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教程 > 新闻资讯 > 当年明月不写书是什么原因,《明朝那些事儿》哪些地方不符合史实

当年明月不写书是什么原因,《明朝那些事儿》哪些地方不符合史实

2022-05-29 06:46:16 来源:天空软件网 我要评论()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查看并分享给您的朋友

在火热的“白话写史”读物里当年明月不写书是什么原因,《明朝那些事》以其趣味的笔风与精细的考据,堪称其中无可争议的经典读物。甚至对于“历史热”的普及,都有着强大的助推效果。今天那么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都是以这部书为入门读物,从此深爱上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

当年明月不写书是什么原因,《明朝那些事儿》哪些地方不符合史实

不过,在这七本近百万字的“大部头”篇幅里,有时也百密难免一疏,出现一些趣味的“小错误”。特别是下面几条基本知识错误,虽说是瑕不掩瑜,却也值得纠正一下。1:唐伯虎的年龄问题

当年明月不写书是什么原因,《明朝那些事儿》哪些地方不符合史实

《明朝那些事》里被着墨极多的文化人,,正是明代传奇大才子唐伯虎。从少年“神童光环”下的风雅潇洒,再到科场案起的唏嘘命运浮沉,全在书中被娓娓道来。轻松的叙述风格,却是多少唏嘘感叹在其中。却也发生了一桩小失误:唐伯虎的年龄写错了。

当年明月不写书是什么原因,《明朝那些事儿》哪些地方不符合史实

书中写到唐伯虎奔赴南京,参加南京应天府乡试时,是这么介绍唐伯虎的年龄的。

当年明月不写书是什么原因,《明朝那些事儿》哪些地方不符合史实

但是,唐伯虎的铁杆朋友,“点秋香”野史里常给唐伯虎做绿叶的祝枝山,却在《《唐子畏墓志并铭》》里,把这事写得明明白白:“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岁舍庚寅,名之曰寅。”即历史上的唐伯虎,出生于“成化六年”,也就是1470年。也就是说,当唐伯虎傲然站在应天府乡试考场上时,他其实已经二十八岁了。

当年明月不写书是什么原因,《明朝那些事儿》哪些地方不符合史实

2:宁王读过《三国演义》?

《明朝那些事》另一个精彩纷呈的桥段,就是“王阳明大战宁王”:面对宁王朱宸濠的凶残叛乱,没兵没钱的大儒王阳明,只凭手中一面令旗,掀起覆雨翻云风暴。自发拼凑一支队伍,摁着宁王花样吊打,更是在最后鄱阳湖大战上,以极具创意的火攻战术,把战船铁索相连的宁王彻底烧哭。战局尘埃落定后,书中更是笔锋一转,把战败的宁王这一顿调侃!

不过,倘若被捆成粽子的宁王朱宸濠,真在鄱阳湖畔的火灾现场,隔空听到这段数百年后的调侃。他必然会悲愤怒吼一声:孤王真没看过什么《三国演义》!因为,在鄱阳湖大战爆发的明朝正德年间,已经问世一百多年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非但没有像《明朝那些事》估计的那样“已成了畅销书”,甚至根本没有被出版发行!

明代的出版行业,虽说从开国时就非常发达,各种官营私营的“书坊”(图书公司)遍布。但16世纪之前,明代的城市经济并不发达,明代的“书坊”出书,要么是出版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要么就是名家的诗文选集。通俗小说?那时根本就没市场。哪怕贵为“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自明朝开国起,也是最多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书中的“公开出版”,放在正德年间,其实很不现实。

所以,就算扯旗造反时的宁王朱宸濠,决心参考一下《三国演义》这本奇书。哪怕他拿着真金白银,在各个书坊瞪圆了眼来回找。那也是挖地三尺找不着。

直到战败贬为庶人的朱宸濠,已经去世两年后,即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书商张尚德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正式出版,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这才开始以图书的形式公开流传,成为中国文学的不朽经典。自此以后,《水浒传》等明代畅销小说纷纷涌现,凭其一年年的汹涌热销,终于占据了中国文化史的名著地位。火热的商品经济催生下,各种新颖的明朝小说层出不穷,至今火热不衰。一切,都以《三国演义》的风光亮相为起点。

当年宁王朱宸濠都未必找的见的《三国演义》,几十年后的时间,就变成了明朝读者人手一册的经典读物。明朝十六世纪起思想文化的翻天巨变,一本《三国演义》,就是生动见证。

3:明朝为何没白银?

《明朝那些事》里最凄苦的桥段,正是崇祯年间,末代皇帝崇祯帝十七年如一日的无助努力。书中对明末崇祯皇帝的困局,概括的也非常精到:没白银。

为什么会没有白银呢?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也就是说,是因为市场上白银太少,所以朝廷也收不上白银,以至于国家没钱,恶性循环,直到最后无奈灭亡。这样的无奈困难,也在书中被推论出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气数已尽。但是,就是这个朝廷“没白银”的明朝,在同时代外国人的眼中,却是赚够全世界白银的土豪。单是崇祯年间明朝与西班牙的丝绸贸易,每年就可从西班牙赚走价值200万比索的白银,是万历年间的六倍以上。《广东新语》等史料记录,当时外国船只来到明朝,都是运载满船白银,上岸就不停买买买。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在崇祯年间,世界上至少三分之一白银都流入中国。

而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里也有生动记载:“虽穷乡僻壤,亦有银秤”。哪怕穷地方,白银交易也十分流行。

所以说,明朝“没白银”的原因,并非“市场上白银越来越少”,却恰是另一个简单道理:官僚士大夫享受免税特权,穷苦地区的百姓们,却要承担高额赋税。明末崇祯皇帝的悲情经历,越努力越衰败的恶性循环,其中的道理,至今发人深省。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热门软件

  • 电脑软件
  • 手机软件
  • 手机游戏
更多>

用户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