以资本为中心,所以在很多的经济学的分析模型中选择变量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而劳动力只是作于一个成本要素进入这些分析模型。人的贡献和人的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受到重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里面,在以人为本的框架里面,人类的发展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资本的作用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类的发展而发挥作用。现实中也是如此。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的创新活动。人力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驱动力的思想比较纯粹的金融资本主义的思想进了一步,但这类模型中底层的逻辑还是资本的逻辑。马卫刚先生的著作打破了资本逻辑,提出了构建合作共赢的以人为本的经济逻辑。
全书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实践的全球化时代命题。当代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不能再简单地仅就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当年理论学说的字句表述和社会主义自身历史发展去孤立封闭地研究社会主义问题,而是应该运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方法论根本原则,科学把握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现代生产力规律,深刻考察新世纪全球化世界格局新变化的时代特征,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生产方式现实联系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研究现代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探索理论创新,才能真正发现人类社会历史转变的趋势方向,从而揭示当代社会主义新的未来。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只有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两种制度形态的历史内在联系中才能研究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应以此作为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历史演变规律问题的重要出发点。
第二章 当代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形态与全球化历史变局。世界经济在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前,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形态“并存共处”的历史格局,六七十年代开始进入两种制度文明“交流互鉴”的全球化阶段。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倾向,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新特点,而且这两种社会制度形态从历史上的“并存”状态进入“共处”阶段必然形成“交流互鉴”关系,产生相互影响,在矛盾运动中改变着世界,在历史演变中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在现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时代,由于二战后不断缓和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秩序的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加入到这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已是客观现实存在。按照马克思当年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思想,社会主义完全可以通过世界贸易联系获取资本主义取得的生产力历史成果来建设发展自身。世界上两种社会制度形态的国家之间的经贸交往联系始自上世纪初列宁时代的苏俄时期,二战后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一是两大阵营对峙时期出现的分别以美苏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和经互会“两个平行的市场体系”,二是中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面对国际社会目前依然存在不同所有制形态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现实格局,世界各国在全球化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只要作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交往、互融共进,必能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进步力量,这是一个不可逆转、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历史证明,这既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然选择。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未来就在于融合人类世界历史上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时代创造的一切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现代市场经济机制,追求构建具有和谐世界共同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章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形态的社会固有矛盾演变。以第三次工业革命现代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技术为标志的全球化现代生产力,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前后的这个历史阶段获得了迅猛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也达到了空前增加的规模。人们同时看到的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变化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这个现实,由于私有制传统封闭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社会动荡频发。由此带来的世界范围开放型现代经济全球化运行体系的现代生产力与历史上几百年以来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财产封闭型生产关系一直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并必然提出变革要求。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成为这种内在矛盾不断激化进入21世纪后的现实表现。
世界历史在迎来百年变局中2020年突发世纪疫情,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困局重重,实体经济持续复苏乏力,虚拟经济不断恶性膨胀,经济整体日益脱实向虚,欧美日西方国家债务负担普遍居高难下。政府宏观政策的失调,企业微观环境的恶化,造成失业困境愈以加深,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从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到70年代的经济滞涨衰退,直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金融危机和第二个十年世纪疫情时期所暴露出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部深层次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和生存方式所面临的制度形态重大问题,必然启示人们深刻思考影响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人类命运根本问题。
第四章 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发展改革历史进程。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17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17年列宁创建苏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斯大林时期苏联共产党保卫巩固建设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以及从单一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多种模式的市场化改革、毛泽东提出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直至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邓小平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越南“以华为师”进行社会主义革新开放以及朝鲜古巴老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习近平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一系列艰难曲折的重大历史发展进程。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困局,在全球化世界格局中的两种制度形态并存、共处、互鉴所形成的国际经济运行体系,已不同于上世纪初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情形。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在世界全球化经济发展格局中深刻研究这一问题时可以发现,当代中国越南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系与西方美欧日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形态的实际表现态势,应当是预示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未来变革方向的客观趋势!
第五章 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理论。在人类历史上两种社会制度形态并存共处、交流互鉴的全球化世界格局中,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改革实践的曲折历史过程和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社会制度固有矛盾虽有不同表现但依然存在的客观现实,都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过600多年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和17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它的人类真理价值首先在于通过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理论的科学分析,在理论上把握住了人类社会生产在资本主义制度形态推进下必将走向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这一客观历史规律。在世界全球化时代特别是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各国的经济发展在高度全球化的层面运行必然使社会化的现代生产力更加具有世界的意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科学价值依然所在的现实时代依据。
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少数人私有产权制度,在历史转变中转化为真正全面的公众个人所有的社会财富制度形态,将是一个在全球化世界的现代社会生产力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已成为高度社会化的现代生产力自身要素结构内在要求的共同基础上,逐步实现的漫长历史进程,不会是简单等同于前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过早宣布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就能轻而易举完成的,即使在当代中国也是必然要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上百年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实现的。同时,这个历史转变过程的实现必然来自于社会变革,也不会是从资本主义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它既取决于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性因素,也离不开社会政治制度革命的推动力量和人类文明时代的思想文化发展环境。作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主体要素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即自由合作劳动者一旦成为全部社会财富的共同主人并以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和价值追求,无疑将充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发展趋势的历史进步方向。未来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必将是人类社会一切先进生产力成就集大成、融合式的社会主义创新制度模式,必将使世界走向构建成为一个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和谐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文明新形态,通过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第六章 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进程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未来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预想有两个理论前提。一是社会化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并日益实现面向世界市场拓展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在当今世界虽然旧式分工条件下谋生劳动依然是现实存在的客观形态,但在当代世界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现代生产力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现实过程已呈现必然的历史趋势;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除了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全体社会成员实行按需分配,每个社会成员能够实现“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一点到现在还没有成为社会现实,世界上即使在个别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现代公有制经济制度体系也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人类社会虽然还不具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充足物质基础和社会制度条件,但社会主义生产以满足社会成员物质文化需要创造美好生活为根本目的的性质决 定了这种发展方向。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不能“削足适履”用生产关系去强制改造生产力,违背生产力的要求人为地强制建立一种超越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必将因与其不相适应会破坏生产力,同样生产关系也不能落后于生产力的要求,“刻舟求剑”同样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两种情况都会损害生产力的发展并将导致失败。当代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商品经济是由社会主义现实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基础所决定的一般客观规律,是现实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发展形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会破坏社会生产力赖以存在的条件,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这一点已经被世界上迄今出现过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历史实践所证实为不争的事实。
在人类社会现代经济体系作为社会生产一般运行机制的公司制度、产权交易、股票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知识产权等等都是源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组织模式,无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都可以存在运行,并由此在现代生产力的共同基础上把这两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历史的必然联系起来。在世界范围内,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投资贸易合作联系日益广泛深入,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国资本投资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发展,都是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通过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机制融入一个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实现的。在经济全球化现实进程的推动下,现代市场经济机制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当代两种制度形态之间的历史连接器,并且构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共同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存在商品经济,并由此必然发生内在联系,已成为一个客观事实不容否定。在融入全球化市场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以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必然孕育着人类社会制度形态的历史演变未来趋势。
第七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在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考察揭示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属性。我国学术界以往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认识主要局限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三个方面,实际上在其科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还在于三大时代创新理论:一是通过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理论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全球化的世界经济规律,二是通过提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自由个性价值观,三是通过研究自由合作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学说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制度形态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发现了人类社会由于资本主义历史对立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所带来的将是一个新的社会联合体形态的根本方向。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4年版)第16卷第219页中可以看到,马克思1866年写的一封《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信中关于未来社会形态主体经济关系所做的论述是,国际工人协会绝不指使或强迫它接受任何空论主义的制度,代表大会不应该宣布任何特殊的合作制度,而只应该阐明若干总的原则。为了把社会生产变为一种广泛的、和谐的自由合作劳动的制度,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和社会基础制度的变革,使劳动附属于资本的现代制度将被共和的、带来繁荣的、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的制度所代替。这里关于自由合作劳动制度的理论,既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对未来新的社会统一体形态根本性质的一个科学原则,也是我们研究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形态根本关系的科学方法。这个社会统一体的基础存在于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它把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同时作为社会生产资料具有支配统治地位的共同占有者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真正主体,在这个历史转变中实现了劳动与资本的社会支配附属关系的转化,使雇佣劳动从附属于资本的拜物教形态转化为资本回归物的属性附属于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即自由合作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从而构成为这种社会制度形态新的基础经济关系。这个新的基础经济关系的理论支撑点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思想,即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即自由合作劳动者作为一个社会整体共同占有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必然形成一个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制度,每个人只有不再是单一的劳动者个体存在形式才能真正成为这些社会化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同时这个联合体共性的社会价值存在于劳动者个性自由之中,即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的基础上以自由合作劳动者为主体“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具体表现为对每一个劳动者来说能够从中获得使其个性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经济条件并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发展自己;二是资本二重性理论思想,资本具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重属性,它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表现为一种对立关系,即作为一种具有支配地位的财产关系以榨取剩余价值为唯一目的;一旦雇佣劳动转化为自由合作劳动,资本在这种制度形态中将失去与劳动之间对立的历史规定性,但作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形式并没有消失,改变的只是其社会存在形式,从而转化为附属于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即自由合作劳动者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力要素工具这样一种“资本力”历史存在形式,使资本积累继续成为财富创造的物质力量,并表现为一种新的公共财产关系使之成为社会生产力要素中与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形式,人们通过资本力的增值功能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它已由过去支配人转化为现在服从于人,并在这种社会共有物权关系中必然把劳动者自身“人”的个性自由和充分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全体人民通过解决自身美好生活追求与生产力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运动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历史未来演进的决定性力量,由此决定了当代政治经济学构建现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主线。
第八章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经济范畴体系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按照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以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在现代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构建起一个围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目标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经济学说体系。这是我将在下一步著作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即《人本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和谐价值观的社会制度形态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它以社会劳动为始点范畴,以自由合作劳动者为主体范畴。中心范畴是贯彻始终的逻辑主线,获取社会财富不再是目的本身,已转变成为促进实现劳动者自由个性的充分全面发展的充足条件和物质手段,在社会主义制度形态按劳分配初级阶段是自主消费值,在按需分配高级阶段的制度形态里是自由时间。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的理论路径,通过研究考察自由合作劳动者社会根本制度形态的本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规律,依此逻辑探索建立具有整体科学性的经济范畴体系,在政治经济学原理层面通过系统性学理研究和对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形成基本理论架构,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价值观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展开研究,在《人本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和谐价值观的社会制度形态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全面系统阐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说以“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全面发展”为自由合作劳动者社会制度形态的目标价值观追求,以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成果,为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做出贡献。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作者发言提要
2022年我到龄退休后,在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教授的支持下来到这所高校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想写《人本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和谐价值观的社会制度形态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部书。这也是基于我四十年来,自大学和研究生学习期间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所形成的一些学术思考,以及参加工作以后在国内外所见所思的一些体验感悟。目前已形成了基本的篇章结构研究思路。这次出版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是《人本论》的导论篇。感谢青岛出版社支持这本小册子发行出版,感谢龙永图老部长、老同学武常岐教授作序,感谢各位嘉宾今天光临新书分享交流会,感谢为举办这次活动付出努力做出贡献的各位朋友。
我写《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时有一个基本的考虑,就是要着眼于立足世界全球化格局,通过研究现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形态的现实联系,以期发现历史演变规律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我认为,当今世界不能再孤立封闭的研究社会主义问题,也不能在研究资本主义时与社会主义割裂开来。只有密切联系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在两种制度文明交流互鉴格局下研究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情况和资本主义的实际变化特点,特别是注重从政治经济学理论层面由具体上升到抽象,进行深层次的理论逻辑分析和历史研究考证,才能够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形态的历史必然联系中发现演变规律。这是《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的突出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后召开的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面向世界提出了不搞意识形态对抗的“全球文明倡议”,从人类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历史观高度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意义。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不能无视人类的发展问题,这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面对世界百年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需要确立能够获得世界普遍认知、超越意识形态对抗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即以“人的自由个性价值观”为指导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需要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层面深入研究的时代命题,并由此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在理论层面深入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提出以“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全面发展”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深刻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未来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将有利于在意识形态上破解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价值观对立局面。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成果。
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实践的全球化时代命题”。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法论,在经济全球化变局中深刻考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提出把立足于研究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进行理论创新作为重要出发点,以期真正发现人类社会历史转变的趋势,揭示当代社会主义新的未来。在第二章“当代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形态与全球化历史变局”中,我提出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在当前全球化历史变局中都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新特点,两种社会制度形态在矛盾运动中改变着世界,在历史演变中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按照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思想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可以发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在于融合人类世界历史上一切现代文明成果,构建具有和谐世界共同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三章“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形态的社会固有矛盾演变”,我运用大量数据资料重点阐述的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这个客观现实。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经济危机的深层次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和生存方式所面临的制度形态重大挑战,启示人们深刻思考影响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人类命运根本问题。第四章“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发展改革历史进程”,主要是历史考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所经历的一系列艰难曲折进程和不懈探索的重大历史变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两种制度形态“并存、共处、互鉴”的历史格局表明,当代中国、越南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实际表现态势,必然预示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未来变革方向的历史趋势。在第五章“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理论”,我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价值在于通过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理论的逻辑分析,在理论上把握住了人类社会生产在资本主义制度形态推进下必将走向全球化经济体系这一客观历史规律。从少数人私有产权制度转化为全面的公众个人所有的社会财富制度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既取决于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性因素,也离不开社会政治制度革命的推动力量和人类文明时代的思想文化发展环境,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第六章“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进程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存在商品经济,并由此发生内在联系,已成为一个客观事实且不容否定。现代市场经济机制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形态之间的历史连接器。第七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主要阐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时代创新理论:一是通过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理论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规律;二是通过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自由个性价值观;三是通过研究自由合作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学说,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制度形态目标;四是现代市场经济机制的资本二重性理论;五是科学社会主义“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思想。六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制度形态演变的历史融合转化观。第八章“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经济范畴体系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旨在以现代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理论研究为基础,构建起一个围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目标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经济学说体系,以期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在这一章,我对《人本论》的篇章结构做了初步概述。我认为,任何一个经济范畴只有放在一个经济范畴体系中才能找到它的理论含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当代社会主义制度形态本质关系的研究,只有在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才能发现真理。
我在动笔写《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前先读了几本书。一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述评》,还有《社会主义发展简史》,读这两本书属理论温故知新。随后又补课看了一些对我参加工作以来长期脱离学术界来说的新书,象美籍经济学教授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他提出社会主义终将融入资本主义,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向松祚先生的《新资本论》,还有当代20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成就汇编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编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青年智库编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等当前学术理论界的一些国内外论文资料,主要是学习了解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
从当前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全球化世界变局看,西方有些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提出价值观对立的政治化标准是目前导致国际社会对抗的道德思想根源。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意义,而且具有创造现代人类文明制度新形态的理论意义,这是走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冲突误区的必由之路。我们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而应当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观,提高到人类现代文明世界未来发展观高度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从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形态的现实联系出发,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历史未来的价值观理论导向。我在《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写道,《人本论》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题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要作为一部新社会主义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政治经济学,使世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消灭资本主义,也不会融入资本主义,而是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之大成并融合当代资本主义一切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素的现代市场经济机制模式,促进“以人为本”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将是基于现代生产力全球化发展趋势,使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时代的物质生产力发展成就基础之上才会形成的人类文明进步新形态,从而必然会展现出人类世界现代文明社会新的历史未来,这也是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方位在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形态框架是政治领域民主化、经济领域市场化,社会领域法治化,意识形态领域科学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探索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未来社会制度形态目标,经济基础在于重建公众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个人财产所有制,上层建筑必然是人民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政治制度,基本条件是社会财富极大丰富和制度环境充分自由,人们不再因为生存需要而进行谋生劳动,从而把实现人自身全面发展作为目标,由此决定了未来世界最终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历史选择。
在当前复杂变乱的世界形势下,通过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 “自由个性价值观”科学学说原理层面,根本解决现代人类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对立问题和探索化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前进征程上出现的社会矛盾,有利于运用现代政治文明理念确立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思想理念建立人民民主现代文明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忽视自由个性价值观的社会治理模式和僵化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对抗方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层面研究能够改变西方话题中价值观对立成为“政治正确”思维结构模式的方法路径,用共同语言促进两种制度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是各说各话,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在面向全球更加开放文明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全人类美好幸福未来做出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