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法治保护伞 万物生灵得安居
万物生灵,美美与共。大熊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是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如果将保护大熊猫比作是在自然界中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大伞”之下,万物生灵得以安然栖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完整性、连通性的有效提升,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种群间基因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川陕甘三省的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系2.7万平方公里的高山深谷及原始森林,其中四川片区占74.4%。这里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除了1340只野生大熊猫,还生活着雪豹、川金丝猴、绿尾虹雉、朱鹮、珙桐、红豆杉等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
近年来,四川省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坚持以办案为中心,助力发挥大熊猫国家公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伞护效应”。2020年8月,四川省检察院与省法院、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协作机制意见(试行)》。全省检察机关在5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检察联络站,关注以红豆杉、桢楠、天全槭等为代表的野生植物保护和以林麝、马麝、金雕等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保护,办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576件,督促解决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破坏生态环境资源、非法采矿等破坏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检察机关将始终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丰富之省情,落实最高检关于服务保障美丽中国建设的部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举措,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四川贡献检察力量。(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葛晓燕)
崇州
“微检治”延伸治理触角
四川省崇州鸡冠山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区域,不仅是大熊猫邛崃山种群交流的关键通道和连接纽带,同时也拥有较为完整的原始森林体系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呈现出生物多样性之美。
近日,记者在崇州市检察院采访了解到,该院传承鲧禹善“治”禀赋,在鸡冠山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微检治”联络站,通过“线上+线下”线索联报、检察院与社区(乡镇)联动、“检察官+联络员”双向联络等工作机制,将检察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全力守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
崇州市检察院检察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管护站了解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2021年3月,该院“微检治”联络站收到线索,称发现一处池塘架设了防鸟网,不少鸟类在里面挣扎。检察官立即和联络员前往查看。原来,胥某、熊某大学毕业后租赁崇州市某乡镇水产养殖基地的一处池塘养殖泥鳅。为防止周边鸟类捕食泥鳅,两人在池塘上方架设了防鸟网,导致鸟类受困死亡。经鉴定,死亡的35只鸟类为国家或四川省认定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鸟类。
既要保护鸟类生存,又要保障经营。考虑到胥、熊二人架设防鸟网的初衷是防止养殖的泥鳅遭受损失,且具有自首情节并自愿认罪认罚,崇州市检察院经过公开听证,对胥某、熊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移交行政机关作相应处罚。二人缴纳的生态修复金1.7万余元,均用于崇州市野生动物救助站对野生动物的救助。
如何做到长治善治,该院通过自主研发的“云尚检”大数据平台,对高发频发生态环境损害的区域进行社情线索与办案数据综合分析,绘制生态环境损害预警信息“云地图”,积极拓展线索来源;开展“守护野生动物”专项监督活动,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手段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自2022年专项监督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已核实线索200余条,办理生态环境资源领域案件52件,发出检察建议23件。该院还吸纳300余名养殖户、热心村民、老党员担任“微检治”联络员,以“身边人”“身边事”普法,切实提高了群众法律素养和生态保护意识。
青川
两省三地检察长一起巡山巡河
5月,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静谧的山谷迎来一群特殊客人——青川县、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三地检察院检察长一行。他们沿着白水江一路巡视,这是三地检察机关会签毗邻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后,共同开展的一次巡山巡河活动。
“近年来,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野生动物线上交易、跨省交易增多,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更强。这需要检察机关打破地域限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巡查等方式,在线索移送、调查取证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青川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冯文杰说。
今年3月,文县检察院向青川县检察院移送一条涉大熊猫国家公园非法狩猎案件线索。青川县检察院与文县检察院联合调查,很快固定了案件证据。经核实,2022年10月,刘某、白某等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跨省区域以营利为目的非法猎杀野生动物,在青川县非法猎捕、杀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一只,后将黑熊制品销售至文县,被当地公安机关查获。
两地检察机关召开专题联席会,针对案件线索和调查情况交换意见,就如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推进生态资源修复、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达成一致意见。目前,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的工作正在依法进行。
2020年以来,青川县检察院跨行政区划、跨部门移送和接收案件线索18件,通过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协作办理案件40余件,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缴纳生态修复金20余万元,修复被破坏林地耕地20余亩,补植树苗9000余株,增殖放流鱼苗10万余尾。“跨部门跨行政区划协作保护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机制不断升级,相信大熊猫栖息地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冯文杰说。
宝兴
以认购碳汇替代生态修复
四川省宝兴县森林覆盖率达71.39%,被誉为“世界动植物基因库”。近日,记者在宝兴县检察院了解到,该院针对个案中不适宜通过幼苗栽种实现生态修复的情况,将认购碳汇作为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履行方式列入公益诉讼请求,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既符合法理又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2022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县管护总站发现灵关镇建联村有大片森林被砍伐,县公安局接到该线索后立案侦查。7月,“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将该线索推送至雅安市检察院,该院指导宝兴县检察院“熊猫老家·公益护航”办案团队提前介入该案。
宝兴县检察院检察官深入林场调查取证。
经审查,该案中被采伐林木属于人工商品林柳杉,被采伐林木面积约0.6公顷,采伐林木蓄积近132立方米,共310株,采伐区域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管控区内。2022年7月,宝兴县检察院对舒某、杨某滥伐林木行为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并发布公告。
随后,该院委托四川某科技有限公司对该案出具《采伐林木碳储量及价值核算报告》,确认该案超采林木碳储量为244.94吨二氧化碳,报告基准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为每吨57.5元,则购入244.94吨二氧化碳需要费用14084元。2022年12月30日,宝兴县法院以滥伐林木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舒某、杨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万元,支持了检察机关提出的认购碳汇14084元等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全部请求。
“以认购碳汇方式替代生态修复,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制度。”宝兴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学芳介绍。办案中,该院多次与县林业局、县生态价值转换促进局、四川省夹金山国有林保护局有限公司会商,积极探索将碳汇价值用于本地的模式。2022年8月,宝兴县成立全省首个“生态银行”试点基地,并在县林业局设立生态银行碳汇专户,以接收涉案碳汇资金并用于林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洪雅
从矿石外运方式入手指导侦查
在位于四川省洪雅县的瓦屋山景区大门,矗立有一块编号为“SC0001”的界碑。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1号界碑”。跨过界碑,就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般控制区,再往里走则是核心区。5月,洪雅县检察院检察官周建华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洪雅管理站管理员李斌来到国家公园核心区里的“老槽沟”矿区回头看,发现两年前被破坏的自然保护地如今已完成生态修复。
2021年9月,洪雅县检察院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洪雅管理站通报,称有人在“老槽沟”矿区非法开采铅锌矿。经公安机关商请,洪雅县检察院提前介入案件办理。因最早的非法开采行为发生在2020年10月,时间跨度较长,且犯罪嫌疑人赵某、辛某到案后拒不交代犯罪事实,办案一度陷入僵局。
“该矿区已于2017年12月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要求依法封闭,开始自然生态恢复。矿区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结合前期掌握的案件情况,犯罪嫌疑人既不可能凭借人力,也不可能用车辆将矿石外运。”周建华这一提示,为公安机关打开侦查思路。办案民警重点针对马帮等从事搬运服务的人员进行调查取证,锁定了赵某、辛某、冯某(已死亡)3人非法开采矿石并使用骡子运输的犯罪事实。
经鉴定,赵某、辛某在国家公园核心区盗采矿产资源,增加了地质灾害风险,并对采矿区域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及植被造成破坏。根据集中管辖相关规定,洪雅县检察院将该案移送西昌铁路运输检察院办理,并协助开展现场勘验、调查取证工作。2022年9月,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以破坏自然保护地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判处辛某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两年来,洪雅县检察院依法办理涉大熊猫国家公园刑事案件4件,其中1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协助办理非法进入核心区行政案件13件;以补植复绿、增殖放流、为迁徙候鸟补食等手段,使受损生态得到恢复。
绵竹
野生珙桐如白鸽起舞
“一树开千花,千山飞白鸽。”五月,绵竹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九顶山脉海拔1500米的高山森林里,万余株野生珙桐如“白鸽”般起舞,十分壮观。珙桐与大熊猫一样,是经历过冰川期存活下来的“活化石”,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绵竹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九顶山小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连接纽带,被誉为岷山南部大熊猫国家公园“腹心带”,辖区内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385平方千米。2019年至今,这里已连续4年5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活体影像,还有金丝猴、杜鹃等2400余种动植物在此安家。“这一切的背后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的不断落实和推进。”绵竹市检察院检察官何静说。
2021年底,绵竹市森林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称位于清平镇盐井村和绵阳安州区交界处山林里一片茂密的植被遭砍伐。民警调查发现,2018年起,付某和黄某在清平镇盐井村一组附近租地种植黄连。2021年6月,付某认为长势高大的珙桐等林木遮挡阳光,有碍黄连生长,在未取得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雇请黄某砍伐了药田周围的18株珙桐及60余株其他林木。该案被检察机关提起刑事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付某和黄某均被定罪处罚并被判决承担生态修复责任。
“这两人都是本地村民,对山情非常熟悉,但因为缺乏野生植物保护意识,竟然准备将珍稀的珙桐与其他杂树一起晒干后当柴火。”何静介绍道。“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打击是手段,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才是关键。”为此,绵竹市检察院积极构建“行政+检察”专业化宣传模式,聘请市自然资源局林业专家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和检察官一同进山普法。检察官还加入森林巡护队,参与定期巡护,向村民和游客宣讲生态保护。
绵竹市检察院检察官和护林员一起巡视山中珙桐。
近日,记者在盐井村村民孟兴国家门口看到,两株人工种植的珙桐花开正艳。“过去只晓得它比较少,哪里懂它的价值嘛。现在我们这里,连小娃娃都晓得它和大熊猫一样珍贵,全村的人都会好好保护它。”孟兴国说。
北川
红外相机拍到珍稀动物
今年5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市北川片区的马槽乡花桥村,巡护员偶遇一只下山觅食寻友的野生大熊猫。相关视频发出后,被众多网友关注和点赞。据了解,近年来,红外相机多次在北川记录到大熊猫、中华斑羚、黑熊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踪迹。
北川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1种,生活着野生大熊猫70余只,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同时,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其马槽乡黑水村、青片乡上五村是典型的羌族居住区,被列入第二批传统村落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22年,北川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一些村落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该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推动应急管理部门投入资金95万余元为传统村落修建微型消防站、消防水池,更新消防器材,完成线路升级改造92户;推动工信部门对涉及两处传统村落的通信线路进行排查,完成弱电线路整治10.7公里,更换线路5.5公里、通信线杆67根,提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苔子茶是北川特有品种,分布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高山峡谷之间,受昼夜温差大、云雾多等自然条件影响,具有香高、味浓、耐泡等优点,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北川县都贯乡有部分树龄上百年的苔子茶古茶树,最老的一株树龄超过700年。但当地村民古茶树保护意识薄弱,使茶树有的被砍伐,有的被移植导致死亡。北川县检察院把苔子茶古茶树司法保护作为公益诉讼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走访茶企业,与相关行政机关、属地乡镇共商保护措施,促成古茶树保护与茶业发展的双赢。
北川县检察院“炬达蜜纳”公益诉讼团队调查苔子茶古茶树保护情况。
“检察机关把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真正融合了起来。”四川省人大代表、北川县青片乡正河村综合干事王蓉表示。
(检察日报·同题报道版 曹颖频 李敏 余晶晶 黄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