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全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而在各省之中,随着7月30日安徽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至此,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上半年GDP全部出炉。
今年上半年,我国有22个省市GDP总量达到万亿元,其中,广东上半年GDP为62910万亿元,江苏60465亿元,是仅有的两个突破六万亿元的省份。
山东以44125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浙江38717亿元、河南31326亿元,排名4-5位。
排名6-10位省份均在2万亿梯队,分别是:四川27901亿元、湖北26259亿元、福建25548亿元、湖南23999亿元、安徽23073亿元。前10名的省份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61%。
除此之外,两万亿梯队的还有上海(21390亿元)、河北(20779亿元)、北京(20621亿元),位居11-13位。
贵州上半年GDP突破万亿元,达到10219亿元,排名第22位。
相比之下,新疆(8542亿元)、天津(7843亿元)、黑龙江(6605亿元)、西藏(1070亿元)等9个地区,上半年GDP低于万亿元。
上半年,有17个省市GDP增速达全国平均(5.5%),其中,上海(21390.17亿元)以9.7%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一,高于全国增速4.2个百分点。
上半年,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5082.60亿元(占比23.8%),增速高达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6272.45亿元(占比76.1%),增长8.2%。
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较快,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疫情管控影响,经济基数较低所致,要知道,上海2022年上半年GDP增速为-5.7%,因此增速最快,并不意外。
紧随上海之后的海南,西藏,分别增长8.6%、8.4%,增速位居前三。
而与上海上年同期同受疫情影响的吉林省,今年上半年GDP(6147亿元)仅增长7.7%,增速排名第四位,其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6%、5.8%、9.2%。
还需要说明的是,吉林上年同期经济增速是-6.0%, 可以看出,吉林的经济自我修复能力远不如上海强大。
增速达到7%以上的地区还有内蒙古,同比增长7.3%,增速全国第五,主要依赖工业,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
在内蒙古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有所放缓,实际上,若非上半年煤炭价格“跌跌不休”,内蒙古的GDP增速可能更快。
浙江、甘肃、青海上半年经济增速均达到6.8%,增速并列第六位;江苏GDP同比增长6.6%,排名第七;宁夏增速6.5%,位居第八;山东增速(6.2%)排名第九,河北与安徽增速(6.1%)并列第十位。
湖北、辽宁、四川、北京增速也均达到全国增速,增速位居第11-14位。
对比而言,有14个地区增速不及全国,其中,江西增速垫底,仅同比增长2.4%;广西增速2.8%,排名倒数第二。
增速较慢的地区还包括湖南、陕西、河南、福建、山西、新疆等,可以看出,在中部六省之中,仅有安徽增长(6.1%)最快且达全国增速。
那中部五省及其他部分地区为何增长乏力?
这主要是上半年第二产业中工业及其制造业增长放缓,其中,部分资源大省是受到煤炭价格下跌影响,举例如下:
江西,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5%,私营企业下降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居后三位,分别下降6.6%、5.8%、0.3%。
广西,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4270.35亿元,仅增长1.2%,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0%。再者,广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幅度高达21.1%,主要是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3.4%)影响。
湖南,三次产业增速均较缓慢,第一产业增加值1710.9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963.60亿元、增长2.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3324.11亿元、增长4.1%。
陕西,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3%,其采矿业增加值也仅增长1.7%,制造业下降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下降5.6%。
福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727.64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7%。
河南,作为中原粮仓、农业大省,上半年夏粮生产受极端异常天气影响,总产量为710.0亿斤,下降6.9%,而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
山西,采矿业增长2.1%,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2.5%,非煤工业增长6.5%。
GDP增量是增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今年上半年,有10个省份GDP同比增量达到千亿元。
上半年,江苏经济增速超越广东,因此江苏增量3556亿元,排名第一;广东增量3392亿元,屈居第二。
浙江(2495亿元)、山东(2408亿元)、上海(2041亿元)增量均达到2千亿元,排名3-5位。
增量排在6-10位的分别是:湖北、四川、安徽、北京、湖南,增量均达到千亿元。遗憾的是,福建、河南二省增量无缘前10。
由于总量第八的福建,其GDP名义增速为3.8%,即增量943亿元,排名第12位,相对较低。
总量第五的河南,同比增量仅569亿元,排名第16位,名义增速放缓至1.8%。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绝大多数省市的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的物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需要防止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如山西GDP名义增速(1.0%)低于实际增速(4.7%)3.7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国民经济回升总体向好。但是,从分析来看,实际上,全国与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与上年同期相比,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依旧缓慢,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受阻,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
下半年,应进一步释放并出台利好政策,确保稳经济、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