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是指以终为始的思考过程,首先考虑结论,然后再去证明或者推翻它怎么理解结构化。
具体可以运用迈克•费廖洛《极简思考》中介绍的九步法则,此书是目前看过的介绍结构化思维过程众多书籍中,相较容易理解和运用的一本。如果想学习这种思维,建议仔细阅读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第一步,清晰地定义问题并做出关于答案的假设
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要求,要第一时间问清楚,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务必确认双方对问题的理解是否一致,要确保达成共识。这为后续的分析工作做好铺垫。
问题定义清楚后,还要先就答案做出一系列的假设,并从符合目标的程度、可行性、契合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去找到最优的那个假设。
第二步,提出核心建议
核心建议是指关于方案的简洁、清晰并具吸引力的介绍。一个核心建议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要做什么”,也就是我们在上一步做出的假设,这个假设要让方案的利益相关方好理解。另一个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要触动到利益相关方的痛点、最好解决了它的某一个痛点或满足了某种需求。
第三步,建构框架
为了引导沟通对象到达我们的结论,我们需要建构一个框架,将各种概念和想法按照既定的逻辑进行排列。这是结构化思维过程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最常用的结构是层型结构和列型结构。这两种结构都将核心建议放在顶端。不同点在于,层型结构以背景为开端、然后指出当前形势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呈现核心思想;列型结构则以核心建议为开端,针对核心建议有2-5列支撑信息,每一列中的支撑信息都要围绕这个一列的主题展开,并与其他列的主题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四步,创建故事线
框架搭建完成后,我们还得思考如何撰写方案内容才能打动决策人,最好让沟通对象按照叙述的内容自然地推导到我们提出的核心建议,避免对内容的误读。
具体来说可以从几点操作:
第一,方案内容撰写时的语言尽可能地简明扼要,每个观点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像,故事一样符合逻辑、有清晰的故事线。
第二,针对不同的结构框架,要变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在使用层形结构时,可以这么叙述:“过往,我们是这么做的…..”、“然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在这些方面..”,“因此,我们建议用…方案应对”。
而列形结构在展开叙述时,需把核心建议放在首位,然后是支持观点的论据。
第五步,讨论和打磨故事
经过定义问题、提出核心建议、搭建框架、故事思维四个步骤,我们已经完成了初稿。接下来,则是向利益相关人分享初稿,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抓住双方对初稿有争论的信息点,进一步明确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然后,我们再评估这些需求是否可以满足,进一步地完善方案。
第六步,选择重要事例
要确保每一项论点都要有可靠的论据支撑,这种论据或简单或复杂,有时一张流程图、一页文字说明就可以支持结论,有时则需要更加严谨、复杂的分析才可以证明结论。
具体要怎么分析,需要结合结构框架中需要论证的要点来看,换句话说,我们在分析上需要投入多大的工作量取决于分析的框架,分析的目标则是确保所有必需的事实材料都已经完备而恰当。如果分析不完整,结构中的某些要点将无法被证实,一个缺乏论据的观点将导致论证的全盘崩塌。另一方面,如果仅仅为了求全,做了过于冗长的分析工作,也是不恰当的。
第七步,证明或推翻假设
如果所有的分析都能成功证明原有假设,整个框架结构和内容都不用修改,最初的核心建议自然地就成为了最终的策略建议。
而如果假设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要冷静分析,立即评估被推翻的假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如果是次要观点被推翻,首要的核心建议仍然是真的,则只需要对论据做出一些调整、再进行论证即可;如果某个主要观点被推翻,那么需要调整核心的建议,替换成可以与事实材料相匹配的核心建议。
第八步,呈现信息
要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呈现信息,比如语音信息、电子邮件、报告等。
具体内容上,要呈现的是一个可以引起对方兴趣的标题、言简意赅的内容提要、精炼的报告主体、方案的风险和机遇,以及方案后续需要的支持列表。
最后一步,展示报告
为了方案一次通过,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评估和展示方案。具体可以按照四步法则操作:
第一,会前把报告发给关键决策者们,给他们预留至少3天左右的时间思考。
第二,在沟通会时,只需要阐述沟通对象关注的要点。
第三,解答沟通对象的疑问时,要先确认我们双方对问题的理解是否一致,然后再进行简洁的回答,回答完毕后再确认是否解答了对方的疑问
第四,报告完成后,第一时间向决策者寻求对方案的认同,确认他们同意方案可以继续推进,获取相关建议。
-----------------------
以上,欢迎大家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