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最近碰上什么黄道吉日魅蓝回归能力压小米荣耀吗,好些许久不见的手机品牌都传来了新消息。
先是乐视超级手机宣布回归,然后努比亚 Z 系列和酷派都带来了久违的新机。
现在,魅蓝也开始搞事情了。
公开信息显示,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从 5 月 20 日到 6 月 2 日,先后申请了 10 个「魅蓝」商标。国际分类包括通讯服务、科学仪器、网站服务和广告销售等。
按照这个节奏,莫非魅族有意让魅蓝回归?
如果我没记错,自 2018 年 5 月发布魅蓝 6T 之后,这个品牌再也没有推出过新机,至今已经整整三年。
想当年,魅蓝以 Quality For Young 青年良品为标签,正式亮相。
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性价比」这三个字,但里里外外都透露着高品质和超值价格的气息。
当时,手机行业最火的一对冤家,非魅族 & 小米莫属。魅族 MX 系列与小米数字系列针锋相对。
那场面,经历过的都懂。
随着互联网手机行业的发展,2000 元这个价位已经不能满足各大厂商的野心。
2013 年,小米正式推出全新的产品线——红米,主打中低端市场。
另一边,魅族也希望借助低价,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于是 2014 年底,魅蓝亮相了。
当时,红米已经在入门市场拿下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光单机型的销量,就达到千万级别。
魅蓝想在入门市场分一杯羹,红米是一道不可忽略的槛,正面交锋无法避免。就连魅蓝正式亮相前的预热,也都在明里暗里针对小米。
感受一下这些海报,总觉得下一秒就要打车到对方总部直接开撕。
(魅蓝预热海报被认为剑指小米)
不过营销归营销,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2014 年底,魅蓝发布了旗下首款产品,魅蓝 Note。
iPhone 5C 级别的塑料后盖,与魅族 MX 一脉相承的家族设计,1080P 全贴合屏幕,以及 5.5 英寸大屏,放在当时都非常出彩。
再加上魅族当时品牌价值,999 元能买到这样的手机,针的很不戳。
随后,魅蓝 Note3、魅蓝 metal 、魅蓝 Note6 等机型,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
(魅蓝 metal)
在魅蓝最火的那几年,魅族的销量大部分都是由魅蓝贡献的。最夸张的时候,魅蓝甚至拿下魅族总销量的八成。
销量如日中天,促使魅蓝疯狂扩张产品线,比如魅蓝 X 系列、E 系列、U 系列、S 系列等等。
发布会,也是一场连着一场,而且还老想着请明星,把发布会开成演唱会。
(歌手张碧晨参加魅族 E2「演唱会」)
结果,数量上去了,成本上去了,产品力却一塌糊涂。
一来,新机缺乏特色,并没有给消费者留下较深的印象。二来数量太多,难以形成焦点,让关注度进一步分散。甚至让本来想买魅蓝手机的小伙伴一脸懵:我到底该选哪款。
就这样,魅蓝的存在感慢慢降低,自 2018 年发布魅蓝 6T 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
如果非要说的话,2018 年 9 月发布的魅族 V8,包装盒上印有「mBlu」 字样,算是魅蓝最后一口气。
即使遇到了一些挫折,但魅蓝这个品牌仍然拥有一定用户基础,竞争力还是在的。理论上,整理一下重新出发,有能力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
既然如此,魅族为什么会把这个品牌一刀切呢?
其实在魅蓝爆发的同时,母品牌魅族却在走下坡路。
尤其是魅族 Pro 7 系列,堪称高价低配的代表。背后的小窗设计,也被认为是最鸡肋的创新。
无论是销量还是品牌形象,魅族都可谓直线下滑。
一般来说,遇到这种等级的危机,大 Boss 都要亲自出马。于是,原本已经隐退的黄章再次出山,亲自接管魅族。
或许是由于主打性价比的魅蓝利润太低,或许是想冲击高端,又或许是偏袒自己一手打造的魅族,黄章在公司无暇顾及两个品牌的时候,选择把重心放在魅族身上。
再加上魅蓝主心骨李楠的离职,让魅族在企业内部的存在感进一步降低。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魅蓝这个品牌最终消失在大家眼前。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到现在。
砍掉魅蓝后,魅族进入了产品线精简阶段。
刚开始,魅族还会推一些中端机,比如魅族 X8、魅族 16X 什么的。但从魅族 16s 开始,魅族就找到了最适合当下的状态——只做旗舰。(怎么听起来那么耳熟?)
状态对了,赚钱才有希望。
今年初,魅族表示 2020 年公司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圆满完成业绩目标。
或许复活魅蓝,就是魅族实现盈利后的下一个战略。
毕竟,想要站稳脚跟、提升份额,绝对少不了走量的中低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