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剧里演员都是男的,旧时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踩,因此女角也是由男演员扮演梨园子弟出自哪个朝代。女人的三寸金莲怎么演呢?用穿跷鞋的办法,掂着脚尖演,练跷功需要很长时间,是很苦的。清朝末年,西方思潮流入中国,女子也开始进入戏剧界当演员,于是有了女子科班。当时这是很时髦儿的,就叫髦儿戏班。
髦儿戏班里教师基本都是男的,徒弟全是女的,像传统科班一样,学员进科班时年龄在八九岁到十五六岁间,学艺六年,满师再谢师两年。女孩子们在科班里一般得苦挨到十八岁左右,出来不久即开始找婆家嫁人。
这八年科班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女孩们在科班里,没有任何自由,形同奴隶。女子科班和男子科班一样,实行严酷的体罚制度,打手板儿,打屁股板儿,罚跪。每天刻苦练功,学唱吊嗓。少有差池,立即打板子。吃饭半饥不饱,穿衣勉强遮体,只有出去演出唱堂会后,主人赏饭才算饱吃一顿。这样倒好,不用减肥个个身材苗条结实。常年骑马蹲裆练戏功,练得腰细臀大。学艺术的戏班姑娘,总是比较性感吸引人,这也是髦儿戏班能走红的原因之一。
桃李——学生、门生、门徒。桃李—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桃李满天下:多指的是德高望重的尊长其学生或门生众多,遍布天下的意思。
杏林——中医,泛指医生。杏林—相传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神医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从不收钱,仅仅要求重病治癒者在山中种植五株杏树,轻症治愈者种植一株杏树,数年后得山中杏树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此后“杏林”便成了中医学界的雅称。如果有人说自己是“杏林中人”,就说明他职业是医生。如果人送锦旗“杏林春暖”,则说明那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
梨园——戏曲界梨园本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戏曲界的别称。如果有人说他是“梨园子弟”那他就是唱戏的。深受老年人喜爱的著名综艺节目《梨园春》就是一个专攻国曲的节目。
风尘——娼妓界风尘意思很多,其中一项就是说的娼妓,古代女子如果说“沦落风尘”,意思就是沦落为娼妓的意思。
教师——园丁、蜡烛、春蚕等雅称园丁—曾经上小学时,老师就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培育花朵的园丁;蜡烛—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也用蜡烛作为对老师的尊称;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的精神是对老师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评价。
巾帼——女人,须眉——男人。巾帼—古代妇女的一种头巾。须眉—古代男子的胡须和眉毛。
“巾帼不让须眉”说的就是女人不必男人差。巾帼英雄指的是就是女英雄。巾帼英雄—花木兰、穆桂英,逆行而上的抗疫女医生、女护士等。
椿庭——父亲
萱堂——母亲
椿萱——父母
桑梓——家乡
杏坛——聚众讲学的地方。
军人和警察暂时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称呼,要说有古代时也称军人为“武夫”称警察为“捕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到之处敬请留言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