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僵尸毁灭工程咖啡怎么煮,僵尸毁灭工程咖啡机怎么用

僵尸毁灭工程咖啡怎么煮,僵尸毁灭工程咖啡机怎么用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15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彭德怀欲用4个师围歼陆战一师,毛泽东急电:人数不够,加上26军

集中优势兵力,是我军在数十年革命战争中能够以弱胜强、以寡击众的法宝,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活的灵魂。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作为中央苏区的军事领袖,毛泽东指挥区区数万红军,内线作战,在运动中将蒋介石数十万“围剿”大军玩弄于股掌之中,连续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同样利用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术,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专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最终一转攻守形势,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集中优势兵力”更是成为击败不可一世的美军的法宝。

在第一次战役中,数十万志愿军秘密入朝,给猖狂冒进的美军以及其仆从军以迎头一击。虽然遭到了严重损失,然而骄横的麦克阿瑟依然不相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敢与强大的美军为敌。在他看来,中国军队或许不过数万人,战斗力也不强。于是,麦克阿瑟集中主力,分东、西两线。第八集团军在西线,美军第10军在东线,同时向鸭绿江方向进发,欲一举解决朝鲜问题。就如麦克阿瑟所说:

“感恩节结束战争,圣诞节前让孩子们回家。”

然而出乎麦克阿瑟意料的是,毛泽东、彭德怀早就预料到了他轻敌与冒进,并早就布置好天罗地网,就等着美军傻乎乎地往里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为了围歼人数较多的第八集团军,我军在西线布置了6个军的兵力;而在东线,我军以第9兵团为主力,集中了整整三个军。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我军在兵力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志愿军第9兵团,下辖20军、26军和27军,这三支部队都是久经考验的部队,都是在淮海战役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英雄部队,战斗力极强。而美军第10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可谓训练有素、战功卓著、装备一流。其中,陆战一师在太平洋战争中屡建奇功,作战勇猛而顽强,是美军中翘楚。可以说,这是一场王牌军与王牌军的对决。

麦克阿瑟固然骄狂,但作为美军屈指可数的几个五星上将之一,他的军事水平绝非浪得虚名。在用兵方面,麦克阿瑟善用奇兵和“釜底抽薪”的技法,也就是利用美军在机动性上的优势,切断敌人的后路,然后配合正兵将敌人彻底碾碎。

在太平洋战争中,麦克阿瑟提出了“跳岛战术”,也就是绕开日军坚守,避实就虚,在敌人纵深实施两栖登陆,使日本苦心经营的岛屿化为无用,让断绝补给的日军活活饿死。而在朝鲜战争初期,麦克阿瑟出人意料地在仁川实施登陆,切断了10万朝鲜人民军的退路,一举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战局。

麦克阿瑟利用两栖登陆的手段,将强大的美国第十军布置在东线,不过也是他“蛙跳作战”的重演。就在美国第十军完成登陆,向北方推进之时,前方并无中国军队的存在。

在西线,志愿军若敢进行大规模反击,第十军的10万之众就可立即向北、向西横击,切断我军退路,使志愿军首尾不得相顾。

在笔者看来,麦克阿瑟之所以敢在西线放开手脚,以近乎愚蠢的方式分兵冒进,其要点就在于麦克阿瑟在西线布下了重兵。而西线“联合国军”的冒进,或许就是想将志愿军从隐蔽处给引出来,最后来个南北夹击。

麦克阿瑟如意算盘打得好,但是毛泽东毕竟棋高一着。为了对付美军第十军,毛泽东预留了第9兵团这个后手。相比于10万人的第十军,第九兵团有15万人之众,人数占据了绝对优势。

就当美军第十军不断向北推进之时,第9兵团已经到了山东兖州,距离朝鲜已然不远。为了让第9兵团尽快进入预设阵地,志愿军第42军在长津湖地区节节阻击,诱敌深入,让第十军难以在短时间内靠近鸭绿江。而就在此时,第9兵团加快了行军速度,马不停蹄地向长津湖地区迈进。

按照原本的计划,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前,要在东北地区整训一个月。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东线战事突然变得十分紧迫。毛泽东于1950年10月29日电示彭德怀:

“27军11月1日从泰安直开集安,直接开赴前线,其余两个军接着开赴通化、集安地区休整待命,已被必要时使用。”

紧接着到了10月31日,毛泽东又致电第九军团长官——宋时轮和陶勇:

“9兵团全部开赴前线,11月1日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不要间断。”

调令一封接着一封,第九兵团的行军速度也不断加快,他们乘坐闷罐火车,直接前往了集安前线。

因为此前各种准备并不充分,入朝时寒区服装还来不及下发,因此第九兵团的官兵只能穿着薄棉衣军装入朝作战。与此同时,部队长期在温暖的华东地区作战,缺乏高寒地区生活和作战经验,防寒准备严重不足。然而由于军令如火,哪有时间补充棉衣、棉鞋、棉手套和厚耳棉帽子呢?战争,或许就是这么不讲理。

第九兵团不仅行军快,而且行军还相当隐蔽。按说15万大军浩浩荡荡,在空中有美军侦察机、地上遍布国民党敌特的情况下,竟真能悄无声息地进入预设阵地,不能不说是隐蔽工作中的奇迹。

利用瞒天过海的奇谋,第九兵团的三军陆续于11月7日、12日、19日渡过鸭绿江。他们昼伏夜出,棉衣反穿露出白色衬底,顶着奇寒、瞒着天上如同苍蝇一般的美军侦察机,终于到达了预设阵地。等美军发现,第九兵团的存在,已然为时已晚。

11月25日,就当志愿军在西线发动大规模反击之时。东线的陆战一师抓住了三个衣着单薄的中国士兵。从他们的口供中,史密斯师长得知了他们来自二十军和二十七军,正埋伏在第十军的侧翼。

对于这一发现,麦克阿瑟却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他自诩为“中国通”,断言道:

“不可能,普通士兵不可能知道这么多!东方人很狡猾,他们黑色的眼睛总有一种嘲弄对方的神情,他们喜欢吹嘘自己的强大以便让对手做噩梦。”

可以说,毛泽东将第9兵团快速地、秘密地派往朝鲜,完全出乎了麦克阿瑟的意料。而这一招,便已经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

人数占据优势,而在如何分配军队的问题上,毛泽东又展现出高人一等的先见之明。

根据彭德怀和志司其他将领的判断,美军陆战一师在进至旧津里后,可能向柳潭里方向西进,而此时陆战一师和第七步兵师就可能分开。因此,彭德怀电示宋时轮:

“我二十七军全部及二十军之一个师共四个师,围歼美第七师两个团;我二十军三个师以及四十二军之一二六师共四个师,待美(陆战)一师两个团进至柳潭里以西围歼之。但两路均应有一小部阻击援军。此役关系重大,请精细研究。部队须确实准备并分途检查。”

毛泽东得到志愿军首长关于东线作战的部署后,经过审慎思考,最终看出了问题。他发现围歼第7师两个团拥有四个师,围歼陆战一师的两个团同样也用四个师。虽说都是集中兵力,但是相比于陆战一师,第七师的战斗力要弱很多。

因此,他紧急电示彭德怀:

“美军陆战一师据说美军战斗力最强,我军以四个师围歼其两个团,似乎还不够,应以一到两个师做预备队!”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作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指示:

“九兵团的二十六军应靠近前线!”


根据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指示,第九兵团于11月19日致电彭德怀,决定集中二十、二十七军两军之主力,先后歼灭美陆战一师两个团,钳制美七师两个团,并力争继歼该敌之一部。与当年淮海战役一样,一边吃一个,然而一边夹一个。也就是打个时间差,按照毛泽东的规划,先集中最优势的兵力毁灭美国陆战一师。

但可惜的是,毛泽东特意要求的二十六军却并没有布置在前线。26军入朝时间,已临近东线战场总攻发起时间,开进距离却最远。26军虽然与27军同在临江入朝,但27军作战地域为新兴里和柳潭里,相比26军的作战地域下碣隅里要近一些;而20军与26军虽然在作战地域上相同,但20军由集安入朝,相比于26军由集安东北方向的临江入朝,距离上也要近一些。26军入朝时间又晚,开进距离又远,加上一开始又担心三个军都开到前边,十五万人集于弹丸之地无法展开。所以将26军的集结位置安排得距战场较远。

对此,1944年入伍的26军司令部作战参谋杨毅认为,兵团指挥部对26军的使用上是有问题的:

“把26军的位置放得太远,离战场有五六天的路程,到要用的时候,拿不上去。军委有过电报,催促第九兵团将26军前调,就是怕距离太原,使用时就来不及了!”

因为种种原因,毛泽东“让二十六军靠近前线”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贯彻,而这也为后来陆战一师的逃脱埋下了伏笔。

11月27日,长津湖所在的盖马高原降下了罕见的奇寒,夜晚温度甚至低至零下四十度,传说中的寒冰地狱或许也不过于此。美军官兵上下都拥有全套的防寒装备——棉大衣、手套、帽子以及暖和的鸭绒睡袋。除此之外,还有取暖设备以及热腾腾的咖啡。然而即便如此,美国大兵们依然被冻得直打哆嗦。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军十多万大军突然对美军陆战一师以及第七师发动排山大海的攻势,凌厉的军号声,一下子撕开了寒冷的天空。

在柳潭里,陆战一师和美军第七师先后陷入了第9兵团的重围,彼此都被切断了联系。

从宋时轮的部署来看,第20军的四个师所担负的,是从侧后攻击美军的任务。而作为攻击主力的27军,则担负起啃硬骨头,正面进攻陆战一师的任务。其部署是以第79师全力围歼柳潭里之敌;以80师配属81师1个团围歼长津湖东岸的新兴里、内洞峙之敌;81师主力则位于云山里附近,作为军之机动部队;同时以94师由厚昌江口南调,作为军预备队。

然而陆战一师毕竟是王牌部队,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们集中大量火炮、坦克以及飞机,对我军的攻势拼命地进行着拦击。

虽然我军手持的武器质量低劣,重武器极度缺乏,甚至连肚子都吃不饱。然而即便如此,我军官兵仍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地向敌人阵地发起进攻。在第一天的交战中,担任主攻的27军第80师减员达到三分之一,79师减员二分之一。整个27军在十几个小时内,已经伤亡过半

反观美军,他们发现自己所凭依的猛烈火力,并不能阻挡漫山遍野的志愿军。虽然还能勉强守住阵地,但是持久作战已然不可能。若继续负隅顽抗,被全歼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11月30日晚,27军将美第七师第三十一团围困在新兴里村内狭长的抵御。由于伤亡惨重且外无援兵,第三十一团指挥官毁掉所有的火炮、卡车和补给品,率领剩余人员开始突围。我27军部队立即展开拦阻和追击作战,我军官兵在敌人飞机的轰炸下,依然堵住了逃敌,将三十一团大部分部队歼灭在新兴里,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此战我军全歼敌军3191人,俘虏31团指挥官,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以劣势兵力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一个加强团的模范战绩。

而在陆战一师那一面,敌人在我军的攻势下已然伤亡过半。与此同时,西线的第8集团军遭遇我军6个军的围攻,已经全部崩溃。东线第十军若仍留在长津湖的一隅之地,恐怕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美军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命令陆战一师余部,立即向下碣隅里方向突围。

12月3日,毛泽东就前线情况再次作出指示:

“请宋(宋时轮),覃(覃健)考虑,将二十六军迅速南调,执行打援任务。”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二十六军依然没能及时南调。二十军和二十七军,依然在敌人和严寒的双重压迫下,层层阻击着陆战一师。

当时天寒地冻,部队因冻饿体力消耗很大。在敌机的监视下,我军无法生火做饭,只能依靠吃雪和一些冷食补充能量。但是这点热量,很难维持战士们的体温,导致大面积的冻伤。至于围在火堆边恢复热量,更是天方夜谭。甚至到了后来,还出现了“冰雕连”的悲壮场面。

因此,陆战一师虽然伤亡累累,却依然缓慢地前行,最终成功从柳潭里逃到了下碣隅里。此时的陆战一师,已经丢掉了大部分重装备,部队伤兵满员、死伤累累,已经精疲力尽。

而此时,我军的状况也非常糟糕。20军、27军官兵忍饥挨饿,冻伤减员十分严重,极大地制约了作战行动,加上与敌人装备悬殊,因此数次作战,虽然能击溃敌军,但始终不能全歼敌军。

12月2日,中央军委电示九兵团:

“望宋、陶注意争取于今明两晚基本解决被我包围之陆一师等部最为有利。”

为了完成中央军委布置的任务,宋时轮决定投入26军。此战前,宋时轮将26军设置为预备队,因此建制十分完整。。

当晚19时,第九兵团电令26军接替已经伤亡达到三分之二的58师进攻下碣隅里,令26军“当晚接替20军的任务,3日19时对敌人发起攻击。”可以想象,如果这支生力军投入了战斗,陆战一师必然没有一丝一毫逃跑的可能性。

然而可惜的是,26军并没有于预定时间赶到下碣隅里。前文也提到了,26军距离长津湖前线较远,要及时赶到前线绝非易事。而88师司令部参谋吴大伟也表示:

“原来都以为上去两个军能解决问题了,我们也听说陆战一师被包围,消灭得差不多了……后来听说没解决,还剩几千个敌人在下碣隅里。兵团看不行了,才临时让26军上……”

时间紧,路程远,26军所面临的困难可不止于此。首先是断粮,部队入朝前,只带了维持一个星期的干粮。由于美军战机轰炸,后勤补给不畅。26军接到任务时,已经断粮了。就如吴大伟所回忆的:

“断粮好几天了,连个土豆都没吃上过。”

在令人窒息的奇寒下,26军官兵饿着肚子,在冰雪中步履蹒跚。而且经过数天的激战,沿途朝鲜老乡早就跑光了,很难找到带路的向导。各师凭借地图和指南针寻找路线,走错路、绕远路,甚至兜圈子、跑冤枉路的情况屡见不鲜。

以77师为例,据作战参谋处杨毅回忆:

“当时77师走错了路,走了一晚上,第二天一看,原来走了一夜原地未动。”

长津湖是个人工水库,所以老地图没有标明,有的部队没有新地图,走到长津湖前就犯了晕:地图上没湖啊——这么大的湖,不敢过,又找不到老乡,就绕路,绕来绕去就回到了原来出发的地方。

不仅如此,26军在开进途中,还无日无夜不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20军和27军入朝时,敌人因麻痹大意而未对我军进行进行空中拦阻。然而现在不一样了,陆战一师面临围歼,美军调集史无前例的人力和物力,对其进行支援。因此26军无论是夜间赶路还是白天露营,总是难以避免敌机的轰炸和扫射。

12月4日,26军没有赶赴前线,陆战一师两个团越过了死鹰岭和下碣隅里之敌汇合。对此,宋时轮十分懊恼,他大声责问作战参谋:

“26军呢?26军为什么不上?”

当作战参谋告诉他,26军尚未到位时,气得他“一拳头打在用木板拼成的桌子上,将木板拍断,地图、铅笔、茶缸散落一地。”

到了12月6日,疲惫不堪的26军终于赶到下碣隅里,并对陆战一师发起了攻击。然而陆战一师经过几日的休整,战力大增。他们从容地同运输机运走了一千多名伤员,然后于拂晓时分进行突围。26军的攻击,只撵上了陆战一师的尾巴。因此,26军贻误战机、放跑敌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26军没有及时赶到,上至宋时轮,下至军、师指挥员都是有责任的。没有按照毛主席要求,将26军尽量靠近前线,没有集中最优势的兵力,使一场歼灭战变成了一场击溃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然而即便如此,我军在整个东线战役中依然获得了辉煌的胜利。我军给自称“重装备典型”的陆战一师和陆军第7师以歼灭性的打击,总共歼敌1.4万余人。集中优势兵力,永远是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同时,我们也佩服于毛泽东先见之明和运筹帷幄的头脑,不愧为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