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斤羊肉八两酒,美好生活天天有”,这大概是我对最质朴的幸福生活的想象羊头牛头驴头哪个好吃。
国内比较有名的羊肉产地,集中在新疆、宁夏和内蒙古三个自治区。一年四季,基本都能现吃现宰,肉鲜味美。
吃过几轮之后,对比了一下这几个地方的羊肉做法,觉得各有特色:
新疆羊肉最好的做法是烤,肥而不腻。尽管是大串,我一般能吃10串,配上两杯格瓦斯,吃完之后还能再要一盘抓饭。
而宁夏和内蒙的羊肉,最佳作法是清炖。靠着羊肉原本的清香,清汤白水,不加太多佐料修饰,打开翻腾的大锅,香味醉人。
这时盘腿坐在帐篷里,拿着小刀,一边割肉,一边大口喝白酒。小刀子把骨头的每个角落都刮得一干而尽,配上一碗茶,一聊到黄昏。
言归正传,在远离西北的都市,想吃到原汁原味的羊肉就很不容易了。
还算比较靠谱的途径,就是去大一点的清真饭馆。
一种是商业化运营的连锁,比如北京的巴依老爷、上海的耶里夏丽。原材料采购基本都很严格,做法也比较纯正。
另一种就是半商业化的驻京办。比如南横西街附近的喀什驻京办,食材大多从新疆运来,包括啤酒和白酒。师傅和服务员都是新疆人,感觉像是把某个新疆饭馆从西北以北直接平移而来。
另外,如果想要自己做羊肉,可以去清真寺或者穆斯林聚居地的菜场去买羊肉。
这里的羊肉一般都是从宁夏内蒙运来,有的是在本地宰杀。虽然比不上原产地,倒也不失为一种退而求其次。
除了这几种途径,我一般不在其他地方吃羊肉。
制作羊头牛头的时候商家会不会给它们刷牙,这个问题看着特别的有趣,有幸我见过一次处理羊头的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得用火把羊头上的毛烧干净,烧完以后,羊头会变的特别黑,大家不要担心,以为这是烧糊了,咱们只需要把它放入清水中,然后把附着在羊头表面上的残留刮干净就可以了。
这些处理好以后把羊头浸泡在冷水中,最好浸泡两个小时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我们也要用刷子多刷羊头表皮。
浸泡好后,我们把羊嘴撬开,用刷子,把嘴里面清洗干净,这应该就是相当于在刷牙把,然后再把它的鼻子耳朵都认真清洗干净。这个过程必须要认真,因为羊头的脏东西都聚集在这几个地方。
完成后,把羊肉放入开水中煮将近3分钟左右,捞出掰开羊嘴,把舌头的外皮去掉,再认真冲洗干净。
这样处理的羊头是比较干净卫生的,下面就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就可以了。
这么看来,商家在制作羊头牛头的时候还是会给牛羊刷牙的。
弹指江湖三十年,淋漓旧墨尚依然!我是翰墨苑,我来答题。
不仅仅是二月二,其他节日也是吃猪肉居多,而牛羊较少,为什么吃猪肉而不是牛肉和羊肉呢?原因很简单,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到!
传统的二月二节日古已有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传闻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亲自打理自己的田产,后来的黄帝、夏禹等纷纷效法,到了周武王时期,二月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而被当做了一个国策,那一天国王要祭祀龙神祈愿丰收,不仅周武王“御驾亲耕”而且这一天文武百官都要下地,不仅仅是为了表示皇帝注重农耕,还是为了表达向上天“风调雨顺的”祈愿,但是周朝的祭祀明显是有规制的。
古代的马牛羊鸡狗猪被称为六畜,而六畜之中最不能杀的不是牛,而是马,因为马是用来打仗征战的,而牛是可以宰杀的,但早期的牛并不是本土品种,而是从雅利安人引进的,数量稀少,较为珍贵。而羊也是从藏族人那里引进的,数量只比牛多一些而已,所以放在了第二位,但是猪就不一样的,因为它是我们华夏民族最先驯养的,最为常见的家畜,难道说土生土长就要被吃么?此时猪的内心是崩溃的。
而在生产力较为低下古代来说,人们放开了吃肉根本是不可能的,只能等到节日才有机会吃到猪肉。所以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虽然现在我们可以吃到牛羊肉,但是猪肉仍然是我们最为长见的肉类。
而在先秦时期,作为祭祀品来说,牛羊猪一起叫做“太牢”或者“大牢”那是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而只有猪羊叫做“少牢”,是给诸侯使用的,而只有猪就是不是什么牢了,而是被称为“特豕”(记住不是特使),然而“特豕”还是低级贵族的祭祀用品,平常百姓只能根据时令备一些时鲜蔬谷,这就不错了。
所以为什么过节不吃牛羊肉,原因很简单,“臣妾吃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