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些景点去一次就够了,而有些景点去一次还要重新返回,总觉得看不完,赏不够。渑池县仰韶村就是永远也去不够的景点。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年复一年,我去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为那里深厚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欢快的人群,所吸引,所感动。
公元1921年,仰韶——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村,偶然的机会走进了考古学家的视野。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由此拉开了仰韶文化研究、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百年历程。
安特生旧居
据安特生在《黄土女儿》一书中记载,安特生曾于1921年4月18日至4月26日和同年10月27日至12月1日两次进入仰韶村。第一次来仰韶村做考古调查,第二次来仰韶村进行考古发掘。当时参与发掘的除安特生外,还有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中国人有地质学家袁复礼、技工陈德广和白万玉等一行9人。安特生在仰韶村发掘期间,就住在村民王兆祺家的这个小院的西厦房,两次共在这个小院里住了43天。
安特生旧居位于仰韶村遗址北部,属典型的豫西地区常见的前房后窑式传统民居,坐北朝南,长10米,宽4米,总面积40平方米。窑洞临崖,凿土而建,窑门上有槍,窑内用土还夯圈,冬暖夏凉。院内建东西对称的厦房,门楼为砖木结构,围合形成院落空间,具有“藏风聚气,向阳而居,通天接地”的功能。
仰韶文化博物馆
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在仰韶村遗址保护区之外兴建了仰韶文化博物馆。2011年11月7日正式开馆,该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于一体,为国内首家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馆体呈土黄色,这是陶土的本质颜色,更是大地的颜色,它让整座建筑融入自然之中,仿佛成了一座“黄土地里长出来的博物馆”,和黄土里发掘出的彩陶同根同源。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00年前,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100年后,一座占地约2800亩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呈现在世人眼前。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800亩,以仰韶文化博物馆为依托,将发掘遗址点、文化层断面、窑洞展示区等景点串联起来,打造成一个集现代考古展示、科学研究、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6月30日正式开园。
镂空的小口尖底瓶景观小品
游客纷至沓来
仰韶村遗址属于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从发现至今百年间,仰韶村遗址先后于1921年、1951年、1981年进行过三次发掘。2020年8月至今,仰韶村遗址进行第四次发掘。
第一次考古发掘点、第二次考古发掘点的路标
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景点雕塑。1921年“中国田野考古第一坑”挖掘雕塑。参与挖掘的是当地三个村民,安特生站立注视,他的左边是正在画图的袁复礼。
游客站在第一次考古发掘点雕塑前
天人菊、彩陶、绿树、游客,和谐相融
天人菊、彩陶、绿树与韶山遥相呼应,游客人在画中走
金黄、碧绿、紫红,构图精美的园田
第二次考古发掘、考古模拟园路标
第二次考古发掘景点雕塑。1951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调查团夏鼐、安志敏等4名专家学者到渑池县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
第三次考古发掘景点雕塑。1981年仰韶村遗址第三次发掘纪念雕塑。用发掘手铲和月牙纹彩陶罐组合成一个场景。
游客行走在考古模拟园
人在花中走,犹如画中游
手捧野花的是一对小朋友
仰韶陶酔园
位于遗址公园南部的仰韶陶酔园,西侧断壁上有仰韶时期双烟道陶窑遗存。园内展示了制陶和酿酒两组场景雕塑。再现了制坯、画彩、烧窑等制陶场景和制曲、发酵、蒸馏等酿酒场景。
仰韶陶酔园北边的一块牡丹花开得正艳
考古体验园,位于公园东南部的寺沟古村。保留了古村留下的古树、古井、老房子,从园区出入口开始,建造和复原了仰韶原点广场、石井亭、七星考古长廊台、观景台、仰韶音乐广场、考古展览馆、考古文化墙等,让游客既学到考古专业的基本知识,又可亲身体验考古实践的快乐。
古树、古井、老房子
古色古香的凉亭
考古文化墙
龙山文化(时期)环壕
2019年3~5月,为配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魏兴涛、李世伟等人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系统性考古勘探工作。发现龙山环壕1条,位于遗址北部、东部和西部,整体形状呈倒“ U ”形,现存长度约700米,环壕宽约10米至16米,向下内收,普遍深度为3.5米至4.5米。
仰韶环壕聚落大门
沿着仰韶环壕行走的游客
绿意盎然的便道
林深时见鹿
欢乐的少年
绿树掩映,一家三口游走在公园里
草地小憩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从渑池县城向北到黄河南岸,锦绣屏障,移步成景,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百里山川乃至整个黄河流域中风光无限的主题公园。
那些穿越时空与人类勇敢对语的彩陶,仿佛遗落在人间的一把金钥匙,在开启我国彩绘艺术先河的同时,也打开了人类智慧的宝藏,迸射出华夏文明的第一道韶光。
文/图:陈旭
更新于 1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