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二战中,欧洲战场上,最出名的武器,让人说出来三个,那一定会有MG-42了,这挺机枪伴随德军走过了二战的后半段,其超高的射速,一直是让军迷们津津乐道,其性能非常出色,以至于战后德军依旧在使用,多次改进之后,诞生了MG-3通用机枪。今天,咱来简单扯一扯MG-42的那点事。
MG42的最初版本其实是MG34的改进型,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MG34。
MG34这挺机枪的原型其实是MG30,是一战之后德国人发明的一挺机枪,这里就不多介绍了。MG34的自动原理用的是管退式,而闭锁方式是枪机旋转式闭锁。MG34这挺机枪的研发完成是在1934年,而开始测试是1935年,1936年才投入生产,而正式成为德军制式武器是在1939年,要入侵波兰那会儿。这挺机枪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其实就是1939年,之前出这挺机枪的时候都是处于保密状态的。
在入侵波兰期间,德军总共库存17.8万挺机枪,里面有8万挺是MG-34,而剩下的机枪里面有一半是老旧的德国机枪,比如MG-08、MG-08/15、MG13这些,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德国人获得了相当一部分机枪,里面就有咱们最熟悉的ZB-26了。也就是说,最开始,德国人手里的MG-34其实并不多。网上很多人在嚷嚷,当初德械师不买MG-34和MG-42是因为射速太快用不起,而实际上是MG-34那会儿,德国人自己不够用,MG-42出来那会儿,中德断交了。
MG-34看上去是一个弹鼓供弹,而实际上它的弹鼓和正常的弹鼓不一样,里面塞的其实是一条50发的弹链,这个所谓的弹鼓,其实是个弹链盒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弹鼓。当然,这挺机枪也是可以使用75发的弹链供弹的。
MG34弹链盒
早期的MG-34是可以调节射速的,射速从500-900发进行调节,只不过后来这种调节方式被取消了,比较麻烦。而MG34是带有半自动射击和全自动射击的方式的,其半自动和全自动的调节,并不是通过快慢机调节,而是通过扳机调节。其扳机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标记D,是半自动射击,上面为E,是全自动射击。
MG-34非常出色的一点就是其枪管的快速更换,机匣前方有一个枪管固定栓,按动之后,就可以扭动机匣,然后枪管就可以直接抽出来了。这点上,在更换枪管的速度上,能和其媲美的也就是ZB-26以及其纺织品布伦机枪了。
MG-34这挺机枪呢,可以带着两脚架做轻机枪,也可以放在三脚架上当重机枪,甚至还可以放在高射机枪架上防空用,在那个年代里,也是开创了通用机枪的先河,后来陆陆续续新的通用机枪都是参照这个理念进行的。而MG-34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结构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当时这一挺MG-34的成本达到了327马克,耗时是150个工时。
轻重机枪模式下的MG34
MG-34这挺机枪的枪机组件是非常精密的,枪机、机匣需要大量特种钢,需要特定的微量矿物质的合金,而德国在这些资源上是非常稀缺的。这就是后来为什么会诞生MG42的原因之一,也是德国人为什么热衷于使用冲压件的轻武器的原因之一。冲压件比较便宜,做工也比较方便,也不需要那些微量金属,什么镍、钨、钼之类的,那些东西还必须通过铣削才能制成,需要复杂的加工才可以。
而MG-42是使用了大量的冲压件,成本降低到了250马克,生产耗时也是降低到了75个工时,节省一半时间,省时、省钱、省料,这是当时追求的理念,毕竟战争状态下对于武器需求量大,德国的98K、MP-40都是如此。不过,当时这挺机枪刚亮相,立马被美国人嘲笑了,因为其大量使用冲压件,美国人认为这事一挺粗制滥造的机枪,根本不能用,是德国资源枯竭的标志,但是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美国人被狠狠地打了一次脸。
MG-42的最大特点是射速飞快,理论上射速可以达到1200发每分钟,实际是多少很难说,但是绝对低不了。其在结构上和MG-34最大的区别是闭锁结构的不同,MG-34使用的是枪机旋转式闭锁方式,而MG-42使用的则是滚柱式闭锁方式,这个闭锁方式其实比较独特。其机头上有两颗对称的滚柱,闭锁时,两颗滚柱卡在枪击节套的闭锁槽里,而开锁时,枪管后座,通过挤压的方式,将闭锁滚柱向内挤压,从而实现开锁。
这个滚柱闭锁方式,要比MG-34的枪机偏移式闭锁来的更快,MG-34的枪机旋转闭锁方式,起码要枪机转一下才行,而MG-42压根不需要,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虽然时间总共也没多长,但在枪械自动原理上已经算是比较长的节省时间了),这也是为何MG-42的射速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MG-42和MG-34一样,更换枪管非常方便,其枪管固定栓就在拉机柄前方的枪管护筒上,扣开之后就可以直接把枪管从枪管护筒里面抽出来(这里就不放如何扣的图了)。这个方式,甚至比MG-34还要容易得多,MG-34在更换枪管的时候还要扭动一下机枪的机匣部位才可以,而MG-42直接就可以抽出来枪管。
MG-42和MG-34在射击模式上,MG-42只能全自动射击,不能像MG-34那样可以半自动射击,话说,机枪要半自动射击意义也并不是很大。战争期间,德军将MG-42机枪部署于每一个步兵班当中,每个班一挺MG-42,而另外还有的就是重机枪排,装备的也是MG-42,只不过装备的都是带有三脚架的MG-42,每个排里有4-6挺MG-42(不同时期装备数量不同)。
原本,这个MG-42诞生的目的是为了取代之前生产麻烦又比较贵的MG-34,而实际上,战争就算打到最后一天,德军还是没能完全换装MG-34,毕竟当时为了前线的需求,一口气德国人生产了57万挺,而MG-42最终生产也才42万挺。
而MG-42并没有因为战争终结时德军的战败而退出历史,战后,MG-42也是有了后继型号。1958年,莱茵金属开始改进MG-42,分别经历了MG-1和MG-1A2,最后成型的是MG-1A3,也就是后来的MG-3通用机枪。MG-3和MG-42相比,原理上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用的还是管退式自动原理和滚柱闭锁方式。最大的变化是将原本使用7.92*57mm毛瑟重尖弹的MG-42改成了使用7.62*51mmNATO的MG-3,其枪管也是换成了内壁镀铬的枪管,其他的方面,也就一点小小的细节上的变化,就连枪架子还都是MG-42的那种。
MG-3
MG-3和MG-42在外形上其实是非常相近的,甚至不仔细看,看局部根本分不出谁是谁,没有MG-42和MG-34区别那么明显。其实也是可以分辨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枪口,枪口的制退器上,MG-42的制退器上带有和枪管垂直的凹槽,而MG-3的制退器上带有的则是和枪管平行的防滑槽。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看不起MG-42的美国人,在欧洲战场上看到了MG-42的威力的时候,立马觉得,自己也需要一听这样的通用机枪。1943年,美国人带着从欧洲拿来的MG-42机枪回到了美国,开始研究测试此枪。1944年,通用公司开始对MG-42进行改装,将MG-42改了膛,改为发射.30-60子弹,加重了枪栓,加重了复进簧,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射速,而效果也是比较明显,射速降低到了614发每分钟,照之前慢了一半。但是这挺机枪由于一些故障上的问题,并没有进行装备,仅仅做了一些测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