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图的形成,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农耕民族整合内地,形成了中国的核心地区;二是游牧民族开拓了边疆地区,形成了外围地区。秦朝统一六国,标志着内地开始整合为一体,汉朝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展。从汉朝到唐朝的800年间,中原王朝的最大版图出现了惊人的一致,这就是农耕民族扩展的极限。本文就试着从地理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汉唐版图就是农耕民族扩张的极限了。
要将一个地区纳入版图,首先要实现军事上的征服,军事征服之后,就要在当地驻扎军队。如果能够实现驻扎军队,就已经勉强可以说纳入了版图,不过也可以说是势力范围。如果能够进行行政管理,那么就代表正式形成疆域了。
农耕民族一般都会优先选择在适合农耕的地区进行扩张。中国古代最适合农耕的地区,基本就是长江、黄河流域。这里是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湿热同期,适合农业的发展。这里就成为了华夏民族最早开发的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黄河流域的诸侯国经过扩张、整合,逐渐形成战国七雄。前221年,秦朝统一了华夏版图,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
环绕在华夏周边的,环境稍微差一点,发展农业并非得天独厚,但是也能够进行开发。其岭南地区,高温多雨,森林密布,这里的百越民族长期以海为生,以林为生;西南的云贵高原,地势崎岖,沟壑纵横,开发难度非常大;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势平坦,但是降雨量少,长期以来被游牧民族占据;北方的河套平原和辽河一带,水源充足,但是冬季异常寒冷,生产非常不稳定。
对于早期的农耕帝国来说,这些就是必须要拓展、开发的地区。于是秦朝在统一后,又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将岭南地区纳入到了版图之内。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事业,不仅完成了对南越的统一,还征服了西南夷,吞并了朝鲜,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完全实现了对东亚大陆农耕板块的统一。
汉朝的十三州范围,也就是后来说的内地、汉地,就是历代中央王朝的核心地区。只有实现对这一块地区的整合,农耕王朝才能继续向更恶劣、更偏远的地区扩张。
古代中国存在着向心力和离心力的较量。向心力,是指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会将中原作为征服的目标,不断入主中原,这是中国能够不断走向大一统的原因之一。离心力,是少数民族接触到了汉族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后,发展了自己的力量,激发了自己的自主性,于是选择建立民族国家。如果中原王朝未能实现对这些民族政权的统一,那么他们一定会发展成为了独立国家。
从汉朝到宋朝,中国就在这两种力量的对抗下不断发展。汉朝之后,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立了诸多的政权,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走向了统一,走向了汉化。但是非游牧的少数民族却不同了。西南地区的山林民族又开始不听中央号令,土著大姓崛起。唐朝时期,云南出现了强盛的南诏国,唐朝用几十万军队也无法将之征服;而黔中一带则被几大土著政权把持,中央只能设置一些羁縻州。在东北地区,扶余人建立的高句丽吞噬了汉四郡,隋炀帝耗尽国力也无法将之征服,直到唐高宗时期和新罗南北夹击,才将之摧毁。在交趾地区,这里的越人最终于五代脱离而出,并先后击败了南汉和宋朝的军队。
这些政权之所以难以征服,主要原因有:1,地理位置偏远,处于地形复杂的山区,易守难攻,征服成本高;2,内部民族具有统一性,民族凝聚力强,甚至可以全民皆兵;3,学习了中原的典章制度,内部结构非常稳定。如果任由这些民族政权继续发展,那么中原周边会出现一系列的独立王国,后果不堪设想。两宋时期,就几乎发展到了这一步。
不过,该时期的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被开发了出来。经历了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等,北方的汉族大量南迁,将江南、荆州、益州、岭南等地区开发了,使得这里的少数民族逐渐融入了汉族之中。只有开发了这些地区,才能够进一步去开发云贵和交趾,甚至台湾岛,不过,这需要和时间赛跑。
如果南方的开发迅速而成功,那么中原王朝的在南方就拥有的极限疆域将包括云贵高原、岭南、越南和台湾岛。元朝时期,借助游牧民族的军事力量,消灭了大理等坚固的独立势力,为云贵的开发创造了条件。明朝,云贵开始了“改土归流”,到清代才宣告完成。台湾的开发,从明末开始,到清代完成。而越南地区,却始终没有摧毁这里的独立势力,使得这种现状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继续向南,就是地形复杂、气候炎热的中南半岛,这里的民族古代接触到的更多是印度文化,和中原儒家文化已经格格不入。中原开发和消化云贵地区尚且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想继续推进到中南半岛,那几乎是“天方夜谭”。因此,东汉马援在交趾南端设置的铜柱,应该就是中原王朝向南的极限了。
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将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辽东半岛纳入到了版图之内,可是继续向北扩张,就非常具有挑战性了,因为继续向北会深入游牧民族的核心地区。这里气候非常恶劣,部落形势变幻无常。农耕民族想要继续扩张,必须要找到能够进行屯田的农耕区。
首先,河西走廊、河套平原、辽东就是最佳地点,这三个地方,都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青藏、大漠、东北的据点。但是,仅仅依靠这三个据点还远不够,于是还必须继续推进。在西域方面,这里虽然沙漠广布,但是冰川融水多,形成了星罗棋布的绿洲,中原王朝可以在此屯田驻军,解决粮食问题。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
西域以西,帕米尔高原就是极限,无法继续向西推进了。在西北一角,最远可以延伸到伊犁河一带。伊犁河一带的降雨丰富,历来是西北游牧政权的核心区域。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只有唐朝能够在这一代的碎叶城建立据点。而碎叶城,也成为了中央王朝最西的军事据点。
在青藏高原,有河湟谷地,这里有充足的水源和热量,也是比较适合农耕的。西汉后期,就在此击退了羌族,设置了屯田机构。而更大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太高,农耕民族更是不适应。在唐朝时期,曾经有出兵青藏高原,但是都惨败于吐蕃。
然而,大漠和东北却无法继续推进了。大漠地区,缺乏水源、气候严寒,根本不能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中原王朝就算深入漠北击败了游牧帝国,也无法在此驻军。例如,汉朝击败了北匈奴,但是漠北却被鲜卑占据了。唐朝虽然击败了薛延陀,但也只能将瀚海都护府的名号册封给回纥首领。因此,阴山和戈壁滩,就是农耕王朝向大漠扩张的极限了。
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异常寒冷,沼泽密布,古代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中原王朝只能以辽河为基地,进而册封东北的各部族首领,如唐朝就册封了渤海、室韦、黑水三大都督府。直到明朝时期,依赖于松花江的水运,中原王朝终于能够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据点,不过也仅仅维持了20年。不过朝鲜半岛的北部,由于开发较早,是可以实现控制的。而深入南部则太难。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农耕王朝疆域的最大极限:在统一汉地的基础上,占据了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河湟谷地、西域、辽东辽西、云贵高原、交趾、台湾海南、朝鲜半岛北部等地区。我们发现,这个版图几乎就是汉唐最强盛时期的版图,可见,汉唐几乎达到了农耕王朝扩张的极限了。因此,想要将更加辽阔的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纳入版图,需要游牧民族出力。中国版图的形成过程中,农耕民族发挥了上半场,游牧民族发挥了下半场,最终基本统一了东亚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