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频道: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 首页| 软件下载| 文章教程| 应用提交|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攻略 > 两次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认识 近百年首钢集团正与奥运会“一起向将来”,

两次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认识 近百年首钢集团正与奥运会“一起向将来”,

来源:天空软件网 更新:2023-10-12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首钢转型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城市钢厂整体搬迁的中国创举

编者按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北京开幕。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完成世界钢铁工业史最大规模产能转移、而今又成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的首钢,自然成为全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盛事在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非常重视,向中国冶金报社提出“首钢为服务保障冬奥会做出了重大贡献。要组织专题报道,宣传首钢转型、宣传首钢与冬奥会”的要求。中国冶金报社制订了《首钢转型和冬奥会报道方案》。2021年12月10日,钢协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玉千带队赴首钢做好对接工作,与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和党委副书记何巍等领导座谈交流,讨论完善报道方案。

在首钢搬迁发展过程中,首钢本着大局意识,争取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与支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首钢的企业转型、产品转型、绿色转型、功能定位转型和员工转型,本报特推出首钢转型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一篇。相信读者能从中看到一家国有老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与突破,并得到有益启示。

“首钢搬迁转型因奥运而起,可以说首钢跟奥运非常有缘。”2021年12月10日,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跟《中国冶金报》记者谈起首钢转型发展时这样风趣地说道。

让时间回到2001年7月13日的那个晚上,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正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赢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北京沸腾了。而一场世界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钢铁产能大迁徙也就从这一时刻开始了——“天将降大任”的首钢,从此踏上了从“山”到“海”的搬迁调整之旅。

再让时间回到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投票决定,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城市。已经基本完成钢铁主业“乾坤大挪移”的首钢继续披挂上阵——在保护工业遗存的基础上对首钢园区进行开发利用,着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实现从“火”到“冰”的涅槃重生。

走进首钢陶楼会议室,“传承发扬‘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首钢精神”,两行大字熠熠生辉。从最早探路收购海外铁矿——秘鲁铁矿到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整体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企,再到正式签约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跻身北京冬奥组委最高级别赞助商(这是奥运会赞助史上首次出现城市更新服务商类别)……一个个第一都在阐释着首钢这个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者和贡献者的初心使命,以及“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

图为首钢京唐公司俯瞰。

逐梦山海行——

从城市钢厂整体搬迁到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钢厂

曹妃甸,这个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亲手标注过的“北方大港”,因首钢的到来而活力绽放、燃梦出发。至2020年底,首钢京唐年钢产能已达到1370万吨,成为国内单体钢铁产能规模最大的钢厂。根据首钢股份发布的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上半年报,2020年,首钢京唐营业收入达到436.85,亿元,实现净利润16.75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384.69亿元,实现净利润29.27亿元。

2005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简称《方案》),明确提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将首钢石景山区800万吨产能搬迁至渤海之滨的曹妃甸,无疑是一个人类钢铁史上的恢弘壮举。”首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何巍说。

2005年3月5日,首钢在距离北京220公里的曹妃甸岛上正式开工,仅用13个月就完成了一期围海造地工程。同年10月22日,首钢京唐公司成立大会在曹妃甸举行。2007年3月12日,首钢京唐公司正式开建。2009年5月21日,1号5500立方米高炉送风点火顺利出铁,随后炼钢、热轧线、冷轧线相继投产。2010年6月26日,首钢京唐一期工程主体设备全面建成投产。2010年12月16日,拥有91年历史的首钢北京石景山区钢铁主流程实现安全停产、经济停产、稳定停产,首钢向世界兑现了2010年底前全面停产的郑重承诺。

“这就是钢铁行业的‘梦工厂’!”对于我国第一个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采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第一个在海上吹沙造地建设的临海靠港的大型钢厂,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这样评价道。

作为国务院批准《方案》中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投资额约64亿元、宽厚板产能150万吨的首钢冷轧薄板厂于2005年7月2日奠基开建,于2007年11月8日正式投入试生产,并顺利试轧出第一卷冷轧薄板。如今,该厂已成为我国汽车板、家电板等冷轧高端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总体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其实,北京申奥成功后,首钢就在积极突围,早在2003年分别在河北迁安和秦皇岛开建首钢迁钢和首秦公司,成为首钢大搬迁的 “练兵场”和“试验田”。其中,首钢迁钢建成了一座年设计产能780万吨铁、800万吨钢、780万吨热轧板带钢、150万吨冷轧电工钢的自主集成创新的现代化钢铁厂,以钢铁行业首家实现全工序超低排放的企业而闻名于世;首秦于2006年建成了年产250万吨铁、260万吨钢、180万吨宽厚板的“专精深强”宽厚板基地。

“很多应用于首钢京唐的高新技术都经过在迁钢的多年实验,大大缩短了磨合期。”何巍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2015年8月21日,首钢京唐二期工程项目启动,于2019年8月1日全面建成投产。与此同时,首钢结合钢铁去产能要求,对首秦做出停产转型、搬迁到京唐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首钢京唐有了首秦迁建而来的3500毫米和4300毫米中厚板生产线,着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产线,一跃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高端板材全覆盖、全产业链的世界一流钢厂。

在首钢迁钢、顺义冷轧厂、首钢京唐等先后建成投产的过程中,首钢还跨地区联合重组了长钢、水钢、贵钢、通钢等企业,成功构建起 “一业多地”的钢铁生产体系,钢铁总体技术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产品结构实现了由传统长材向高端板材为主的转变。

今天,103岁的首钢已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粗钢年产能3000万吨以上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创新向一流——

从玩转5500立方米高炉到打造世界大型钢企最佳流程

2021年5月15日,首钢京唐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产线一举实现了连浇炉数、日产纪录、成材率“三突破”,铸机拉速稳定实现5.4米/分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是首钢京唐新产线建成后快速达产达效的又一次跨越,展现出首钢人对世界一流的执着追求。

早在建设之初,首钢京唐就把按照“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追求的目标。

“首钢京唐主体工艺装备采用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占2/3以上,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尽管距首钢京唐建设已10多年,何巍仍能如数家珍般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里,就有我国第一次自我设计、自主集成、自己建成的2座5500立方米高炉;第一次自主研发、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全干法除尘技术、顶燃式热风炉技术;第一次按洁净钢生产模式设计的炼钢厂,是世界第一个单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炼钢厂;第一次在大型高炉和转炉之间,采用铁钢联合运输铁水在线脱硫等技术,大幅减少了热损失和环境污染。”

在首钢京唐建设时,全世界超过5000立方米的高炉只有13座。一期工程建造了2座,加上二期建造的3号高炉,首钢京唐一家钢厂就拥有3座5500立方米高炉,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仅在高炉上,首钢京唐就采用了10大类68项新技术,集当代先进技术之大成。其中,采用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开创了我国乃至亚洲先河。作为我国第一个“吃螃蟹”的钢企,首钢开始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但他们硬是用行动回怼了当时“中国人能玩转5000立方米级特大型高炉?”的质疑。

“首钢原本的高炉是2000立方米,首钢迁钢的高炉是2500立方米,而首钢京唐的高炉是5500立方米。大高炉的炉膛大、风口多,解决好‘吹透’的问题是高炉顺行的关键。在这方面,首钢摸索了很长时间,并组织了全国的专家进行攻关。现在,首钢京唐的高炉指标已经非常好,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3吨/立方米·天,在全世界的大高炉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院士,钢铁资深专家徐匡迪这样评价道。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首钢京唐建成了我国新一代可循环流程示范钢厂。新一代钢铁生产流程的基本特征就是优化冶金单元操作,即把过去在一个反应器里进行多个反应的功能按照热力学、动力学等条件分开。与常规工艺相比,采用新工艺的总渣料和钢铁料消耗明显降低,而且能大大提高转炉作业率。首钢京唐炼钢厂是国内首家采用“全三脱”工艺、世界首家同时集成“全三脱”炼钢和全干法除尘两大高新工艺的炼钢厂。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的情况下,首钢人持续组织攻关,先后解决了“脱磷保碳”、脱磷炉“泡沫渣”、脱碳炉少渣冶炼等10多项工艺难题,并且开发出具有首钢京唐特色的“一键式自动冶炼”技术,满足了“常规”和“半钢”两种冶炼模式需求。2011年,以“全三脱”炼钢为核心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验收。

在首钢京唐,我们看到,其原料场选择了离码头最近的区域,而成品库则直接设在了成品码头的后方陆域,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原料进厂和成品发送的运输距离;高炉到炼钢的运输距离只有900米,成为运距最短的大型炼钢厂;转炉到热轧实现了工艺零距离衔接,1580毫米热轧成品库与1700毫米冷轧原料库只隔一条马路;吨钢占地面积为0.9平方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个钢铁厂在功能序、空间序、时间序等方面都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因此被业内专家评价为“目前世界上大型钢铁企业最佳流程”。

目前,首钢京唐低硅碱性球团矿还原膨胀率控制在18%以下,3座5500立方米高炉实现50%以上球团冶炼,综合入炉品位提高1.9%,渣比降低50千克/吨,其中1号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吨/立方米·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三脱”炼钢比例最高达到85%以上,成为冶炼高端洁净钢的“杀手锏”;自主完成MCCR产线20余项技术攻关,无头轧制占比达到92.5%,形成未来板带钢轧制技术先发优势。

“十三五”期间,首钢有 5项产品实现全球首发、34项产品国内首发,获发明专利1390件、省部级以上科技奖70项,在新材指数发布2020世界钢铁企业专利技术能力排名中列世界钢企第六名、中国钢企第二名。

担当做引领——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者


“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就是具体行动。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做下去。”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首钢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作为入驻河北曹妃甸的第一个龙头企业,首钢京唐带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与钢铁业下游形成产业链,极大地促进了曹妃甸矿石港、原油港、煤炭港等港口群的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通过实施搬迁调整,首钢京唐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安置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8000多人,吸纳河北等地的4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带动相关服务业1.2万人就业;与秦皇岛港务局、京唐港、河北省建投、唐钢合资建设曹妃甸30万吨矿石码头,与开滦集团合资建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冀东水泥公司合资建设水渣细磨项目……一条钢铁产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促进了所在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三五’以来,首钢在加快发展自己的同时,还以‘三园区’模式推动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张功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所谓“三园区”,是指首钢北京园区、曹妃甸园区和首秦园区。

首钢北京园区作为奥运推动城市发展和老工业区复兴的生动实践,已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项目举办地和国家冬训中心选址地,4块奥运金牌将在这里产生。

在首钢曹妃甸园区,成立于2015年1月的首钢曹建投公司,作为京冀两省市指定的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开发建设主体,已与京冀两省市政府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以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产业转移对接协作、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为重点,共同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曹建投公司承建的迁曹高速连接线项目(3595米)于2018年9月通车;协同配合地方政府签约23个产业项目,签约投资额177亿元。

首秦园区则正在全力打造中国汽车运动文化示范基地。随着2018年7月12日首秦公司实现钢铁全流程停产,秦皇岛首钢赛车谷于2018年7月21日拉开建设大幕,2019年8月16日开园试运营。首钢赛车谷围绕秦皇岛旅游城市定位,坚持“高端、特色、集成”原则,搭起卡丁世界、赛道、综合秀场等核心框架。他们打造的东北亚汽车运动文化旅游中心,已成为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京津冀协同创新驱动的典范、秦皇岛城市发展的新磁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谈到未来发展战略时,张功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首钢“十四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即做优做强钢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专业化程度高、精细化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布局合理、高效运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钢铁产业集团。如今,首钢已整装再出发,着力打造钢铁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技术创新的新高地。


作者 | 记者 罗忠河

摄影 | 毕景志

猜你感兴趣

玩家评论

[!--temp.www_96kaifa_com_cy--]
Copy 2018 www.sky-x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ICP备20000196号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