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商业科技浪潮翻涌,革命性产品一波接一波推出,引发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文艺复兴。
《星球大战》《异形》《银翼杀手》《怪形》《E.T. 外星人》《变蝇人》《回到未来》《机器战警》......一系列今天被我们视为经典的科幻片在80年代集中爆发。
1984年的《终结者》让我们见识到“硬汉”阿诺德·施瓦辛格的银幕魅力,而真正让很多硬核影迷爱上他的,其实是1987年20世纪福克斯的影片《铁血战士》。
施瓦辛格饰演的少校达奇率领美国特种兵小队进入南美原始森林,搜救一名失踪的飞行员;他们在看到飞行员死状恐怖的尸体后,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神秘且强大“猎手”的猎物了......
影片英文名“Predator”,对应翻译是“掠食者”,我们通常认为它指的是潜入地球的外星生物;不过片中施瓦辛格本身就是美国超级大兵,男性荷尔蒙爆棚,还一V一干掉了外星对手,所以“铁血战士”的片名很可能是一词双关,既指外星侵略者、又用来形容施瓦辛格(实至名归)。
87版《铁血战士》由此后打造出《虎胆龙威》和《猎杀红十月》的导演约翰·麦克蒂尔南(John McTiernan)执导。
8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越战后遗症”时期,《铁血战士》这类“在密林中与神出鬼没的敌人对战”题材格外令人恐惧。
集科幻、惊悚、特种兵猛男、丛林枪战、野外求生和神秘土著等元素于一身的《铁血战士》,成为当时类型片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以1500万美元制作成本收回了9800万美元全球票房。
随后,这个黄金IP迅速开启续集模式:严格意义上说,官方制作的影片一共有六部,期间还穿插了一部《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的幕后纪录片和几部“饭制”同人片。
1990年,《铁血战士2》趁胜推出,在没有“州长”出演的情况下依然斩获了不俗的全球票房;
2004年,福克斯把旗下人气怪物“异形”和“铁血战士”绑定在一起,打造出《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2007年,《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上映,硬核粉丝们对故事不甚满意.......
2010年,IP重启之作《新铁血战士》上映。
“铁血战士”刚庆祝完上映30周年纪念日,这只凶残的外星猎人又将重现大银幕,最新版《铁血战士》定于今年9月14日在北美上映。
导演沙恩·布莱克(Shane Black)在87版《铁血战士》里演了一个总开黄腔的小雇佣兵Hawkins;他还担当过《钢铁侠3》和《耐撕侦探》的导演。
主演波伊德·霍布鲁克(Boyd Holbrook),如果你看他眼熟,那是因为他在《金刚狼》里给你留下了印象。
2018版《铁血战士》推新,这个夏末又将是一次“铁血迷”的狂欢。
我们都知道这个“丑陋”的外星猎人叫Predator,但极客们却喜欢很有仪式感的称它为“Yautja”。
▲ 阿诺看到“铁血战士”摘下面具的真容后惊呼:“这也太丑了吧?!”
铁血战士来自地外一个全民尚武的星球,它们热衷格斗和猎杀。对它们而言,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战斗本身——杀死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对手,获取对方头颅作为自己勇猛的证据。
它们在星际长途跋涉,哪怕穿越整个银河系,也要找到自己认为值得一战的对手,与之近身对决。
“猎杀比自己厉害的种族“像信仰一样存在于铁血族的文化里,也是它们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铁血战士是天生的狩猎族:它们身高至少2.5米,平均体重200公斤,肌肉占比极高,平均寿命在300岁左右。
铁血族的造型识别度极高:犹如节肢动物的下颚,头上是一串串如牙买加黑人的“珠坠辫子”,类似今天的“脏辫”。
它们身着雷人的“渔网装”,全身上下随处点缀“象形文字纹身”和“骨骸饰品”,手握充满非洲丛林风的长矛......这些都用于强调铁血族的“野蛮部落感”和“非我族类”外星属性。
铁血战士的造型可能有些浮夸,但它们的身体构造在战斗中可是相当实用——如同铠甲的皮肤能挡子弹、身体能恢复创伤,在经历枪林弹雨后依然有高概率存活,它们还具有抵御大剂量辐射的能力。
用一句虽朴素、却被广为流传的话总结:铁血战士最大的特点就是——打不死。
虽然禁折腾,但它们的伤口还是得做紧急处理:手腕处的护甲里有手术用医疗器械,不用上麻药,疼得嗷嗷叫也忍着自己缝合伤口。
铁血战士的血液是萤光绿色的,在昏暗环境下泛着微光。
它们能赤手空拳打碎坚实的混凝土;为了追捕猎物也能轻松爬树或爬楼。它最高能跳跃至自身身高的三倍,从十倍于身高的高度跳下也毫发无伤。
它们依靠红外线光谱来获取视觉,如同热感应仪器一样分辨环境中的温度差异,这样就能更高效的狩猎。
天生的红外线视觉也有缺陷——它们无法轻易分辨相同温度下的物体。
87版影片中施瓦辛格用泥巴藏匿自己的行踪,而《新铁血战士》里艾德里安·布洛迪用其他热源(比如火)就可以“隐身”。
铁血知道自己的弱点,它戴的生化面罩就能增加光谱判读能力、同时过滤周围的温差判读,达到升级视觉的目的。
这个面罩还能帮它们在地球上更好呼吸:铁血的母星氧气比地球少、氮气含量高,所以没有了呼吸面罩,它们最多只能在地球生存一周。
相较于低温环境,它们更偏好赤道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是它们最喜欢的生存环境。
铁血有个不可思议的“才艺”——就是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模仿猎物的声音和语调,用来混淆对方视听。
铁血的科技比人类高一个维度,会使用激光炮、隐形盔甲、激光瞄准器、袖珍电脑等高科技武器战斗,尤其是在面对高难度对手异形时。
但它们打扮“怀旧”,还总爱使用冷兵器近身肉搏——因为那是一种更有尊严的捕猎方式,是武士的情怀。
铁血族的杀戮文化也借鉴了原始部落的习俗——用头颅做战利品。
在对决中战败,是铁血战士最大的耻辱。一旦战败,有气节的战士会选择用手腕上的“自毁装置”自尽——这很像日本武士道中的“切腹自尽”。
在自毁装置启动同时,能自动激活死去战士飞船的自动驾驶模式,飞船会回到母星,把死讯传递给它的部落,让活着的战士展开复仇计划。
另外,铁血战士极度重视荣誉,它们一般不杀手无寸铁的人类、受重伤的人类、孕妇和小孩。
这个极为扭曲纠结的外星猎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让人又爱又恨。它的造型得归功于好莱坞著名的电影特效大师——斯坦·温斯顿(Stan Winston)。
他制造了80年代一系列既恐怖,又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科幻电影造型,如《异形》、《终结者》和《侏罗纪公园》等。
据说温斯顿做这个项目期间,在飞机上跟詹姆斯·卡梅隆聊到铁血战士造型设计,“卡神”突发奇想,建议温斯顿在铁血战士面部加入标志性的昆虫口器......剩下的就都是历史了。
虽然在多部续集影片中,“铁血战士”在造型上做了各种微调,但它的基础造型一直都没有变,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看越觉经典。
铁血战士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整个星球有上百个铁血氏族,它们以部落的团队精神著称。
铁血社会等级森严,根据个体战斗力和经验值、特别是猎杀异形的能力划分成不同等级:
Unbloodied为最低等级,它们没杀过异形、手上没沾过一只异形的血,所以在狩猎文化中最被鄙视,它们的数量占整个铁血族的25%;
当Unbloodied杀死一只异形、并取它的头颅做战利品后,就能“升级”为Bloodied,被授予更高级的武器;Bloodied是铁血族的主流群体,占45%。
Elite是部落里的精英分子,在团队中居高位;只有杀死过异形皇后的战士才能升至Elite地位,它们占15%。
每个Elite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战衣上也会特别凸显自己的特长。
氏族首领只占5%,它们都曾加入“三人铁血敢死队”,深入异形老巢、杀光一窝超过300只异形、取了异形皇后的头颅,最后还能活着回来。
所有铁血氏族首领都是猎手中的王者,它们被赋予“任选雌性铁血繁衍后代”的权力,成为氏族部落的宗祖。
不是所有人都有权组成“敢死队”,只有杀死过三只异形皇后的铁血战士,才能挑战“异形灭门”。
而且,“灭门”成功、诞生出“新氏族首领”的铁血部落,在整个星球的地位都会随之上升!
Bad Bloods是铁血族中的罪犯,它们被判死刑后逃跑流亡。不过,铁血族中的犯罪率极低,Bad Bloods仅有2%。
铁血族里的老人被称为Ancients,它们都是活了千年以上,见证过无数战争的幸存者,数量极少,在星球上受到顶礼膜拜。
铁血族和人类之间的渊源很深。有证据显示,早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铁血战士就曾造访地球,但它们发现人类和自己差距太大,所以完全不屑跟人类斗。
人类把从天而降的强大铁血族奉为神明,诚惶诚恐的膜拜,还甘愿牺牲自己做抱脸虫的宿主,帮助铁血战士引诱并猎杀异形。
作为回报,铁血战士教会人类很多外星科技——包括教会人类建造金字塔和神庙,对人类文明进程造成很大影响。
后来,这些金字塔和神庙都变成铁血战士诱杀异形的狩猎场。
好几个世纪以来,铁血战士经常偷偷造访地球,观察人类的发展;直到有一天,它们感到人类已经发展出具有威胁性的智慧,于是决定开始捕猎人类。
在黑马漫画出版的“AVP起源”故事里提到个很有意思的梗:人类其实也能成为铁血战士,前提是必须赢得铁血族的尊重。
有位叫野口真知子的人类战士,就在对异形的战斗中被铁血族接纳,成为第一个人类铁血战士。
野口真知子曾经说:
“你必须了解猎人的思维方式和荣誉感、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有价值的对手......杀戮只是结果,但它并不是狩猎的目的。”
也许“价值观认同”才是她能融入铁血种族的原因吧?
三十年过去,最初看《铁血战士》的影迷已经从“孩子”长成了“孩儿他爸”。
这个系列寄托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和情感,所以当“铁血战士”戴着金属面具、甩着“脏辫”的经典形象再次出现时,我们完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无法淡定~~
在重温过铁血战士的前世今生后,让我们一起期待它在大银幕上充满荣耀的回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